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譜
微博新聞對新聞理論的挑戰探析
□岳譜
在微博新聞時代,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理論亟需重新考量。本文意在研究微博新聞時代新聞價值亟需重新考量等問題。微博新聞在表達方式上強調情感共鳴,態度取向上要求觀點鮮明,新聞來源講究豐富多樣。
微博新聞;新聞價值;新聞理論
近些年以來,微博正在越來越多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QQ空間、人人網以及博客等其他社交媒體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新媒體環境中,微博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離不開微博信息流動的便利性、快速性和開放性等特點。
微博新聞的出現與流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對于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新聞媒體或通訊社來說,微博市場的介入給它們拓展了傳播渠道。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用戶的微博內容,經過認證的,有權威性的微博賬戶更容易受到微博用戶的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或通訊社已有的專業信譽使它們在微博一落戶,便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另一方面微博新聞領域是一個公開的領域,每個用戶都可以在微博上發布信息。微博新聞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獨霸天下的局面。在傳統媒體主導的時代,具有豐富的信息獲取來源、強大的新聞采訪能力以及深厚的內容編輯功底的媒體能夠在與其它媒體的競爭中獲得成功。而微博新聞出現之后,每個人都可以在微博上發布信息,發布自己的觀點。傳統媒體的優勢地位在被撼動。
鑒于微博新聞的出現對于傳統新聞行業造成的沖擊,傳統新聞理論在微博新聞中的適用問題值得重新審視。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微博新聞對于傳統新聞理論的挑戰。本研究從三個媒體微博賬戶中抽取的371條微博新聞,由兩名新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作為編碼員對于其進行編碼。本研究通過探索新聞價值、表達方式、價值取向以及新聞來源等因素對于微博新聞轉發和評論的影響,進而探討其對微博新聞傳播的影響。
新聞價值,是老一輩中國新聞從業者從西方引進的理論。余家慶主編的《新聞學辭典》關于新聞價值的解釋是:“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即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素質的級數越豐富越高,價值就越大。”傳統新聞價值五要素理論包括時新性、接近性、顯著性、重要性與人情味。
本研究分別考察了被抽取微博中,五種新聞價值要素的評分與微博新聞轉發數量的關系,結果發現只有人情味和接近性與轉發次數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4和0.18。其他三個新聞價值要素和轉發次數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實際上,數據顯示,新聞價值五要素中的時新性還和微博新聞轉發數量呈現微弱的負相關。
微博新聞時代,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受眾的選擇范圍急劇擴大,微博新聞接受者更加主動的搜尋和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用戶在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時,會選擇與自己有關系,并且符合自己價值取向的內容。因而接近性和人情味就成為了微博新聞時代新聞價值中比較重要的因素。而重要性和顯著性則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發布者的判斷,并且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關注度不同,因而對特定新聞重要性以及顯著性的判斷更可能出現偏差。
在傳統媒體時代,從事件發生到被報道之間的時間被用來進行內容的編輯。因而在保證內容的情況下,編輯時間越短,時新性越強,新聞價值越高。而在微博新聞時代,信息傳播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微博新聞的時新性已經達到了某個臨界值,導致超過了這個臨界之后,新聞的時新性和新聞傳播之間已經沒有關系了。顯然,受眾更可能同時看到兩個小時之前發布的信息以及三個小時之前發布的信息,因而時效性并不會影響受眾對于此新聞中新聞價值的判斷。
雖然可以插入超鏈接或者視頻,但是顧忌到信息流通的便捷性,微博新聞還是以文字為主體的新聞形式。文字新聞就必須考慮到寫作過程中的表達方式的問題。表達方式指的是新聞信息組織呈現的方式。微博新聞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完整式、導語式、評論式以及共鳴式。因為微博字數限制,微博內容不可能總是包含完整的新聞事件。完整式指微博內容就是整個新聞內容;導語式指微博新聞內容就是傳統新聞的導語,指出了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評論式指微博的內容是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共鳴式是廣義上評論式的一種,但是評論的主要內容不在表明觀點,而在于通過表達強烈的情感或講述事實,來引發受眾共鳴。有研究指出,不同的表達方式將會極大的影響受眾的態度和行為。
本研究分別考察了被抽取的微博新聞中,四種新聞表達方式的評分和微博新聞轉發數量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雖然導語式的表達方式在微博新聞中的數量占優勢,但是四種表達方式的微博新聞中,共鳴式的微博新聞平均轉發次數為1248.08次,遠高于導語式的618.39次以及評論式的459.06次。完整式微博新聞的平均轉發次數最低,只有377.95次。
傳統媒體中,四種表達方式新聞是共同存在的。特別的,倒金字塔形式的新聞寫作模式要求新聞中重要的信息都要包含在新聞的第一句,也就是導語當中。然而在微博新聞時代,要在短短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中,呈現出完整的微博新聞事件,不僅僅是困難的,而且傳播效果也最不好。微博新聞有著自己的傳播規律,微博的互動性以及草根性決定著,能夠放下架子和受眾發生共鳴的微博新聞能夠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態度取向指的是微博新聞中講述新聞事件時的態度。微博新聞包含四種類型的態度取向:表揚式、中立式、批評式以及期望式。其中,表揚式指微博新聞中對某一件對社會有利的事情進行表揚,或者說明某項措施的良好效果;中立式則僅僅陳述新聞事實,不表達任何態度;批評式指對某件有害于社會或者他人的事情進行批評;期望是廣義上批評的一種,但是更多的表達了對于美好前景的期望,特別經常包含“應該”“需要”或者“期望”等字眼。
本研究分別考察了被抽取的微博中,四種不同表達方式的評分和微博新聞轉發數量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的微博新聞仍然是中立的態度取向,但是四種態度取向中,批評式的微博新聞轉發次數最多,平均達到了1323.17次,多于表揚式的703.23次以及期望式的676.34次,中立式的微博新聞被轉發次數最少,平均只有579.71次。
傳統媒體中,新聞起著傳播信息和引導輿論兩種作用,這兩種作用相互補充,互相促進。而在微博新聞時代,傳播信息不再被專業新聞媒體所壟斷,任何一個微博用戶都可以傳播信息。用戶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因而選擇轉發哪個微博新聞,往往就取決于這條新聞微博對于事實的解讀。觀點鮮明,解讀有力的微博新聞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傳播效果,而單純陳述事實,傳播事實的微博新聞往往不能夠受到用戶的青睞。
新聞來源指微博新聞的信息來源渠道。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信息來源主要來自于新聞機構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記者站,擁有強大采訪能力與渠道的新聞機構便能夠在博得受眾眼球的新聞爭奪戰中獲取優勢。而在微博新聞時代,新聞信息來源是多渠道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自采新聞、轉發其它媒體的新聞、轉發其他網友的新聞。
本研究分別考察了被抽取的微博中,三種新聞來源的微博新聞轉發數量的情況。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的微博新聞都是來源于自采新聞,但是轉發其它媒體的微博新聞被轉發次數最多,平均1303.01次;其次是轉發自其它網友的微博新聞,平均846.31次;反而自采新聞的平均轉發次數最低,平均只有458.77次。
在微博新聞時代,微博新聞來源渠道的泛化導致了微博新聞內容的急劇膨脹。在內容急劇膨脹的同時,追求第一手新聞資料,講求最原始的采訪能力可能已經不能夠促進微博新聞的更好傳播。而擁有多渠道的新聞來源,對其它渠道來源的新聞進行重新編輯之后而形成的二手新聞反而更可能獲得比較好的傳播效果。
總結
信息時代的網絡傳播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微博新聞是伴隨著網絡的普及而出現的一種新聞類型,也呈現了這種特征。微博新聞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改變了傳統媒體“得渠道者的天下”的規矩。更看重微博新聞發布者的編輯能力而非采訪能力。
廣播出現之后,報紙曾被預言即將被淘汰,但是報紙被淘汰的情況沒有發生,報紙具有的文字優勢使其在深度報道方面獲得了一席之地,而廣播在其他新聞報道領域逐漸替換了報紙的地位。電視出現之后,廣播就曾被預言將被淘汰,但是廣播被淘汰的情況也沒有發生,廣播的聲音優勢使其在移動廣播領域迅速普及,而電視在其他新聞報道領域逐漸替換了廣播。同樣,網絡出現之后,難以預測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即將被淘汰,但是傳統媒體還是要正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態勢,考量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理念。傳統媒體要在微博領域開拓市場就必須研究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進而更新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理念。
(作者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