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馨
從《尋寶》節目淺談收藏類節目的文化傳承
□閆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些節目為了吸引受眾一味地偏向綜藝性娛樂性而忽略了歷史和文化質感,出現了節目制作水平良莠不齊、節目形式千篇一律等問題。《尋寶》作為中央電視臺一檔藝術品收藏領域大型活動節目,開播以來業內反響強烈,廣大觀眾也給予了積極評價,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視率,在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本文以《尋寶》節目的升級包裝為切入點,淺析現今收藏類欄目。如何在保證收視率的前提下不失專業性權威性,從而更好地傳承優秀文化。
尋寶;收藏類節目;文化傳承
收藏類節目以其豐富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觀眾,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良莠不齊千篇一律,呈現泛濫趨勢
國內幾大媒體紛紛推出收藏類節目,而大部分不外乎包含這么幾個形式:請專家、辨真偽、觀眾討論、邀請明星助陣或分成小組競賽等。總之是千篇一律,換湯不換藥。缺乏特色,缺乏精雕細琢,缺乏可持續生命力。
(二)節目受制于藏品金錢價值的高低
在很多收藏類節目中,有一個很刺激的部分,那就是識別所呈“寶物”的真偽以及估計其市場價格。正是這兩個重要的環節導致受眾在收藏理念上陷入誤區,一件藝術品能賣多少錢決定了它的全部價值。甚至很多時候節目的可看性和收視率,由藏品是否值錢來決定。忽略了收藏品的藝術內涵忽略了科學的收藏知識,忽略了千百年來所積淀的歷史見證。文物的文化價值沒有得到足夠的體現,反而在商業的驅動下越發被大眾忽視。這違背收藏類節目最初的傳播理念。
(三)以非正常手段制造節目效果
有的收藏類節目為了制造節目效果,引起收視熱點。要求嘉賓在參加節目時故意標高價格,編造寶貝背后的傳奇故事,過分宣揚藏品升值,不提醒收藏的風險,甚至是贗品當真品估高價,欺騙觀眾,嚴重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其實,專家只能辨別東西的真假,卻未必能夠掌握市場的行情。這些節目在利用了專家鑒定的權威性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鑒定的學術性和嚴肅性,嚴擾亂了收藏市場。
(一)《尋寶》的優勢策略
1.全民參與,受眾定位不再局限
《尋寶》節目打破了電視臺演播室里小舞臺的局限。通過在民間舉辦大型公益性的文物鑒定活動,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機會成為節目的參與者。不論你學歷如何,從事什么工作,只要拿著藏品過來,就可以與權威專家面對面交流,完全免費享受專業的鑒定服務。真正意義上把電視還原成大眾的舞臺,將從前似乎高不可攀的藝術收藏與極具親和力的草根文化完美結合。一方面為節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更重要的是這種個體的歡愉和群體的認可絕對是其他收藏類節目不能抗衡的。
2.藏品內容多元化,地域特色鮮明
節目每期聚焦一個城市,在開篇以精致的短片向觀眾介紹當地名勝古跡,歷史傳承和收藏特色。在當地最具有人文背景的室外場地進行海選。選出最能代表當地文化特色,反映歷史名俗的藏品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使節目具有不同地域、不同民風元素、不同歷史傳承的明顯優勢。它所凸顯的歷史和文化質感是其他節目所沒有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推廣,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弘揚了祖國的傳統文化。
3.取消估價,文物收藏回歸本質
《尋寶》的前身是央視的另一檔收藏類欄目《鑒寶》。在節目的升級改版中,《尋寶》大膽取消了給藏品估價這一極具刺激性收視賣點的環節。讓文化價值回歸到收藏行為的核心,不再依賴高昂價格吸引觀眾。而是以豐厚的文化內涵、大氣幽默的主持風格、懸念迭出的規則設置,賦予節目全新的生命力。
(二)《尋寶》的傳播效果
1.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
節目通過傳媒的輿論導向功能,形成與維護正面積極的社會規范和價值體系。娛樂大眾的同時讓大眾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向受眾傳遞一種向上的生活理念,強化了大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并使他們在健康的收藏心態下享受收藏的樂趣。占領市場先機的同時,對每一件藏品負責,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負責,從而使收藏行為中核心的文化價值重新回歸,對倡導積極的文化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很好地負擔起了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
2.環境認知效果
大眾傳播制約著我們觀察社會和世界的視野,影響著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知覺與印象。《尋寶》讓觀眾在獲得收藏知識的同時,也洞悉了投資理財的新趨勢。帶領觀眾客觀了解收藏領域,理性科學的看待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關系。幫助大眾更加清晰冷靜地審視藝術市場。
3.社會行為示范效果
大眾傳播具有地位賦予功能,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受眾的行動。《尋寶》節目通過尋找城市的“民間國寶”,使當地的風土人情得以充分展示,成功實現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提高了城市的影響力知名度,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
收藏類電視節目應將重心放在藝術藏品中蘊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內涵上,提升節目立意和品位來滿足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同時,個性是節目的靈魂,是節目源源不斷生命力的發動機。各電視臺收藏類節目應充分深度挖掘自身優勢,并將其充分的發揮,做強做大。最后,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牢牢把握受眾需求的脈搏,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對話,保證知識性權威性的前提下通過娛樂化的手段,贏得大眾占領市場先機。
1.耿飛.地方電視節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探索[J].科技傳播.2014(23)
2.馬德國,廖翀.央視《尋寶》熱播的傳播學分析[J].現代視聽.2010(09)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