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前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會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及優秀鄉村教師代表并作重要講話。李克強說,全國1500多萬教師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是最寶貴的社會財富。李克強強調,要切實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使廣大執教農村的教師受尊重、有回報、得發展。李克強說,要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既要重視高等教育,更要重視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拓展職業發展通道,使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更具吸引力和成長前景。
近來,讓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和中小學教師高興的是國家連續出臺好政策。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向社會公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8項實舉,力促鄉村教師隊伍建設。9月2日,經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把職稱系列統一為初、中、高級,這意味著中小學教師也能當上教授。
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讓鄉村教師挺直了身板。教師雖然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對于我國330萬鄉村教師而言,負擔重、待遇低、職業尊嚴和幸福感不高等一直是他們的困擾。很多剛畢業的師范生以及城市里的教師不愿意去鄉村任教,勉強去了,過不了多久也會想方設法調回城里。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家庭,需要良好的物質待遇支撐,只有生活待遇提高了,他們才能更加體面、有尊嚴地生活。而“小學教師也能當教授”,則打破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天花板”,讓中小學教師有了盼頭,也意味著生活待遇可以得到極大提高。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惠及包括鄉村學校教師在內的廣大中小學教師,是對他們辛勤勞動的尊重與感恩,同時也是對義務教育的一種促進。好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而好老師的養成既需要老師自我修行,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關愛。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生活待遇,可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解除了他們柴米油鹽等瑣碎生活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教書育人,心無旁騖地守住三尺講臺,傳道授業解惑。中小學教師心定,義務教育才能可持續發展;若中小學教師一心想跳槽從事別的高待遇行業,就會出現義務教育后繼無人的局面,繼而影響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西方經濟發達的國家,教師是普遍受人尊敬的職業,也是待遇非常之高的職業。待遇高低和教師職業好壞并不呈正比關系,但毫無疑問的是,高待遇會給教師帶來職業尊嚴和幸福感。當然,與高待遇、好職業相對應的是,想要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師,必須經歷嚴格的考試,以良好的師德和出眾的教學能力為國家教育出力,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提高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所有中小學教師生活待遇,給予他們更寬敞的成長空間,拓寬他們的晉升通道,讓他們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不斷晉升,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職業尊嚴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義務教育人才保障機制,為義務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如此,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所有中小學教師就有足夠自信,始終有一股前進的動力,而且前進的方向十分明確。只要他們足夠努力,一個個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都可以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也將在奉獻與回報中得以展現、實現。
需要強調的是,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對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中小學教師而言,好政策要得到貫徹執行才能真正受益。好政策在執行時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光說不做,否則這些好政策就可能淪為紙上的福利,讓教師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