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 近年來,四川省宣漢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的一項重點工作,積極探索多種高效糧菌復合模式,立足核心區建設輻射帶動,不斷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概述宣漢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擴大產業化規模,提高標準化生產程度,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完善土地流轉工作,解決農戶個體種植的技術、勞動力、資金不足的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 食用菌;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四川省宣漢縣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5-096-04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30.2334.07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9/30 23:34:00
近年來,四川省宣漢縣在積極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的一項重點工作,積極探索多種高效糧菌復合模式,立足核心區建設輻射帶動,不斷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宣漢縣已經躋身四川省食用菌產業五強培育縣之列。
深入宣漢縣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天生—七里產業示范區、黃金—新華黑木耳產業帶、君塘滴水香菇專業合作社,通過現場實地查看、組織業主和農戶座談、聽取專業技術部門介紹等多種形式,開展調查分析,力求全面了解宣漢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1 " 宣漢縣概況
宣漢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員面積4271 km2,轄53個鄉鎮、491個村、77個社區。截至2014年,宣漢縣戶籍總人口132.26萬,其中農業人口109萬,勞動力資源78.85萬。全縣擁有林地面積25.2萬hm2,耕地面積6.03萬hm2,其中水田面積3.75萬hm2。全縣平均海拔780 m,最低海拔277 m,最高2458 m,“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總體地貌特征明顯。年均氣溫16.7℃,歷年年均降雨量1238 mm,年均相對濕度78%,年均日照數1449 h,無霜期296 d。宣漢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為兩類:川東嶺谷中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谷地和平壩,屬中國中亞熱帶四川氣候區,光熱水充沛,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縣北部屬中國北亞熱帶秦巴氣候區,海拔高差大,垂直氣候明顯。光、水充足,熱量不足,春遲、秋早、夏涼、冬長,無霜期短。獨特多樣的氣候、地理條件,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富足的勞動力資源,為宣漢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 " 宣漢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2.1 " 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立足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突出引領示范作用。宣漢縣食用菌生產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僅在君塘鎮、紅嶺鄉、明月鄉等零星分布,規模小、品種單一、品質較差。自2007年起,宣漢縣搶抓發展機遇,努力打造“示范帶動型、科技創新型、休閑觀光型”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目前,宣漢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已入駐業主13家,建成食用菌種植標準小區10個,設施栽培區面積70 hm2,帶動面積140 hm2?,F代食用菌產業園提檔升級實現了基礎設施、科技水平、孵化功能、管理規范和規模效益五大提升。宣漢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已經成為食用菌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中心和現代農業的示范窗口,初步成為“產業興旺、設施配套、技術領先、體制機制創新”的產值超億元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
立足食用菌核心區建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宣漢縣以黃金鎮為核心,規劃建立黃金黑木耳生產基地,規劃面積800 hm2,建成核心面積100 hm2,避雨短袋栽培面積33.33 hm2,輻射帶動周邊廠溪、新華、石鐵等鄉鎮大力發展黃金黑木耳種植;以老君鄉為核心,規劃建設高山高品質香菇基地,規劃面積733.33 hm2,建成核心面積73.33 hm2,輻射帶動周邊鳳林、南坪、峰城等鄉鎮大力發展高山高品質香菇;以天生鎮、七里鄉為核心的糧經高效復合“稻-菇”模式種植基地,規劃面積666.67 hm2,現已落實核心區面積近66.67 hm2,輻射帶動周邊的東鄉、柏樹、天寶、廟安等鄉鎮。
立足做強食用菌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興旺促發展。宣漢縣注重“筑巢引鳳、招大引強、實干創業”,引進了一批有實力、真創業、引領強的業主,實現了投機型業主向穩定型業主的重大轉變。成功引進四川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宣漢成立四川漢佳林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00萬在宣漢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建成年產5萬t菌渣有機肥生產廠,即將投產。富力達公司順利完成3期擴建,并實現震動刺激出菇技術創新,單產提高10%以上,日產規模從原來的1.2萬袋4.2 t擴大到3.6萬袋15 t,日產值13萬元以上,年產值4200萬元以上。同時,利用杏鮑菇下腳料試種草菇并獲得成功,有效提升富力達的生產效益和解決菌渣廢棄物利用問題。
2.2 " 食用菌栽培模式呈現多元化
宣漢縣的食用菌栽培從初期使用段木栽培的傳統模式,迄今已經發展為段木栽培、袋料栽培并存的新模式。新模式更能充分利用農作物副產物,節約更多林木資源。香菇生產創建了越夏的覆土栽培、秋冬春適用的斜插式栽培、節約空間的層架式栽培等多種出菇模式,實現周年出菇。推廣“稻-菇”、“稻-耳”輪作,“玉-芝”、“玉-菇”套作,“果-菌”套作等“千斤糧、萬元錢”高效糧菌復合模式。投資1.5億元、占地17.33 hm2的川東地區投資最多、規模最大、設備最好、技術最精的集工廠化、智能化于一體日產達到2萬袋杏鮑菇的宣漢縣富力達生物有限公司建成投產,標志著宣漢食用菌產業發展邁入了新階段。
2.3 " 食用菌生產逐步實現標準化
宣漢縣在系統總結并集成了大面積種植香菇、木耳、大球蓋菇、鹿角靈芝、雙孢蘑菇的標準化操作規程,包括堆料、采菇等全過程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技術標準化;通過大力培訓食用菌產業工人,嚴格執行原料采用、合格菌種、標準菌袋等,實行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通過制定科技園區規范化管理制度,把產業園區建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和休閑觀光的體驗區,建設食用菌快速檢測中心,建立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逐步實現管理標準化。
2.4 " 食用菌產業形成梯次發展格局
宣漢縣經過這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立了食用菌產業相關專業合作社30余家。已經形成了以“一耳兩菇”(黃金木耳、老君香菇、其他珍稀菇)為主導的10多個品種,種植數量在全縣食用菌種植中占有絕對優勢,種植栽培品種基本實現主推化。其中,香菇5000萬袋,黑木耳1000萬袋,大球蓋菇133.33 hm2,杏鮑菇1000萬袋,雙孢蘑菇33.33 hm2,鮑魚菇500萬袋,靈芝500萬袋,姬菇500萬袋,羊肚菌33.33 hm2,其他菌菇類500萬袋。食用菌年總產量(鮮品)達15余萬t,產值近10億元。這種梯次發展格局為全縣食用菌的品種建設和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5 " 食用菌營銷實現品牌化
宣漢縣在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建成了菌研所、食用菌質量檢測室、秦巴菇菌文化園、科普科研觀光園、瑞芝園、觀菌亭和四川旅游學院食用菌原創菜品研發(宣漢)基地,通過菜品推動產品銷售?!包S金木耳”和“老君香菇”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獲西博會“最暢銷產品獎”,增強了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方斗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方斗”牌商標,黃金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樹肉”商標。宣漢還申請注冊了“宣品天下”農業公用品牌。食用菌源源不斷進入重慶、西安、武漢、萬州、達州等市場銷售。
3 "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3.1 " 食用菌產業化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
調查中發現,宣漢縣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核心區、龍頭企業建設發展相對緩慢,建成生產經營面積相對較小,一般僅占規劃布局面積的10%左右。食用菌產業化規?;募盒€未完全凸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還不明顯,龍頭企業的產業化支柱作用還不夠突出。勢必對品牌開發、市場拓展、基地帶動、鼓勵發動農民及助農增收等方面的發展形成制約。
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式,多渠道吸納資金,積極穩妥投入使用資金、強化技術和企業的引進,進一步擴大食用菌產業化規模,逐步引導“做大食用菌栽培,做精、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
3.2 " 食用菌標準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調查中發現,宣漢縣食用菌生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標準化,但是由于部分農戶生產標準化程度不夠,生產技術掌握和應用、標準化規程執行不到位,基層技術人員指導存在一定疏忽,直接導致食用菌品質參差不齊、價格差距大、收益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影響了食用菌品牌的創建、產業的正常發展和產業鏈后續部分的完善。
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進一步提高食用菌標準化程度,不斷完善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流程,加強技術指導,尤其要加強對散戶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指導。
3.3 " 食用菌產業鏈條有待進一步延伸
調查中發現,宣漢縣食用菌生產起步晚、發展快,但食用菌銷售、加工環節還相對滯后,尤其食用菌加工業發展緩慢。食用菌初加工企業很少,精加工、深加工企業更是鳳毛麟角,食用菌基本上都是以鮮品出售,由于受儲藏條件和保鮮條件的限制,難以長途運輸銷售。同時,由于受市場、季節和周邊地區影響,鮮品銷售的食用菌價格波動較大。如七里鄉新芽村張亞軍講的那樣,“以我們銷售大球蓋菇鮮品為例,要是趕上大家都集中出菇的時候就不值錢了,價格懸殊4~5倍。還有就是由于沒有儲藏設備,我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短期內保存一些鮮品”。
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科學規劃,充分預見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后,隨著產量的增加、其他地方同類產品的競爭,隨之而來的儲藏、銷售問題。目前食用菌鮮貨和干貨都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而這些貨主要是經過鹽漬后運往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帶,進行深加工后包裝銷往國內外。因此,在食用菌產業形成穩定規模后,如果能引進一些資深的深加工企業,使食用菌生產種植與食品工業、醫藥工業等相結合,形成多樣化的產業結構,在當地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既可以減少企業成本,又可以擴大食用菌銷售市場,將促進現代食用菌產業的規?;l展,增加就業崗位,吸引更多的勞動力。應該進一步延伸食用菌產業鏈,建一批食用菌精加工、深加工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
目前種植戶一般都是自行從外面購買菌種,基本沒有簽訂質量保障合同,一旦出現問題則無法獲得賠償。應該以現有的食用菌研究所為依托,跳出停留在研究種植模式的局限,建設菌種生產企業,實現菌種“本土化”,確保生產安全。同時建立起有一定經營規模、市場競爭力強、技術力量雄厚的公司,切實給予農民技術指導,保證質量、產量及銷售問題,引導并帶動農民,進一步擴大生產。
3.4 " 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對土地流轉存有疑慮:(1)擔憂租期滿后重新土地劃界難。土地流轉以后,一般投資方都會對土地進行整理改造,勢必要打破地塊界限,使原有土地界線不清,部分投資者甚至會毀壞原有的道路或水利設施。對此,農民擔憂流轉土地出租到期后,若投資方不再續租,勢必對重新劃定各家地塊和恢復農業基礎設施造成困難。(2)補償金額不足以負擔生活開銷。由于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多為留守老人。據他們反映,利用現有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可以自給自足,維持日常生活,使養老有保障。而土地流轉后,僅僅依靠每667 m2地幾百元的租金,根本無法負擔整年的各項生活開銷。(3)土地流轉事先未充分聽取農民意見,部分流轉項目上存在政府“先規劃招商,再做農民工作”的情況。
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政府應以引導為主,應著力為土地流轉雙方搭建平臺,提供保障措施,充分聽取農民的意見,不能強制加以推動。
3.5 " 阻滯農民發展食用菌的原因不容忽視
調查中發現,先進技術缺乏,勞動力和資金不足,成為阻滯農民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因素。雖然宣漢縣食用菌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多以示范園區發展為主。從帶動農民栽培食用菌這方面看,因長期以來大多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當地可用勞動力嚴重不足;再加上先進技術的缺乏,不能夠實現高產量、高效益,種植風險較高;另外,種植食用菌成本較高,如新建1個5 m×30 m的大棚,建大棚需要經費8000元左右,菌棒需要5400元左右,合計共需13400元左右,對普通農戶來說成本較高,資金的缺乏導致農民個體種植難成氣候。
(助理編輯:易婧;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