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
淺談臺詞對舞臺人物塑造表演的重要性
□金夏
影視表演藝術是通過不同人的聲音、臺詞、形體、表情、動作等來塑造某種形象,向觀眾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不同生活、不同人生的藝術。而臺詞在舞臺人物塑造表演中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的,是劇本中不同人物所說的話語,是演員用來塑造、展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來源于日常生活卻又與生活中的語言有所差異。它是戲劇表演中角色講的話,分為對白、獨白、旁白。筆者結合自己大學四年的演出和實踐經驗來闡明臺詞在舞臺人物塑造過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必要的表現手法。
(一)臺詞的概念
臺詞是劇作家或創作者用以展現劇情、刻畫人物性格、體現主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劇本創作中,臺詞是決定戲劇作品藝術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戲劇不像小說、議論文等文學樣式那樣由作者主動向讀者敘述、闡述、詮釋,只能依靠不同人物自身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劇情、人物性格、中心思想和主題,因此臺詞是演員在影視劇和舞臺劇上惟一可以運用的語言手段。臺詞的寫作與安排成為劇作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臺詞在影視和舞臺中的體現
語言和動作是表演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劇、舞臺劇等有聲表演時代,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演員表演中的主要因素。語言和動作相比較,能夠傳達更加復雜、更加深刻、更加強烈、更加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即使在無聲表演時代,比如《定軍山》也要借助于字幕來表達人物的對白和比較復雜的思想內容。2014年西南石油大學的畢業大戲《父輩的旗幟》,正是由于演員們扎實的臺詞功底、深厚的語言基礎,才足以支撐、完成、豐富時長兩個多小時的多幕劇。《父輩的旗幟》演員有十多個,各個形態各異,每個角色都因年齡的不同,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受到不同的環境影響,而使每個角色的思想狀態不同,從而體現在外部的表現上,特別是語言的表達上。每一個細微之處的變化,例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快慢緩急、停連的位置、重音的變化等等,都會讓每個不同的角色活靈活現地躍然在舞臺上,這就是臺詞的重要性。
(三)臺詞在舞臺中的基本表現手段
1.重音的基本概念及運用
重音是一種語音現象,指在多音節單詞中將某個音節讀得特別明顯,音調較高,音量較大,讀的時間較長。相對的其他音節就弱、短。單音節單詞沒有重音。
畢業大戲《父輩的旗幟》在這方面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如今這個空虛泛濫的年代,老共產黨員何光明一生堅守信仰,他的三個兒子卻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性格,在臺詞方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樣一句話,演員在重音的處理方式上的不同將會影響整個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臺詞技巧對影視表演傳播效果的積極影響,在當下的一些影視作品中表現得愈發突出。
2.停頓的基本概念及運用
停頓是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在戲劇表演臺詞中,節奏是指單位時間內人物語言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停頓在舞臺中的基本運用可以分幾類來體現:一種是在舞臺上人物由于感情需要而表現出的心理停頓,心理停頓是為人物內心的感情而服務的,常常是由心理的特殊變化而引起的波瀾。另一種是以語音上的停頓來輔助形態的完善。
3.語調的基本概念及運用
語調語氣在臺詞的運用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將一句話表現得生動活潑的主要手段。語調的抑揚頓挫直接關系著語句的生動與否,反映了不同的情緒與表達的意圖。而加上語速,則完完全全地將最普通的一句話生動化了,靈活化了。
語調是結合了重音和停頓來突出說話內容的重要性。比如郭春蘭第一次見到下半身癱瘓在輪椅上的母親陳雪梅時,她的一聲“媽”,將整個劇情推向了高潮,“媽”這個字郭春蘭飽含了深情,一方面是她這么多年第一次看見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而且還坐在輪椅上,另一方面她為自己這么多年沒能盡到自己做為女兒的孝心而感到虧欠不已。因此,這一個“媽”字是演員拼盡了全身的力氣,并將重音拖開,延長,同時也將演員的感情延長。無論是哪一部話劇或是影視劇中,語調都屬于臺詞中不可否認的重要一項。演員在這次畢業大戲中將語調的基本概念運用得爐火純青,使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同一角色在塑造不同臺詞時有何不同
臺詞是劇作家刻畫人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演員塑造形象的重要依據,演員對劇本臺詞的處理就是要把劇作家寫在紙上的死的文字,通過演員自己在聲音色彩、氣息運用、語調語勢、速度節奏上的處理,使之成為舞臺上的活的、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因此演員對臺詞處理的好壞,與他塑造的舞臺形象是否鮮明、生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戲劇的根基是臺詞,而不是動作。
同一個角色在塑造不同臺詞時要注重人物在不同環境下所要表達的感情和語言氣息。郭春蘭無論是在面對自己的兒子周小劍,還是面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弟弟妹妹們,很顯然她的臺詞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語速上,還是語氣上,因為感情和所要表達的情緒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同一角色在塑造不同臺詞時的不同之處。
(二)不同角色在塑造同一臺詞時有何不同
同一臺詞在不同角色飾演的時候由于人物語氣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角色對臺詞的處理包括演員對臺詞的理解、感受、表達和體現。演員需要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情緒,通過人物語言完成角色的塑造,找到人物的生活,確立人物語言的基調,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把握角色潛臺詞,能夠自如掌握語言動作和形體動作,完成角色的塑造。
在畢業大戲《父輩的旗幟》里,同樣是“姐姐”兩個字,但不同角色說出來的感覺和意義就有很大的區別。當周小劍第一次把母親郭春蘭帶到姥姥、姥爺家的時候,何曉明看見大姐郭春蘭時的第一反應,十分意外,當他說出“大姐”兩個字的時候是疑問的語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于曉明和周小劍之間有一系列的矛盾,再加上周小劍企圖揭發曉明,此刻曉明的內心對周小劍產生了無限的痛恨,現在發現大姐郭春蘭竟然是周小劍的母親,一聲“大姐”道出了內心的吃驚與無奈。而大明和秋菊在此刻也叫了一聲“大姐”,顯然內心沒有那么復雜的波瀾,只是因為大姐的到來而顯得高興。
同一臺詞中蘊含的潛臺詞也是不同人物在表現時由于感觸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形象,任何一個有文學或戲劇修養的人,都明白生活中的對話和舞臺上的對話是不同的,并且由于每個人的性格和生活感觸不同在對待同一臺詞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形象,在觀眾看來或許沒有區別,但是對于演員本身來說,同一臺詞中蘊含的道理和需要表現的張力是有很大區別的。
(三)潛臺詞在舞臺劇角色塑造中的作用
潛臺詞的挖掘與表現,是詮釋角色的內心情感與精神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挖掘人物的潛臺詞能給演員在塑造人物時提供情緒、語氣、行動等方面的有力依據,也是每個演員對塑造人物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潛臺詞就是想說不能說的話,想說說不出口的話和想說不敢說的話。想說不能說的話,通常出現于規定情境中。畢業大戲《父輩的旗幟》中,筆者飾演的郭春蘭其中有一段臺詞就體現了潛臺詞的這一作用。大年三十兒的晚上,何光明聚集了全家人,當何大明幫父親把遺囑念到“最后,你們幾個都有房子了,我們死后,房子就留給春蘭一家……”郭春蘭只說了兩個字“爸爸……”雖然“爸爸”兩個字很短,但潛臺詞的背后卻飽含著郭春蘭內心深處的百感交集,在郭春蘭心中因這么多年沒照顧年邁的父母而愧疚不已,沒想到父親還把唯一的房子留給了自己,內心又多了難過和自責,一聲“爸爸”道出了郭春蘭的心聲。雖然劇中臺詞不一定每句話都有它的潛臺詞,但是具有豐富的潛臺詞是戲劇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可以給觀眾留下意會和回味的余地。
臺詞是人物的靈魂,臺詞處理得當,人物就能在劇情中實實在在地積極有效地行動起來。臺詞可以說是一種語言行動,恰恰也是表演的重中之重。要想把角色創造好,就要處理好這一行動使之符合肢體動作的節奏。只有經過仔細的研究,對重點、停頓等進行處理,才能在行動中產生人物本應有的語言感覺。臺詞不僅僅是劇作家筆下蒼白的文字,它還需要演員細心地揣摩,從字里行間挖掘出潛臺詞和內心獨白,使我們的情感更加貼近角色的情感。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2.唐雯.戲劇表演中臺詞節奏的分析[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03)
3.龔利.臺詞技巧與影視表演傳播效果[J].大眾文藝,2010(22)
4.曹雷.語言藝術在表演中的功能[J].戲劇藝術,1995(04)
5.胡潤森.臺詞與動作:誰是戲劇的根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04)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