劉源,馬立武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民國時期中國大學的影響
——以東南大學為例
劉源,馬立武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在中國與西方高等教育的交流史中,師法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中國近代多元化大學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民國時期中國大學的變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立足于民國時期的東南大學,“三會制”、校董會治校、學生自治制度、選科制的推行等,無一不打上美國現代大學理念的烙印。以史為鏡,分別從實踐、體制等層面充分探討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民國時期中國大學的影響,以期促進中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并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理念與體系。
美國;現代大學理念;東南大學
近代中國大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模仿、選擇、借鑒和融合西方大學理念與制度的過程。20世紀20年代,中國近代著名學人、教育家,有“東南大學之父”美譽的郭秉文先生帶領國立東南大學開啟了中國近代大學師法美國現代大學理念之路。在這個中西文化制度、理念交匯與碰撞的過程中,師法美國現代大學理念與大學制度的歸宿點和落腳點是大學實踐。以東南大學為例,從大學實踐的層面研究、探索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近代中國大學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縱觀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明確一點:繼美國《贈地法案》之后的“康奈爾計劃”,為大學服務社會這個現代大學理念的實踐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最終確立了美國大學的第三大職能——社會服務。與此同時,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美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國式的現代大學理念。大學服務社會的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東南大學的影響,體現在東南大學設立校董會制與課程設置方面。
(一)校董會的設立
作為首位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深受美國大學教育模式影響的郭秉文,在掌管東南大學期間,其辦學模式與教育實踐都深刻地打上了美國教育模式的烙印。“茲聞籌備處以歐美各大學為求社會之贊助起見,往往設立董事會協助校務進行。東南大學為將來東南各省學府,于東南文化之發展影響甚為重大,現為創辦之際,所需社會之贊助亦至大且急。”[1]其中,在東南大學管理體制方面,校董會的設立是效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民主管理體制,它的設立是美國現代大學理念與模式對東南大學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體現,也最具美國的特色。
東南大學設立的校董會,把社會的力量調入到辦學力量中去,使學校的發展在解決教育經費不足的同時也有了物質上的保障,使東南大學在辦學中獲取了更多的教育自主權,與此同時,學校還與企業相合作,把自身培養的人才資源提供給企業,由此學校便與企業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發展循環,既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走出了一條大學服務社會的獨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校董會的作用相當于在社會與大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這座“橋梁”密切了國立東南大學與社會的聯系,從東南大學當時的辦學成果我們可以看出,東南大學設立的校董會制度充分調動、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這不僅是社會各界力量給予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經費、師資、物質以及社會輿論上的贊助與支持,而且還是對校董會制的認同,這對處于起步階段國立東南大學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推動的作用。
(二)學術并重的學科設置
大學服務社會的美國現代大學理念對東南大學的影響,表現在實踐上是通過設置“學”與“術”并重的多種學科,立足于社會,注重學校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學以致用。郭秉文曾在《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書中指出,為了國家的發展與前途,應廢除我國舊的教育觀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所以。他在東南大學的學科設置中,既大力發展應用學科又偏重理工學科,多種學科相結合共同服務社會生產。茅以升曾說:“本大學學制,以農、工、商與文、理、教育并重,寓意深遠。此種組合為國內所僅見。”[2]郭秉文在東南大學學術并重的學科設置,以其新穎性、獨創性、靈活性的形式吸引了國內各大高校的目光。例如:東南大學在國內創辦最早的商學院和體育科目以及藝術系科,這都推動了中國傳統的高等教育和大學制度向現代化的轉型。為實現大學的服務職能,更好地促進學科回饋社會,在設置多種學科的同時還設置推廣部,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與“推廣事業”,實現了教學、科研、實踐、服務相結合的優良模式,密切了大學與社會的聯系。
美國現代大學理念是在德國經典大學理念的影響與基礎之上,植根于自身傳統文化,形成獨具美國式特色的大學理念。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美國現代大學理念還展現出民主與自治的特征,在郭秉文先生學習美國現代大學理念中,民主與自由的大學理念特征對東南大學的辦學實踐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一)實行“三會制”
在領導體制上雖都實行“三會制”,但與蔡元培借鑒德國大學理念所領導的北京大學不同之處是,郭秉文帶領的東南大學的領導體制是以校董會為核心的“三會制”。根據《東南大學組織大綱》的規定,東南大學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下的“三會制”,即“按政議分開的原則,建立‘責任制’與‘合議制’相結合的體制,即設立評議會、教授會和行政委員會,分別負責議事、教學和行政事宜,各會均由校長兼任主席。”[3]東南大學以“三會制”為核心的校董會制的管理體制,體現了我國20世紀20年代教授治校理想的實現。從東南大學實行的“三會制”,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管理權力逐漸趨向于民主,并有集中趨向于分散的態勢。讓教授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中去,充分發揮了教授的作用,調動了教授培養人才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東南大學的“三會制”在一定管理形式上,帶有濃厚的民主色彩與氛圍。
(二)學生自治制度的確立
大學自治是美國大學的主要特征。隨著美國民主與自由現代大學理念的深入和影響,大學在管理與教育學生上的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由被治理向自主治理方向發展。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順應教育民主化的趨勢與潮流,1919年底,郭秉文在東南大學實行以學生自治為主的管理制度,并廢除傳統的學監制,由熟悉美國學生自治會的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工作,這在學生管理民主化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保障學生自治會的更好的運行。在1923年,東南大學專門對學生自治會的大綱進行了修訂。這個制度的設立,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學生的自治能力和團結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性,對校風和校紀的維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幾千年傳統的封建專制制度根深蒂固的情況下,學生自治制度的確立無疑是給教育民主潮流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大膽嘗試,對推進教育民主與現代化起到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
(三)選科制的推行
起源于德國,發展完善于美國的選科制,在師法美國大學辦學模式和五四運動自由與民主的推動下,為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潮流,首先在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兩所國立大學大規模地開展起來。東南大學選科制的推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方面給學生自由選科的權利,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的學習需求和自由,推動了教育民主化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東南大學采用美國大學的主輔修制,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興趣自由選擇專業,在選擇專業時并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與此同時,實行學分制對所修課程進行計算管理。它的推行打破了原有固定的課程和固定的科目,給予學生選科的自由,為社會培養了多樣化人才的同時也促進新學科的發展與新課程的開設,學術自由的氣息在東南大學彌漫開來。
發展于19世紀晚期的杜威實用主義哲學教育思想直接影響到美國大學的辦學模式與辦學理念,也是美國大學第三大職能——服務社會的思想來源。實用主義與學術性相結合共同構成了美國現代大學理念的核心,推動了美國大學的發展。國人在學習美國現代大學理念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借鑒其實用主義的元素。實用主義的思想也深刻地影響到郭秉文先生的辦學理念。他說:“我國之辦教育,已二十余年于茲矣。費無數之金錢,過如許之歲月,而成績甚少,進步甚遲者何也,我國教育界有公言矣。曰:教育不且于實用也。”[4]在之后的辦學中,郭秉文先生把實用主義的精神貫徹于辦學實踐的各個層面。
(一)“寓師范于大學”
自甲午戰爭之后,中國走上了學習日本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其中把師范教育與大學分開創辦。這種辦學模式一直持續到郭秉文先生在東大實踐美國大學模式。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經歷,對郭秉文先生的辦學觀產生很大影響。眾所周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寓師范于大學”的成功代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郭秉文先生也認識到教師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考慮到綜合性大學里面學科齊全,學科交叉、知識互補,為培養優秀師資提供便利的場所。為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遂效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國內首創“寓師范于大學”,在大學內增設教育系創辦師范學院。
為提高教師的質量,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全面推動中國的教育事業。立足于實用主義思想,創辦綜合性大學服務社會,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在“寓師范于大學”思想的推動下,1932年,郭秉文先生在南高師的基礎上,一手創辦出師范與應用學科并舉、多種系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國立東南大學。由此,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學里創辦師范學院、增設教育系科的熱潮,改變并打破了大學里面無師范的教育現狀。教育系科在大學的設立,豐富了大學的學科設置,推動了中國教育走向世界。
(二)“通才與專才平衡”
郭秉文先生“通才與專才平衡”的思想,是在留學期間受到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巴特勒的影響。巴特勒先生作為美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推崇并提倡的是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實踐思想,這對郭秉文先生“通才與專才平衡”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啟迪作用。他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是一個綜合性大學所必備的,對專才與通才的培養是一個綜合性大學所必需的。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要協調平衡發展,不可有任何的偏頗。
郭秉文先生認為“一個綜合性大學的好處,在于通才與專才互相調劑,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專才不致流于狹隘。大學生都應該成為平正通達的建國人才。”[5]以實用主義思想為起點,致力于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專才與通才并重的復合型人才,本科與專科相輔相成,應用教育與基礎教育共同發展,這對中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目標與辦學思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并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也充分顯示出美國實用主義的現代大學理念對郭秉文先生思想的影響。
東南大學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在郭秉文先生的領導下,由一個名不見經不傳的地方師范學校發展成與蔡元培先生領導的現代高等學府——北京大學并駕齊驅,成為繼北京大學之后的國內第二所國立大學。有學者評說:“東南大學當時成為長江以南唯一的國立大學,與北大南北并峙,同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兩大支柱。”[6]東南大學所取得的成績和地位與郭秉文先生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是密切相關的,他的辦學理念與教育思想主要借鑒于美國的現代大學理念,模仿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學模式。這對我國現今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其中的辦學理念、實踐體制、管理思想等值得我們深思與共勉。
(一)學術自由,以人為本
蔡元培先生認為:“大學以思想自由為原則……大學教員所發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黨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學者之牽掣。茍其確有所見而言之成理,則雖在一校中,兩相反對之學說,不妨同行并行,而一任學生之比較而選擇,此大學之所以為大也。”[7]由此可看出,學術自由在現代大學的價值構建中居于核心地位。學術自由的風氣影響到一個大學的校風、校紀,影響到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與創新性,直接決定了一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在郭秉文先生的帶領下,東南大學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學術活躍的氛圍,在舊傳統的籠罩下,打破常規,開拓創新,“三會制”、校董會制、選科制等都在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異彩紛呈。
郭秉文先生借鑒美國現代大學的理念,移植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凸顯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自治制度、學生自由選科制等,始終把學生的人格和自由放在首位,這對中國幾千年舊的專制傳統起到很大的沖擊作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中國提倡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突出、強調了大學人在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立足國際視野,尋求民族根源
美國著名教育家孟祿博士在多次考查東南大學后也認為,東南大學“是中國最有發展前途的大學,”“將來之發達,可與英國牛津、劍橋兩大學相頡頏”[8]。以史為鏡,通過吸取東南大學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啟示,以期促進中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縱觀中國大學的百年發展史,中國一直走在學習借鑒移植日本、德國、美國、法國、蘇聯的大學模式道路上,卻忽視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在中西文化的張弛力中,我們應該立足于國際的視野和本國的歷史傳承,尋求民族根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理念體系和制度,提高中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屬于中國獨一無二的大學品牌和特色。先進的思想、民主的管理、自由的學術氛圍、立足國際視野、植根中國傳統文化,創辦世界一流的大學,這都對中國當今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南大百年實錄編輯組.南大百年實錄[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5.
[3]冒榮.至平至善鴻聲東南——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195.
[4]郭秉文.中國現今教育問題之一[M].上海:東方雜志,1915:12.
[5]冒榮,王運來.南京大學辦學理念與治校方略[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21.
[6]王德滋.南京大學百年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73.
[7]董任堅.大學的學術自由[M]//楊東平.大學精神.沈陽:遼海出版社,2000:187.
[8]洪銀生.中國著名高校叢書·南京大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16.
【責任編輯 趙偉】
G649.3
A
1674-5450(2015)06-0143-03
2015-08-20
劉源,女,山東鄄城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史碩士研究生;馬立武,男,遼寧營口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外國教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