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強
[摘 要] “營改增”實施后,企業稅收負擔、產業結構、稅收體制都發生了變化,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的配置作用?!盃I改增”后給建筑行業帶來的影響是:進項稅抵扣不充分,可能增加稅負;收入下降、規??s水;毛利率下降,形式嚴峻;推高資產負債率;匯總納稅,增加管理難度;會計核算更加復雜,增加稅務風險;資質共享與增值稅抵扣辦法的沖突。建筑行業應正確認識“營改增”對自身的影響,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將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化,爭取行業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 “營改增”;建筑行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 F293.342 [文獻標識碼] B
增值稅,從計稅原理上說,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我國也采用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則??梢?,增值稅實行的是環環抵扣政策,其計稅依據是每個環節的增值額;營業稅,除特別規定外,其計稅依據是每個流轉環節的營業額。因而,從理論上講,全面實施“營改增”后,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弊端將成為歷史。
一、“營改增”的現實意義
“營改增”實施后,首先,企業稅收負擔發生了變化。原增值稅納稅人向“營改增”納稅人購買應稅服務的進項稅額可以得到抵扣,稅負得以下降。其次,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原增值稅主要適用于第二產業,而營業稅主要適用于第三產業?!盃I改增”統一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稅收制度,平衡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稅收負擔,特別是解決了第三產業重疊征稅問題,將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對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水平產生間接的影響。第三,稅收體制發生了變化。稅收征收管理體制的變化。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征收管理,營業稅由地方稅務局征收管理,“營改增”后,需要重新整合稅收征收管理體系,推進稅收征收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第四,發揮市場機制配置作用。因為對提供貨物和勞務的經營主體統一征收增值稅,有利于公平市場機制調節下的各類經營主體的稅收負擔,以利于消除資源配置過程中外部造成的扭曲因素,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二、“營改增”給建筑行業帶來的影響
“營改增”從稅收系統總體來說,有利于國家避免重復增稅,減輕稅負。但是,對于建筑行業來說,之前繳納3%的營業稅,在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將面臨繳納11%的增值稅,稅務的重大改革將給建筑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尤其是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我們在正式改革來臨之前亟待思考的問題,以便“營改增”在建筑行業正式實行以后,能夠從容應對,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一)進項稅抵扣不充分,可能增加稅負
由于建筑行業本身的復雜環境,給企業在取得增值稅發票并進行抵扣中造成了困難。例如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稅率是3%,而為該行業提供服務的上游企業小規模納稅人居多,而他們很難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此外,建筑行業對于二三類地材的需求,比如磚、瓦、灰、沙、石等材料,很多都是由個人經營的,別說增值稅專用發票,就是普通發票都提供不了。并且,這類材料的特點是地域性、季節性強,主要是賣方市場,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更別說要求對方按照要求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了。建筑施工企業的人工費,占總成本的比例也比較大,但是,無論是工費發票,還是工資表形式,都無法抵扣進項稅。可見,由于建筑行業自身的復雜性,施工企業自行采購的設備、材料所抵扣的進項稅額十分有限,嚴重地阻礙了建筑施工企業的進項稅抵扣。在這樣的情形下,理論上可以轉嫁給下游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的增值稅與我國現行的建筑產品定價、計價方式以及嚴酷的低價中標競爭形勢之間,存在著政策和實際操作上的矛盾,從而改革后可能比改革前稅負加大。
(二)收入下降、規??s水
對于建筑行業來講,假如營改增前一年營業收入(包含營業稅)為1100元,營改增后剔除11%的增值稅影響,收入為1000元。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收入的突然大幅度下降,勢必引起各方面的猜測與懷疑,尤其是上市公司,收入的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股市價值,最終影響建筑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尤其是世界500強財富排名上,本來各個企業之間的差別就不大,建筑行業的收入的驟然下降,直接影響排名。
(三)毛利率下降,形式嚴峻
營業成本中,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很多項難以取得相應的抵扣發票,比如勞務工工資、征地拆遷和青苗補償費、工地臨時設施、融資利息支出、工程保險支出、甲方供材料等等。此外,由于營業成本的不同方面稅率不同,因而即使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抵扣的增值稅額也是有限的。營業收入下降的基礎上,而營業成本下降的程度有限,從而導致毛利率下降。
(四)推高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資產負債表中最常見的分析指標,它既可以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的能力,即負債經營能力,也能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如果資產負債率高于50%,說明企業資產結構總負債已經大于所有者權益;如果資產負債率高于100%,表明企業已經資不抵債,應經達到了破產的警戒線。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由于大多數工程項目資金大、周期長,業主撥付工程款不及時等特點,資產負債率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已經比較高了。實施營改增以后,對于負債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對于資產來說,由于所購的各項資產都剝離了進項稅,因而資產的總量變小,而負債保持不變,從而推高了資產負債率。這也意味著行業的償債風險加大,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資產負債率,企業可能面臨進一步融資的壓力,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
(五)匯總納稅,增加管理難度endprint
建筑行業的特點之一就是,項目工程分散廣,因而,實行營改增后,納稅模式將發生改變,項目單位需進行增值稅預繳,增值稅票傳遞至法人單位,法人單位進行增值稅匯算清繳。
首先,項目單位和法人單位由于處于不同區域,因而要分別預繳增值稅,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其次,項目單位要將增值稅票全部交回法人單位,由法人單位最后匯算清繳,可是,項目單位多、分布地域廣,交通不便利,因而增值稅票的收集難度比較大,也容易造成丟失毀損,不利于增值稅票的認證和抵扣;最后,合同簽訂的不規范,各個項目雖然不是獨立的法人單位,但是分別獨立核算,因而,在與下游單位簽訂采購合同時,很多是以項目自己的名稱簽訂的,這樣可能造成取得發票與法人單位名稱不一致的情況,造成無法抵扣的現象出現。
(六)會計核算更加復雜,增加稅務風險
營業稅實行的是統一稅率,而增值稅不同產品稅率不一致,這種情況下,如果建筑行業經營不同稅率的產品,對于企業會計來說,如果不能夠分開核算,稅務機關將從高征收增值稅,加大企業的稅收負擔。營改增后,進項稅額發票需要在180天內抵扣認證,財務人員需要及時做好購進的增值稅發票的認證工作,避免由于管理不善和超過認證期限所帶來的損失。財務人員需要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和風險防控,避免在沒有貨物購銷或者是提供應稅勞務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到的增值稅發票也要仔細核對業務,避免所收發票與實際業務有出入,或者收到的是虛假發票,從而因無法抵扣或是被罰款而帶來稅務風險。同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進行專職的財務培訓工作,以便于熟悉增值稅法各項條例,做到在合理范圍內避稅。
(七)資質共享與增值稅抵扣辦法的沖突
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由于其所投標項目合同金額預期比較大,資質要求比較高,因而,子公司需要借用集團公司的資質進行投標,或者由集團公司投標,中標后分包給子公司承建。未改革前,建筑企業繳納營業稅,一般情況下,根據甲方單位出具的計價單據,統一確認收入,然后由集團公司統一繳納營業稅等相關稅費。然后,集團公司根據下屬子公司的計價單據,將所繳納的稅款分配給相應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自行承擔相關稅費。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實行層層抵扣政策。集團公司與子公司,都必須獨立履行納稅義務,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應與集團公司簽訂分包合同,取得的收入應在成員企業機構所在地繳納增值稅,并將增值稅發票提供給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從建設單位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包括成員企業已繳納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后應在企業機構所在地繳納增值稅,集團公司不能再代扣代繳稅費。
通過上述的詳細分析,“營改增”雖然是大勢所趨,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建筑行業來說,仍有許多消極影響。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全面分析了解“營改增”將會對建筑行業的影響,使企業人員對該改革提前認識,避免改革突來造成的各種不適,以便在國家出臺正式的政策時,能夠未雨綢繆,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將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化,爭取行業利益最大化。
[參 考 文 獻]
[1]方斌國.建筑業“營改增”可選擇的過渡措施[J].時代經濟,2012(5)
[2]戴國華.營改增對建筑行業和企業影響幾何[J].施工企業管理,2013(3)
[3]胡曙紅.施工企業如何降低資產負債率[J].企業財務管理,2001(6)
[4]平云龍.“營改增”對建筑行業負稅的影響分析[J].中國商界,2013(9)
[5]吳麗華.建筑業推遲“營改增”改革后稅負增加超預期[J].華夏時報,2013(5)
[6]冼彬璋,唐文倩.建筑業“營改增”的難點及改革設想[J].財經界,2012(4)
[7]程雙華.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務與管理,2013(6)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