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峰
(靈寶市第一小學,河南 靈寶 472500)
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探索
翟美峰
(靈寶市第一小學,河南 靈寶 472500)
當前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己經發展到一定階段,本文以靈寶市第一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為例,淺談了對數字化校園的認識和整體高度的建設規劃,介紹了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及應用、師資培訓五大模塊的具體做法,提出了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為中小學校進行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可操作的參考案例。
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案例;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的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已經進入加快發展和全面提高質量的新時期,明確提出了要推進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可見,建設數字化校園是當前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一項關鍵舉措,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校園”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信息網絡為依托,利用數字化手段管理校園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等各個方面和環節。所以,校園數字化包括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數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數字化和溝通傳播方式的數字化等;校園數字化將滲透在辦公及學校管理、教學及教研、教育科研及管理、生活指導與心理輔導、家校互動、學校后勤服務等領域中。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從整體高度來建設數字化校園。以靈寶市第一小學為例,學校在建設數字化校園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并結合師生的需求和學校特色制定了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確立了教育信息化優先發展的地位。一是對學校數字化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明確起點,主要包括學校數字化設施、教學資源庫、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化應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四方面的分析。二是制定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原則和目標,確定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應用平臺及教學資源庫建設為重點,以面向教學應用為首選,力爭通過五到六年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示范學校。三是明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內容,提出“數字化靈寶一小”體系結構,主要建設模式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模塊化理論告訴我們,將一個復雜的系統分解為一個個模塊將更有利于發展和管理。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裝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所要求的功能。因此,我校從校園環境模塊、校園文化模塊、教育教學平臺模塊、教學資源及應用模塊、師資培訓模塊五大模塊入手建設數字校園,這幾個模塊各具功能,均衡發展,相互作用。
(一)校園環境模塊
信息化硬件建設是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建設中要注意整體規劃,計劃倒排,階段投入,注重實效,逐步到位。
建立中心機房,優化學校公共網絡設施。校園網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學校兩條專線接入外網,一條百兆聯通Internet互聯網,一條百兆聯通靈寶教育城域網。校園樓宇間以光纖為主干,每室布置2個信息點,采用語音、數據、視頻“三網合一”的網絡傳輸方案,建成千兆校園網絡系統。學校網絡中心由1臺多核安全網關路由器、3臺核心交換機、14臺樓層接入交換機、2臺服務器(web、ftp等)、數臺網管工作站組成,確保網絡暢通及安全。
建設校園無線AP網絡,實現WIFI網絡覆蓋校園。師生用分配的賬號上網,為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聯網教學提供基礎保障,同時滿足教師間的移動數字化辦公和教學交流。
建設錄播教室、多媒體教室、學生計算機室、電子備課室、數字閱覽室等專業數字教室。在錄播教室可進行公開課、示范課及教師個人課堂教學自動錄制,也可進行40路課堂直播和不限點視頻點播。外網可以訪問錄播平臺,注冊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觀摩教學,同時錄播服務器與靈寶市教育局教育專網接通,教學實況直播全市,為學校對外交流、城鄉共同體教學開辟了新的便捷高效的途徑。電子備課室裝機54臺,師機比達2∶1,教師在這里了解教育信息、開展網絡教研、電子備課,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建設平安校園數字監控系統,打造安全穩定的學習生活環境。在重點區域布設監控點,各監控區通過光纖線路連接匯總于監控大廳,并與市教育局視頻監控中心對接連網,由保衛值班人員和值周領導觀看,實現市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利用電腦、手機通過內外網適時查看。
建設普通多媒體網絡化教室,學校所有教學班全部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實現電子白板、實物投影、網絡等功能。
(二)校園文化模塊
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積極主動地利用數字化方式重構校園文化的模式,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該模塊分為校園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校園智能廣播系統、LED宣傳屏。
校園網站是學校的信息公示平臺,我校在校園網站上設立了藝術校園、書香校園等專題欄目展示辦學特色,設立了名師工作室和一小學生介紹名師名生,讓校園網站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
微信公眾平臺是移動數字化的學校信息平臺,學校公眾號吸引了2萬多名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關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展現學校的各項活動及師生風采,分享教師教育教學的經驗心得,分享學生學習心得,分享家庭教育相關經驗。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要求,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直接和學校進行交流。
校園智能廣播系統集成了廣播、作息、訊號、背景音樂等多種功能。在課間、放學后播放名家名篇或師生錄制的美文,讓師生享受文韻之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我校校園音響系統采用雙通道覆蓋全部教室和操場等學生活動區域。主校園音響系統實現分區和點對點控制廣播,也可點對點呼叫應答。操場有一套子音響系統連接校園主音響系統,在操場進行大型活動時不影響學校其他的正常作息鈴聲。
LED宣傳屏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樸實一環。在學校大門口和每個教學樓前各安裝一個LED宣傳屏。不間斷播放學校經典“三百”教材誦讀內容和小學必背古詩70首,同學們課前飯后閑暇時間隨屏自由朗讀,兩操后全體師生齊聲誦讀,讀中感悟,讀中積累。數字化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育教學平臺模塊
應用平臺位于數字化校園的中心樞紐,應用平臺的開發與建設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突破口,從一定程度上說,軟件比硬件起著更大的作用。在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要“軟”“硬”兼施,齊頭并進。
1.授課備課管理系統
授課備課管理系統是一個完整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由資源管理系統、資源交流、系統管理、備課管理和在線授課教學五部分組成。通過平臺系統教師可利用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以及動畫制作生成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和教案。學校的平臺直接與市教育資源平臺接通,教師在短時間內輕松獲取大量教學資料,這些教學資源是本地的優質教學資源,教師可靈活快捷地對課程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生成,以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系統采用資源共建的激勵方式,搭建了教研教學平臺,方便教師交流探討,及時反思教學、研討教法。授課備課管理系統把教師從傳統的、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與學,提升專業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教學效果。
2.視頻和微課學習中心
學校建設了視頻和微課學習中心,視頻中心主要有學校各種活動宣傳視頻、精品錄像課、教育培訓視頻、學校教師錄制的微課視頻,平臺同時還集成了錄播室課堂直播,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自動錄播,依托校園網、城域網、互聯網,開設遠程課堂教學直播和網絡公開課的點播。
微課學習中心是學生的自助學習平臺,微課學習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建設覆蓋各學科的學習微視頻、題庫等學習資源庫,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的需要,促進教師積極主動進行教學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網絡教育的優勢在于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視頻和微課學習中心極大地延伸學校教育中教與學的時空,對于教師來說,將獲得學習交流的機會,對于學生來說,能更有成效地、更有個性地學習,也獲得更多的機會接受優秀教師的教學,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3.校信通家校互動平臺
校信通等家校互動平臺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必不可少的。學校開通了河南移動校信通網站家校互動平臺,主要依托互聯網和手機短信,促進家校之間充分、準確、及時的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基于這個平臺,校信通也為學校提供了完善的日常校務信息處理功能。
4.學校辦公管理平臺
實現數字化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管理的數字化使管理工作更高效更便捷。學校主要管理平臺有:行政辦公OA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德育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學生學籍管理平臺、圖書管理系統等。
在學校各類系統平臺部署的同時,要統一信息門戶平臺建設,提升校園數字化水平。建設統一信息門戶平臺,將各種應用系統、數據資源和互聯網資源集成到一個信息管理平臺之上,提供統一的信息服務入口,依據身份認證中心,實現單點登錄,一個賬號和密碼,一次認證即可訪問所授權的所有信息系統。師生可以方便地獲取到與個人工作、管理、學習、生活、娛樂等相關的信息服務。
(四)教學資源及應用模塊
教育教學資源開發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點,學校的核心任務是教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教育教學資源庫體系
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數字化教學應用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學校重點收集、整合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各類教學資源數據庫,如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白板教學、科研信息庫等,并依托校園網建設一個系統的、規范的、開放的、高效的教學資源庫,使之能夠覆蓋主要學科并保證學科、章節及專題內容的齊全。
2.精品微課視頻
微課是一種課程資源,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從信息化角度來看,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模式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體現和應用,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形式。我校于2014年9月開始組織全體教師參與微課資源建設。我們打破教材分年級逐段呈現知識點的特點,把需要掌握的知識梳理成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由學科骨干教師確定課題、設計腳本、制作課件,進行錄制,形成微課學習資源庫。目前,學校已組織設計、開發征集了一大批精品微課視頻,微課資源系列化內容不斷增加。學校把精品微課視頻上傳到視頻和微課學習中心,各班各老師把視頻上傳網站,推送到QQ群、博客圈、微信群、班級云盤。
3.一師一優課精品錄像課
學校借助省資源網優秀教育資源評選和國家首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開展,培養選拔了一批信息應用優秀的教師,積累一批應用優秀的案例,錄制一師一優課精品教學視頻156節,全部資料上傳授課備課管理系統以及視頻和微課學習中心,做到網絡資源運用的最大化,讓技術和教育同行。
4.靈寶市第一小學博客圈
基于河南移動的“靈寶市第一小學博客圈”,由教師和班級博客群組成,形成了百花齊放、個性鮮明的“博客園”。目前,學校博客圈總人數4435人,日志17004篇,訪問量84901次。學校已連續七屆被評為河南省校信通閱讀示范學校,誕生了24個書香班級。
5.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四環節教學模式
白板教學已成為數字化校園教育教學中的常態教學。學校把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作為實施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口,在“情境導入—引導自學—交流釋疑—當堂檢測”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中充分地、合理地選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借用網絡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創造全方位、多層次的互動課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并注重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打造高效精彩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師資培訓模塊
師資培訓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關鍵,數字化學校建設的成敗在于教師隊伍。學校要切實抓好校本培訓工作,把提高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作為繼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業務水平高、專業技術強的骨干教師隊伍。
培訓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培訓,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因為現代化的設施僅僅是一種工具,單純的技術介入并不會使學校教育教學發生根本性變化。只有理念提升了,行動才會更持續更深入。二是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培訓。如計算機的軟硬件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系統課件設計培訓(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三是進行教育教學應用軟件的操作培訓,把計算機應用技術列入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范疇。如中電交互式數碼白板、鴻合交互式數碼白板的操作和課件制作。
培訓的模式主要有國家培訓、市縣級培訓、校本培訓、專家指導、骨干引領等。對學科教師采取分層素質定位:骨干教師要示范,青年教師要過硬,中年教師要過關,老年教師要適應。
學校要建立與普及推廣信息技術相適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主要有“制度引導,任務驅動,集中培訓,過關檢測”,鼓勵教師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學校每學期安排教學資源與應用教學研討周活動,活動周中教師們互動討論信息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對在教學環節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評價,極有成效。
學校還以課題研究任務為驅動,促進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學校鼓勵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提升課題研究,省級課題“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研究”和市級6個課題均已結項,這些任務的完成切實促進了實驗教師的專業發展。
數字化校園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豐富的,我們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師資培訓的方法和策略,以驅動數字化校園持續健康發展。
數字化校園是學校發展的必然之路,數字校園必將把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帶入一個全新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學校要找到一條適合學校發展的、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之路。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我校已品嘗到打造數字化校園所帶來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要滿足實際,適當超前。數字校園的建設從實際出發,要有發展的眼光,并留有余量。校園網絡主干線建設時我們采用多纜光纖,很好滿足了增容的需要。有的學校采用網線布線,當安裝平安校園數字監控時,就非常被動,甚至需要重新布線,浪費嚴重。
二是軟硬件建設同步。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僅是設備和技術的提升,它應該是軟硬件同步建設的,軟件建設包括觀念的更新和應用平臺的建設。我校在建設初期重建設輕應用,軟件投入方面遠遠落后于硬件,對應用平臺的學習沒有緊跟,利用率低。另外,學校管理要與教育信息化相配套,如教務教學常規檢查要由紙質檢查改變為備課平臺的檢查。
三是局直學校要起到帶頭作用,要校際合作,形成局直學校為核心向鄉村學校輻射的信息化教育環境。我們已經在城鄉共同體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還僅限于學校和教師的層面,要注意城鄉統籌一體建設,讓數字化校園的主體對象不僅是本校學生,還包括其他學校的學生,乃至家長和社會各方面。
幾年來,靈寶市第一小學結合學校師生的需求和學校特色,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學校的各項業務中,支撐學校核心業務的發展和提升辦學質量,實現校內與校外、各學校之間互聯互通,卓有成效地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了學校的整體實力,實現了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20100730_ 501910.shtml,2010-07-30.
[2]孫祿華,張開文,周顏玲.高校數字化校園規劃的研究與實踐——以山東交通學院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07,(19):45-46.
[3]黃榮懷.教育信息化助力當前教育變革,機遇與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11,(1):36-40.
[4]數字化校園.好搜百科發布http://baike.haosou.com/doc/ 6131466-6344626.html.
[5]模塊化.好搜百科發布 http://baike.haosou.com/doc/ 5844700-6057536.html.
(責任編輯 喬磊)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rimary School’s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ZHAI Meifeng
(Lingbao First Primary School,Lingbao,Henan,China 472500)
Currently,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This paper takes Lingbao First Primary School’s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campus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overall height,introduces campus environment,campus culture,teaching platform,teaching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teacher training these five modules’ practice,puts forward problem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ll of which provide operational reference cas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digital campus;case;construction
G434
A
2096-0069(2015)05-0082-05
2015-08-10
翟美峰(1963— ),女,河南靈寶人,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小學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