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東+吳玲+師喜軍

[摘 要] 通過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得出結論: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劣勢同在。但從總體進行宏觀分析,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大于劣勢。按照SWOT理論分析,黑龍江省應該實施一種“增長型戰略”,充分利用黑龍江小漿果產業的良好發展機遇,加大投入力度,改變內部條件和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提升小漿果的產業升級。與此同時,發揮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現有優勢,積極應對挑戰,克服劣勢,培養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B
小漿果泛指果實較小、多汁的一類果樹,主要包括樹莓、藍莓、沙棘、黑加侖、藍靛果等,被譽為“第三代黃金水果”,占據全世界水果市場的高端。由于小漿果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具有綠色、生態、保健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逐年迅增。
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黑龍江省野生小漿果資源豐富,不僅種類眾多,而且蘊藏量巨大。據不完全統計,黑龍江省野生小漿果有9科、12屬、25種,野生漿果年總產量在50萬噸以上,受運輸和條件限制年可采集到20萬噸左右。開發這些資源,使其變成經濟優勢,是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其市場前景無限。
一、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優勢分析(s)
(一)自然環境優勢
優良的自然環境是發展小漿果產業的前提。天然的森林、土地、河流、土壤、氣候為小漿果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1.森林資源優勢。黑龍江省境內是中國三大林區之一,分布大面積森林,西北部的大興安嶺,北部的小興安嶺,東南部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森林面積3億多畝,森林覆蓋率45.7%。可利用草原面積6500萬畝,是全國10個擁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濕地面積884萬公頃,居全國首位。
2.土地資源優勢。黑龍江省土地遼闊,僅適宜開發漿果栽培的山區山坡地面積達133.4萬公頃以上,適宜開發漿果地塊33萬公頃以上,適合大規模合栽植小漿果。
3.水資源優勢。境內水系發達,擁有眾多無污染的大小自然河流,加之諸多的濕地、溫泉、礦泉,水源充足,適合小漿果的種植。
4.土壤條件優勢。暗棕壤是黑龍江省山地主要土壤,PH為4.0-5.2之間,呈酸性,并且有機質含量高,能夠滿足小漿果栽培對土壤的特殊要求,適宜高品質的藍莓等小漿果生長。
5.氣候條件優勢。大小興安嶺地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兩季明顯,季節溫差大,年有效積溫約為1800-2800℃,無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間。而且早晚溫度驟升驟降,最大日溫差為29.4℃。這種獨特的氣候特點,一方面使小漿果在生長過程中由于溫度、陽光的驟變合成了更多的有效成分,生產的果品口味更純正,營養更豐富;另一方面,病蟲害較輕,無藥害、污染小,所生產的果品更容易達到無公害綠色食品要求,為大力開發優質、綠色無公害特色漿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野生資源優勢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林中、林緣和低溫草地上的種類繁多的野生漿果植物,野生小漿果資源十分豐富,故有北緯漿果帶之稱。
黑龍江省擁有眾多具有開發價值的漿果樹種,比如藍莓、樹莓、藍靛果、沙棘、黑穗醋栗、山葡萄、獼猴桃等,是一個豐富的漿果資源基因庫,蘊藏量約100萬t。優質豐富的野生漿果資源,為開展小漿果的新品種選育和直接馴化利用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和更加穩固的原料供應保證。
(三)產業基礎優勢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大興安嶺、伊春及黑河等野生藍莓產區就陸續建起了一些藍莓加工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基礎化建設不斷推進,繁育栽培方法日益科學,企業規模逐漸壯大,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已初具規模。據調查,黑龍江省現有各類漿果加工企業近160家,年產值30億元,產品包括果酒、果汁飲料、罐頭、果醬、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保健品等9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并有獲省部級獎勵的科研成果30余項,加工廠家數量、規模、產值、產品種類都位于全國前列,已成為全國小漿果重要生產加工基地。
(四)勞動力資源優勢
小漿果生產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采收及管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費工又費時。特別是采摘時漿果容易碎傷,機械化采收困難,需要人工采收。黑龍江省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因此在勞動力上占有較大的優勢,可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五)技術經驗優勢
黑龍江省從事小漿果科研人員眾多,科研實力雄厚。一方面有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漿果研究所等專業性的研究機構,另一方面許多小漿果生產企業也專門設立研發中心,進行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培育、珍稀野生漿果資源擴繁、漿果加工等研究工作,集科研、生產、推廣為一體,為黑龍江小漿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大小興安嶺、黑河、尚志、孫吳等地積極引種引智開發高緯寒地小漿果資源,先后建成全國最大的藍莓生產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高寒地區藍靛果耐寒品種研究基地、全國最大的花楸苗木繁育和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大果沙棘種苗繁育和栽植基地。以上這些都為黑龍江省引進和發展小漿果種植業提供了難得的經驗借鑒,有利于我省消化吸收再創新,少走彎路,以最短的時間找出最適合我省推廣種植的模式。
(六)區位交通優勢
黑龍江省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黑龍江省是我國東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交通發達,已形成國內外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為小漿果原料、產品的外銷和小漿果企業的生產運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endprint
二、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劣勢分析(W)
(一)科技支撐不強
科技支撐是推動小漿果產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但長久以來,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本、人力等資源要素的投入,現代農業技術在產業發展的應用還遠遠不夠。
目前黑龍江省小漿果產品還是主要以速凍果和濃縮汁等原料型為主,與全球已進入市場的數百種系列產品相比差距很大。在韓國,以黑莓產業為代表,已成長為年營業額達30億美元的新興產業。作為食品原料之一,黑莓廣泛運用到面食、飲料、果醬、冰淇淋、糖果、海苔、泡菜、保健食品各個領域,不僅如此,韓國還開發出系列化妝品,如韓國品牌The faceshop和愛茉莉的BB霜、護手霜、防曬霜、洗面奶等。
(二)資金支持不夠
首先,小漿果種植投資周期長、生產鏈條長、生產社會組織程度低,加之受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制約因素多,投資環境相對惡劣,遠離金融視線。
其次,資金不足是影響小漿果加工企業發展的難點和重要因素。小漿果加工業的一大特點,就是當漿果收獲季節過后,企業必須囤積一定數量的小漿果以備加工。收購這些小漿果的數量一般較大,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由于資金支持不足限制了企業規模旳擴展、企業技術的創新、新產品的開發等。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雖然經過二十年的發展,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取得了積極地成效,但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還比較多。主要表現在:
一是從企業規模看,省內大多數漿果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起步晚、起點低,技術、資金實力基礎差等問題。
二是從產品加工深度看,資源粗加工型企業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企業少;傳統低效益的產品多,現代高效的產品少;地產地銷產品多,輻射全國和出口的產品少。
三是從產業鏈看,小漿果的生產、加工、冷藏、運輸和包裝等產業鏈不配套,制約了小漿果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四)營銷手段落后
黑龍江省大多數小漿果企業缺乏完善的營銷策略,加之品牌缺乏個性化和文化價值,沒有強有力的賣點支撐,從而在營銷過程中無差異化、檔次不高,產品市場影響力小,購買率低,企業難以達到預期的收益。
其次,營銷渠道和網絡不健全。在產品流通方面目前黑龍江省小漿果的終端渠道主要是超市,但絕大部分超市沒有建立小漿果專柜,小漿果食品多散見于普通食品中。這不僅耗費了消費者選購小漿果食品的時間,也不利于小漿果品牌的集中推廣。
三、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機遇分析(O)
(一)各地政府高度重視
一是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為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黑龍江要以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牽動,以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為牽動,以實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為牽動,集中精力把小漿果加工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二是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和支持小漿果產業發展。省領導多次對黑龍江省的小漿果產業發展工作進行部署,提出了多項要求,相繼制定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小漿果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間。省發改委制定了《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對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為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各地市紛紛響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大興安嶺地區先后編制了《大興安嶺藍莓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北極野生藍莓管護經營建設項目》以及《大興安嶺藍莓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黑河市出臺了黑河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黑河市藍莓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著力推廣該區藍莓標準化種植,以促進藍莓產業健康發展。
這些政策為小漿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對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二)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小漿果不僅營養價值高,含有大量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物質,并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來風靡歐美及日本。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極大,且售價昂貴,產品供不應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食物消費正處在一個從以數量需求為主向注重質量轉變的發展階段,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對小漿果的需求快速增長,為小漿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開發潛力巨大。
四、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發展挑戰分析(T)
(一)先發優勢逐漸削弱
小漿果產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成為眾多農業大省、食品生產重點省的共識,推進措施和扶持力度逐漸加大。目前,山東、吉林、遼寧和江蘇等省小漿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個別指標已超過我省。因此,如何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快我省小漿果產業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二)市場門檻越來越高
中國小漿果產品還面向國際市場出口銷售,但是國際標準在環境質量、生產技術、食品儲藏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標準,中國企業大多是自定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產品質量方面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以樹莓為例,美、德都有由農業部頒布的標準,非常重視其食品的安全性,而國內樹莓行業加工產品質量標準還是空白,這就影響了歐美市場的出口。因此,如何打造質量過硬、信譽過硬的產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五、綜合分析
根據以上環境分析,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劣勢并存。但從總體進行宏觀分析,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大于劣勢。按照SWOT理論分析,應該實施一種“增長型戰略”,充分利用黑龍江小漿果產業的良好發展機遇,加大投入力度,改變內部條件和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提升小漿果的產業升級。與此同時,發揮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現有優勢,積極應對挑戰,克服劣勢,培養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黑龍江省小漿果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孫蘭英,張曉光,宋德祿.黑龍江省野生漿果資源現狀、優勢與產業化開發對策[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17(3):83-85
[2]劉海軍.黑龍江省寒地特色漿果的開發及優勢淺析[J].北方園藝,2004(5):8-9
[3]李亞東.我國小漿果生產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42(1):1-9
[4]李麗敏,郝慶生,李亞東.中國藍莓產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0):8546-8548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