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香
[摘 要] 當前,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并購。以企業擬投資并購斯洛伐克境外目標企業為例,企業到境外投資并購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境內企業在境外并購外國公司的正常程序;收購國外公司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收購國外公司是否符合環保政策;當地對外國投資的其他相關要求。境內企業到境外并購外國公司只有事先了解國家的相關程序規定、產業政策、環保政策以及其他相關規定,才能防范企業的風險。
[關鍵詞] 企業境外投資;注意事項;法律問題
[中圖分類號] F752 [文獻標識碼] A
Legal Issues for Enterprise Overseas Investment
LIU Yuxiang
Abstract: China encourage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M&A by Chinese enterprises now. Taking a planned M&A of a target enterprise in Slovakia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proposes several issues to be aware for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M&A.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uld understand the legal procedure for overseas M&A. They should know if their M&A projects are in 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if the projects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The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know other requiremen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foreign investors. Only by understanding relative legal procedures, industry policie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other regulations of local authorities, could domestic enterprises prevent M&A risks.
Key words: overseas investment, attentions, legal issue
一、注意境內企業在境外并購外國公司的正常程序
境內企業在境外并購外國公司的正常程序是指境內企業在并購外國公司前應履行的法律手續。筆者認為,境內企業在境外并購外國公司應履行以下程序:
(一)履行可研程序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外資【2011】235號)文件以及其他規定要求,由境內企業對境外投資項目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資金來源等事項由境內企業進行可行性研究,也就是說境內企業在投資并購外國公司前應事先預測如果投資該項目,市場前景如何?市場占有率怎么樣?消費者或客戶能否接受項目產品?事先論證境外投資項目是否能盈利,何時盈利,盈利多少,盈利期間,是否能持續盈利?事先籌劃境外投資的資金來源,是通過企業自身的現金流來投資,還是通過銀行貸款來籌集資金,還是通過企業融資來解決資金,如果通過企業融資,是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融資還是通過企業借貸的方式融資,如果通過增資融資需要履行什么樣的法律程序?如果通過企業借貸的方式融資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二)履行內部決策程序
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十三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境內企業在并購境外企業前需要履行內部決策程序,應由境內企業根據其章程的規定,由該企業的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進行事先決策,具體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策由境內企業的類型決定,如果境內投資企業是股份有限公司,由股東大會決策,如果境內投資企業是有限責任公司,由股東會決策;具體由股東會決策還是由董事會決策,應根據章程的規定辦理。
(三)履行相應核準程序
根據《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境內企業并購境外企業,須履行相應的核準程序,由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省級發改委按規定對境內企業的境外投資項目進行核準或備案,具體是核準還是備案以及由誰核準或備案根據投資額度等情形確定,對于我國投資一方投資額度在10億美元的境外投資項目由國家發改委進行核準,特殊情況下要有國家發改委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核準,其他情形之外的境外投資項目由國家發改委、省級發改委按規定進行備案。
(四)履行境外投資的備案和核準程序
根據《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的規定,企業在境外投資并購企業根據不同情形履行備案或核準手續。對于境內企業到敏感國家或地區投資的,由商務部進行核準,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投資由商務部或省級商務部門按規定進行備案。
(五)履行外匯登記手續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匯發【2009】30號)的規定,由境內企業持規定的材料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
(六)履行相關財務審批手續
根據財政部《境外投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由境內企業的主管財政機關對境內企業的重要財務事項按規定進行審批。
(七)履行境外投資所需的其他程序。
二、注意收購國外公司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endprint
境內企業并購境外公司項目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等進行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涉及國家出資的企業進行投資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同時,國家出資企業對外投資應按國家規定進行可研,且國家出資企業與他人之間的交易應當公平,有償,并取得合理的對價。
另外,《“十二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劃》(國家發改委2012年7月17日)規定了要著力實施境外市場開拓的戰略。規劃規定了要完善相關導向和政策,指導企業進行對外投資。
三、注意收購國外公司是否符合環保政策
(一)國內規定
商務部、環境保護部關于印發《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的通知(商合函[2013]74號)規定了,要引導我國的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中進一步規范環境保護行為,要引導企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推動對外投資合作可持續發展。為此,國家制定了《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商務部、環境保護部要求各地的商務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對《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的宣傳,加強境內企業在對境外企業投資合作中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要求境內企業應了解及遵守東道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相應政策規定。
境內企業除了應當了解及遵守東道國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政策外。境內企業在收購境外企業前,還需對境外目標企業開展相關盡職調查,具體調查包括:
1.境外目標企業的商業登記、變更等文件。這是關于對境外目標企業是否具備主體資格的盡職調查。具體可通過當地律師或相關機構到目標企業所在商業登記機關進行調查并取得相應文件資料,包括商業登記等合法營業手續文件、資信證明文件以及相關簽字人員的授權委托書手續,該手續文件應經過合同相對方所在地公證機構公證并經中國駐該地使領館認證,以確保合同相對方的名稱及相關信息準確、相關手續文件真實并具有簽署本合同的主體資格。
2.境外目標企業的重要資產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產成品、半成品,土地,知識產權,同時需要對該等固定資產調查有無相關瑕疵,例如:有無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情形,有無抵押等擔保權利限制,有無其他相關限制。
3.境外目標企業的重要合同文件。通過對該等重要合同文件的盡職調查,可以進一步了解境外目標企業的經營情況,同時也能側面印證其他相關文件資料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4.境外目標企業的擔保文件。境外目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涉及擔保問題,可能向關聯企業提供擔保,也可能向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無論向誰提供擔保,這都涉及境外目標企業的或有負債,對境內企業的投資都有很大影響。另外,還要調查了解該等擔保是否履行了相應的決策程序,進而能了解該境外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正常。
5.境外目標企業涉及訴訟、仲裁的文件。這些文件對于境內企業并購境外企業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境外目標企業的大額訴訟案件對境內企業的投資影響很大。對此,可先讓境外目標企業提供相應的訴訟、仲裁案件的詳細說明,提供相應的法律文書,并通過當地律師或其他相關機構進一步確認相關文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
6.境外目標企業涉及行政處罰或涉及其他法律程序的文件。境外目標企業是否受到過行政處罰能反映出該境外目標企業的守法經營情況,能反映出該企業的誠信情況,特別是該企業的誠信情況對投資方的投資至關重要,試想,如果境外目標企業不是誠信企業,該企業很難有良好的經營環境,處處受限,這很可能會導致投資方的投資目的無法實現。
7.境外目標企業的人事、保險相關文件。這涉及到境外目標企業的員工,對此,境內企業在盡職調查時要特別注意員工的現有情況,員工聘用及解聘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要特別注意當地的工會與員工的關系及相關的法律文件。
8.境外目標企業的環保相關文件。前邊已經提供,境內目標企業應遵守東道國的環保法律法規等規定,這就需要事先對境外目標企業涉及哪些環保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進行盡職調查,并確定該等文件是否合法有效,能否適用擬投資項目。
9.盡職調查境外目標企業所涉的其他相關文件。
(二)斯洛伐克有關環保的規定
1.斯洛伐克環境部是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擬定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等工作。斯洛伐克環境局是斯洛伐克環境部下屬部門;負責環境檢測、信息收集和歸檔,廢物處理和包裝;環境保護和環境風險管理;環境評估;編制環境功能區劃和土地生態規劃;環保項目規劃和實施;環保教育、培訓和推動;環境管理。
2.斯洛伐克主要環保法律法規是《環境法》和《環境影響評估法》。斯洛伐克環保法律法規的基本要點是:任何人都應當在源頭采取措施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將其活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盡量最小化。任何人在使用一塊區域或自然資源建設項目、修建或拆除建筑物時,都應當在對環境的影響做出評價后才能開展,并且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區域內開展。任何想引入技術、產品和原料進行生產、流通或消費,或者進口這些技術、產品和原料的人,有義務保證其達到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環保要求。任何對環境造成污染或破壞的人,或者使用自然資源的人都有義務用自己的資金來對將來的影響和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監測。
3.斯洛伐克環保評估的相關規定。1994年,斯洛伐克國民議會出臺了環境影響評估的法律。隨后參考歐盟相關指令進行了多次修訂,現行法律于2006年2月1日生效。該法就環境影響評估、戰略性文件評估以及施工、安裝及其他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做出了規定。另外,斯洛伐克環境部法規規定了從事環境評估的職業資質。斯洛伐克環境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初步環境研究和評估程序(至多7天,下同);(2)審查程序(55天);(3)確定評估范圍和工作進度表(10天);(4)開展環境影響評估(無時限規定);(5)環境影響報告評估和公眾質詢(30天);(6)專家審核(60天);(7)出臺最終報告(20天)。endprint
四、注意當地對外國投資的其他相關要求
(一)斯洛伐克對外國投資的市場準入的有關規定
1.斯洛伐克投資主管部門。斯洛伐克經濟部主要負責投資資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為促進外來投資和外貿出口,斯洛伐克政府于2001年成立了投資貿易發展局,下設外國直接投資、對外貿易和歐盟結構基金三個部門,在斯洛伐克各州設有辦公室。
2.斯洛伐克投資行業的規定。限制的行業:軍品生產、博彩業、部分礦產資源開采及影響環保的行業,投資者需滿足相關行業要求并得到政府部門的許可后方能注冊。
鼓勵的行業:工業生產、技術中心、戰略重心(IT研發、客服中心等)。
3.斯洛伐克投資方式的規定。外國投資者可在斯洛伐克新設企業,也可通過收購斯洛伐克現有企業股權或資產方式進行投資。斯洛伐克法律對外國公司和個人并購當地企業一般沒有限制。在企業并購方面與斯洛伐克國內企業和公民享有同等權利。但是一些特定的行業并購需經過斯洛伐克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如并購商業企業需經反壟斷辦公室批準,并購銀行需經斯洛伐克央行批準。根據斯洛伐克法律規定,并購斯洛伐克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其中最常用的是收購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的股權,其他并購方式包括收購選定資產、購買企業的全部或部分等。
(二)斯洛伐克關于企業稅收的有關規定
1.斯洛伐克稅收體系和制度。斯洛伐克于2004年建立了符合歐盟要求的新稅收體系,對所有的收入種類征收19%的所得稅,無雙重征稅和股息稅,稅率在歐盟成員國中較低。
2.斯洛伐克主要稅賦和稅率
【海關關稅】斯洛伐克執行歐盟的統一關稅稅則。斯洛伐克與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產品享受零關稅,但出口商需提供交貨核對證明。非歐盟成員國出口貨物至斯洛伐克,關稅根據商品價值按照歐盟共同關稅稅率征收,食品平均關稅較高,約17.2%。
【增值稅】斯洛伐克增值稅稅法與歐盟第六號增值稅指令(77/388/EEC)保持一致。2011年1月1日,斯洛伐克政府將增值稅稅率由19%上調至20%。醫療、醫療生產、制造生產、書籍和音樂錄制等產品及經濟活動為10%。
【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9%。國外企業所得稅繳納原則是:在斯洛伐克境內獲得的收入須繳納企業所得稅。中國和斯洛伐克兩國簽有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率統一為19%。
【消費稅】消費稅的征收對象包括:煙草制品、酒類、礦物油等。
【土地稅】斯洛伐克法律規定:在斯洛伐克登記的土地所有人需繳納土地稅。
【建筑稅】斯洛伐克法律規定:地上和地下建筑物需繳納建筑稅。
綜上所述,境內企業到境外并購外國公司應事先了解國家的相關程序規定、產業政策、環保政策以及其他相關規定,這樣才能防范企業的風險。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