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顯慧,田雪蓮,李 軍,龍友華
(1.貴州大學 作物保護研究所,貴州 貴陽550025;2.貴州大學 貴州山地農業病蟲害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550025)
由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引起的番茄瘡痂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是番茄生產上較嚴重的細菌性病害之一[1]。該病主要危害番茄葉、莖和果實,引起植株落葉,在果實上產生斑點,嚴重的造成產量損失和果實品質下降[2-5]。目前,生產上防治番茄瘡痂病還沒有較好的方法,采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該病病原菌小種的快速更替和X.gardnem 的擴散,給番茄育種帶來了一定的困難[6-7]。農業生產上通常采用栽培管理、種子處理和藥劑防治的方法控制該病害發生,其中,化學藥劑因其見效快、省時省工、使用簡便的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國內常用的藥劑主要有新植霉素、百菌清、阿奇霉素、農用鏈霉素、DT 殺菌劑、絡氨銅和波爾多液等[8],但是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修文縣番茄瘡痂病發生情況較嚴重,一般可造成20%~40%的減產。生產上用藥單一,缺乏相應的田間試驗指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效果不理想。為此,筆者于2014年從貴陽市修文縣采集番茄瘡痂病病果,采用抑菌圈法在室內進行抑菌試驗,并對其中抑菌作用較強的4種藥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番茄瘡痂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參考。
1.1.1 病原菌 在貴陽市修文縣番茄種植基地采集番茄瘡痂病病果,用采樣袋裝好,室內分離純化,待用。
1.1.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與生產廠家信息見表1。1.1.3 供試培養基 牛肉膏蛋白胨(NA)培養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水1 L,pH 7.2~7.4。
在室內采用抑菌圈測定法[8],將直徑為5 mm的濾紙片置于各濃度藥液(表1)中浸泡30min,靠容器內壁停留片刻后轉移到已制成的含番茄瘡痂病菌平板培養基(Φ=9cm)上,每皿放置不同浸泡濃度濾紙片各1枚,對照1枚(無菌水浸泡),共6枚濾紙片,每處理3次重復。在25℃恒溫箱中培養4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病菌的菌落直徑,取平均值。

表1 供試殺菌劑及其有效成分處理濃度Table 1 Fungicides and treatm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ir active ingredients
選取室內抑菌試驗效果較好的4種藥劑做田間藥效試驗。田間試驗選擇在歷年發病的修文縣中哨村進行。試驗設5 個處理,T1,農用硫酸鏈霉素2000倍液;T2,中生菌素800 倍液;T3,康地蕾得600倍液;T4,噻森銅500 倍液;T0,以清水作對照(CK)。每處理3 次重復,小區面積66.7 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之間設保護行。各小區番茄品種、種植日期和種植規格相同,長勢和肥水管理等條件基本一致。
6月10日移栽時灌根1次,7月1日(栽后發病前)第2 次灌根,7 月15 日第3 次灌根,用量為0.25kg/株;8月1日噴霧1次,采用16型背負式噴霧器施藥。每次用藥后觀察有無藥害;于第4次施藥后7d(8月8日)、14d(8月15日)調查各小區內全部植株發病情況,并觀察各小區植株長勢。
1)運用農藥室內生物測定數據處理系統軟件[9]計算各藥劑的抑制中濃度(EC50)值、95%置信區間及相關系數(R)。
2)計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并用DPS 2000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分析和差異顯著性檢驗(Duncan’s新復極差法)。

從表2可見,在7種殺菌劑中,噻森銅和中生菌素對番茄瘡痂病菌的抑菌作用較強,其EC50分別為6.979 5mg/L和13.203 7mg/L;農用硫酸鏈霉素、康地蕾得和金霉唑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EC50分別為17.445 7mg/L、27.826 0mg/L和33.630 6mg/L;而惡霉靈和噻唑鋅的抑菌效果較差,尤其噻唑鋅的EC50高達577.779 8mg/L。

表2 不同藥劑對番茄瘡痂病菌的抑菌效果Table 2 Inhibitory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tomato scab

表3 不同藥劑對番茄瘡痂病的田間防效Table 3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tomato scab
是噻森銅,其防效分別為78.79%和82.12%,與其他藥劑差異顯著;其次,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較好,防效分別為69.37%和72.29%;康地蕾得和農用硫酸鏈霉素的防治效果相當,防效均低于60%。
調查發現,農用硫酸鏈霉素、中生菌素、康地蕾得和噻森銅等4 種藥劑對番茄瘡痂病均有一定防效,且其灌根和噴霧處理對番茄均無藥害。由表3可見,最后1次施藥7d和14d后防治效果最好的
1)噻森銅和中生菌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對番茄瘡痂病的敏感性最高。田間防治效果和室內抑菌效果相符合,其中,噻森銅施藥7d和14d后其防效分別為78.79%和82.12%。說明,此藥的持久性強,是防治番茄瘡痂病的首選農藥;其他3種藥劑防效也較好。
2)田間藥效試驗采用的是灌根與噴霧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讓植株從根部和葉片氣孔充分吸收藥液,且根部吸收還可傳輸到植株上部。顧昌華[10]等研究表明,農用鏈霉素是細菌性病害的常規農藥,施藥方法一般僅采取噴霧處理,防治效果差,但用浸根與噴霧處理,其防治效果可達63%~86.72%。因此,田間防治建議采用浸根與噴霧處理相結合的施藥方法,噻森銅和中生菌素交替施用,或者田間試驗的4種農藥進行兩兩混配施用,避免長時間使用單一農藥產生抗性。
3)鳳舞劍等[11]通過對淮北地區番茄瘡痂病進行化學防治試驗研究發現,灌根的康地蕾得比噴霧的農用鏈菌素防效好,其第1 次調查防效分別為83.36%和53.36%,第2次為96.70%和89.30%。本試驗結果表明,農用鏈菌素的防效高于康地蕾得,與上述報道相反。可能是在藥劑處理過程中,對于土傳病害,灌根本身比葉面噴施的防治要好,且在同為灌根條件下,農用鏈菌素藥效較高也是合理的。田慧等[12]研究表明,針對細菌性土傳病害,可對作物采取灌根的施藥方式,可以有效減輕病害發生。
4)番茄瘡痂病的防治應該堅持以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原則,選擇高效低毒型農藥,在最佳防治期進行藥劑的防治,以達到最好的效果,提高番茄品質和產量。
[1] Astua-Monge G,Minsavage G V,Stall R E,et al.Xv4-vrxv4:A new gene-for-gene interaction identified betwee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race T3and the wild tomato relative Lycopersicon pennellii[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00,13:1346-1355.
[2] 張曉敏,Francis David M2,楊文才.我國部分番茄主栽品種抗瘡痂病評價和標記輔助選擇[J].華北農學報,2009,24(4):183-187.
[3] 陳 新.我國番茄-辣椒細菌性瘡痂病菌種及生理小種的鑒定[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4] 郭士成,莊紀然,李 強,等.費縣番茄瘡痂病的調查及綜合防治[J].中國蔬菜,2008(5):60-61.
[5] 楊子祥,蘇銀玲,楊長楷,等.云南干熱區番茄瘡痂病的發生與防治[J].長江蔬菜,2014(1):52-54.
[6] Hutton F,Scott J W ,Yang W C,et al.Identification of QTL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race T4in tomato[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10,121(7):1275-1287.
[7] 楊文才.番茄瘡痂病抗性遺傳研究和基因定位最新進展[J].園藝學報,2013,40(9):1731-1740.
[8] 任建國,王俊麗,岳美云.21 種殺菌劑對番茄瘡痂病菌的毒力測定[J].中國蔬菜,2011(4):56-60.
[9] 司升云,蔡定軍,吳仁鋒,等.農藥室內生物測定數據處理系統[CP/DK].武漢: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2006.
[10] 顧昌華,鄢滿蓮,謝光新,等.9 種藥劑浸根與噴霧防治煙草青枯病藥效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3):3099-3100.
[11] 鳳舞劍,張朝倫.淮北地區番茄瘡痂病化學防治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140-141.
[12] 田 惠,李煥玲,謝學文,等.蔬菜細菌性病害藥劑防治應用技術[J].中國蔬菜,2013(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