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慕闌
真人秀節目類型分析
□ 李慕闌
真人秀雖然不是近年來的發明,但卻是近年來才成為大觀的一種節目形態。無論是從節目的數量或者是從節目的觀眾收視率反應來看,它都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形態,成為當今電視產業的新寵兒。然而,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受眾的日益需求,真人秀節目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比較熱門的像生活服務類、娛樂互動類等等。這些真人秀節目不僅帶來一陣又一陣收視狂潮,更是反映出了受眾的喜好以及中國電視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真人秀節目;類型;分析;受眾
所謂真人秀節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規定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戲規則展現完整的表演過程,展示自我個性,并被記錄或者制作播出節目。
1988年,美國派拉蒙等公司聯合出品,推出了《楚門的世界》這一部引起熱烈反響的“真人秀”電影。而事實上,從上世紀末開始,電視真人秀就開始逐漸在全球興起和蔓延。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推出的《生存者》或是德國電視推出的《硬漢》。而后在中國又先后興起的《幸運52》《開心辭典》等等,都引領了一段又一段電視真人秀的熱潮。
真人秀的的興起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偶然是因為它的節目模式和經營模式都相應地符合當今社會的標準,貼合當今受眾的欣賞口味。必然是真人秀的發展是一種社會趨勢,隨著電視業的飛快發展,各種節目形式琳瑯滿目,真人秀的興起更加促進了受眾與媒介的聯系,所以這也是一種必然。
作為一種新興的節目形態,中國真人秀的發展一直備受爭議,在很多地方都和中國的基本國情、民風不相符合。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發現,這種差異的存在并沒有影響到真人秀的快速發展。就拿2004年《超級女聲》來說,一個平民選秀的節目,引來了6萬多人的積極參與,這不光代表著人們對這類選秀節目的認同,更是代表著真人秀節目發展的好勢頭。而后,湖南衛視又趁熱打鐵,推出了《快樂男聲》等一系列的選秀類節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真人秀節目不光是吸引了大量受眾的眼球,更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湖南衛視推出的《超級女聲》節目的廣告價格,每15秒高達7.5萬元,年度總決賽的報價更是高達每15秒11.25萬元,超過央視的貼片廣告費。
在最近很火的《奔跑吧兄弟》中,海瀾之家和蘇寧易購被廣泛熟知。而在此之中,這兩家廣告商更是證實了他們前沿的眼光。然而,除了這兩家廣告商,“跑男”團的的各種同款在網上直接就可以搜到,成為了網友們選擇的首選對象。可以說,此檔真人秀節目不僅僅提高了收視率,更帶動了與此相關的各種產業的經濟發展。
有人將真人秀電視節目歸為紀錄片的一種類型。英國BBC紀錄片導演艾利克斯·霍爾姆斯就將真人秀電視節目歸為建構式紀錄片。而現如今,真人秀節目的形式繁多,同時也從各個角度上滿足了受眾的各種收視需求。
(一)職場選秀類
像這類的代表作就有《職來職往》《非你莫屬》等等。它們主要針對的受眾就是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在這樣的舞臺上能夠通過各位老板對自己專業知識的考核,來決定自己要選擇什么樣的工作,通過這樣的機會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這類真人秀節目無疑是大學生們最喜歡的真人秀節目之一。
(二)身份置換類
這類真人秀節目是當下相對比較流行的一種節目形式,從剛開始湖南衛視推出的《變形計》到《明星到我家》《爸爸去哪兒》,這些都是一種特殊的身份置換。像《變形計》主要是城市里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和偏遠山區孩子的生活互換,這樣明顯的對比也讓喜愛這類節目的觀眾感嘆不已。這類節目的出現展現出了中國貧富生活的一種現狀。而《明星到我家》《爸爸去哪兒》都屬于明星到普通人家充當某種角色,從而把明星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點進行制作播出。
(三)表演選秀類
要說起表演選秀類節目,簡直數不勝數。在近幾年的真人秀節目中,表演選秀類一直占據主要地位。《中國達人秀》算是最綜合的一檔表演選秀類節目。包含著形形色色的中國達人,它不拘泥于一方面的才藝,所以無論參賽者哪方面突出,都可以來這樣的舞臺展示自己。當然除了像這樣綜合類真人秀,近幾年也出現了不少的只針對某一方面的真人秀節目。
1.小品類:從剛開始的小品劇大賽到現在的像《笑星聯盟》這樣的節目,從剛開始的專業參賽人員、專業評審人員,逐漸降低選秀人員的門檻,不要求專業知識、年齡、學歷,只要懷有喜劇夢想就能夠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示自己。
2.歌唱類:近幾年最火的要屬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雖然引進于美國,但是在中國的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超級女聲》相比,《中國好聲音》比賽模式更加新穎,在初賽的時候,評委只是聽聲音而不看參賽者的樣貌,這樣更顯出對唱歌比賽的公平對待,不會讓其他的因素來影響評委的審判。
3.舞蹈類:在舞蹈類的真人秀節目中,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就是比較突出的代表,它是一檔明星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褪去那些明星的光環,從舞蹈領域去了解他們。而且,在此檔節目中,明星的號召力可以讓受眾更加積極地去參與,并且與明星同舞的很多演員都是普通的舞蹈演員,這也是在這檔真人秀節目中增加人氣的一種經營模式。
(四)生活服務類
服務類節目主要是以生活為賣點。中央電視臺的《交換空間》是從兩個家庭展開,利用48個小時對雙方的房間進行裝修和改造。此檔節目就是對這48小時進行全程直播,讓觀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整個裝修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受眾引起共鳴,從而很好地融入其中。《新周刊》在“2005中國電視節目榜”中,把“最佳生活節目”的桂冠送給了《交換空間》,評語是:它以難以復制的創意,吸納兼容多種節目類型的特質,在資訊服務、生活體驗、真人秀的聯動下迅速突圍而出。
(五)婚戀約會類
愛情、婚戀本身是一個私密的話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地它被搬上了舞臺,隨之類似于《非誠勿擾》這類婚戀約會節目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在節目中,男嘉賓通過幾個環節與在場的各位女嘉賓之間溝通而選擇自己的心儀對象。在此過程中,女嘉賓可以根據男嘉賓在舞臺上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選擇。而在中國這個收視市場,對于這類比較開放、將自己的感情生活搬上實際舞臺的節目可能還需要中國受眾去慢慢適應。而這類電視真人秀的發展會在中國的收視市場中有著強勁的生命力。
(六)野外生存挑戰類
明星在節目中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交通工具,沒有相識的人,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就是此類節目的代表。在節目過程中,各路明星組成一個旅游團,根據節目組的要求,在沒有任何幫助下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類節目總是帶給受眾一種滿滿的正能量,符合受眾努力必會成功的心理。
(七)闖關類
參與者在經過層層選拔后,通過游戲挑戰,贏得某種獎品。央視推出的《開心辭典》就是這類節目強有力的代表作,參與者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根據主持人的提問回答問題,從而贏得相應關卡的獎品。這類節目也吸引了大量受眾的參與。但是,此類節目形式相對比較固定,形式缺少創新。
現如今真人秀節目發展的類型較為廣泛,但其中也有很多繁冗的節目形式。一種節目形式在眾多衛視播出,造成了很嚴重的跟風現象。缺少節目創新,是現在阻礙真人秀節目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節目的內容和類型上的本土化的創新,會讓真人秀節目在中國的發展更持久,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1.董偉.社科院“文化藍皮書”解讀“超女”產業鏈 “超女”貢獻社會經濟至少數十億[N].中國青年報.2006-01-12
2.謝耕耘,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尹鴻,冉儒學.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4.安奈特·希爾.流行真人秀[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