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縵(Aman)在梵語之中的意思是和平與安寧。印尼這座千島之國擁有5家安縵度假村,每一家各具特色,從不的側面將印尼的景致與文化滲透入度假村的細節之中。其中,巴厘島的Amandari與位于日惹附近的Amanjiwo將安縵充分融入當地并追尋內心平和的理念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
做個簡單豐富的烏布村民
“你一定會再回到巴厘島的。”在《美食、祈禱和戀愛》這部電影中,老者對女主角說“巴厘島人相信,為了快樂常在,就要時刻明白自己的所在。失去了平衡就失去了力量。”我對巴厘島的深入認知是從Amandari開始的,也正是這里使人得以尋求平衡與平和的體驗,讓我也從心底相信,我還會再回到巴厘島。
穿過跨海大橋,酒店的專車開入青綠色溢滿生機的烏布山區。作為巴厘島的第一家安縵酒店,1989年開業的Amandari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于奢華酒店的慣常理解,奢華不是喧鬧的張揚,它可以以低調用心的方式融入點滴體驗。金碧輝煌或是頂級設施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體驗到,然而安縵就是要給你一個充足的理由,告訴你來到這個旅行目的地,為什么一定不要錯過它。
Amandari坐落于Ayung河谷的陡坡上,東邊緊鄰著村莊。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酒店是村莊的一部分,度假村被設計成了傳統烏布村莊的樣子,這使它和諧地融入村落之中。村民順著專用通道可以走到自家的水田,每天度假村中都有一群當地孩子在練習巴厘舞蹈。
值得探尋的酒店不會用花哨的形象或標榜的名號來詮釋自身,你只需要走入其中,便能體會到什么是在巴厘之景中感受平和之境。每座酒店對于我,都有一幅如明信片一般的標志性景色,屬于Amandari的這幅畫面美得可以裝入畫框。坐在泳池邊或餐廳中,都可以望見Ayung河谷繁茂的稻田層層疊疊,樹木將畫裝點得郁郁蔥蔥,不同時間段的陽光與云倒映在泳池之中,這變幻的巴厘美景,讓人不由得閑來便想到這里坐上一會兒。
安縵豐富了酒店的內涵,從安眠的地方,延伸到體驗當地文化的入口,進而從異域感中回歸內心的安然。Amandari的房間是一座座茅草頂套房,用材全部取之于自然,火山巖、木頭、茅草、竹子與花朵,小道兩側立有神像,幽靜中生出神圣感。北側的套房面向河谷雨林,南側面向稻田村莊。每幢套房都是獨立的院落,繞過一道圍墻,院內曲徑通幽,如同居于當地民居中。我居住的是幢二層小樓,一層是寬敞的會客空間,房間的三面都是推拉門式的落地窗,窗外正對著套房自帶的泳池。泳池邊有茅草小亭子,桌上備有茶水。衛生間區域設計得非常開闊,浴室與廁所分置兩邊,走廊盡頭通向室外的浴池。躺在浴池中能望見掩映的樹木,安縵在生活的體驗中也融入了自然味道。順著旋轉的樓梯來到二樓,是簡潔的臥室區域,床頂覆蓋的帳子上畫著當地的傳統圖案。從通貫一整面的窗戶望出去,是遠處稻田的綠色與近處泳池的藍色。每晚房間的床頭,還會放上一件由當地殘疾人制作的特色小工藝品,一張小紙片上寫滿了關于它的故事,足見安縵對當地藝術與文化的扶持。
當夕陽落入稻田背后,服務生在泳池中點起漂浮的蠟燭,一張餐桌置于泳池邊,長串暖燈被掛上了矮樹。泳池中的涼亭內,當地人奏起祥和的樂曲。服務生一臉神秘地對我們說:“跟我來,有驚喜。”走下幾級臺階,來到一片平地,舞臺燈光忽然亮起。五六個小姑娘穿著漂亮的服裝,跳起了巴厘的傳統舞蹈。夜色里,眼神閃爍,我們每個人臉上都不自覺地浮現了驚喜的微笑。巴厘島的旅行定格于此,已充滿了簡單的豐富。
沉浸于婆羅浮屠的祥和氛圍
印尼悠遠的宗教歷史文化,離不開矗立于日惹附近山頂的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婆羅浮屠。8世紀中期,當時皈依佛教的夏連特拉國王動用10萬工匠,搬動225萬塊巖石,耗費70年時間,建成了這座9層的舍利塔。我曾認為感受一處旅行文化地標的最佳方式,便是走近它。而來到了位于曼諾山上于2公里外與婆羅浮屠遙遙相望的Amanjiwo,我的想法被徹底改變了。原來可以有這樣一處地方,它不僅為你提供了到達婆羅浮屠最近的距離,同時也讓你有了可以24小時遠觀它的絕佳地理位置。在Amanjiwo的幾日,婆羅浮屠不只是一種歷史文化符號,更是在遠觀中變成了理想心境的具象表達。
對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會決定對他的長期印象,對酒店的第一印象是一種體驗的重要開端。對Amanjiwo的第一印象,像是慢慢打開屬于婆羅浮屠秘密的第一把鑰匙。車在夜幕中盤山而行,在Amanjiwol作多年的司機一路為我們講著日惹的風俗。車開至山頂,停在了Amanjiwo氣勢恢宏的主體建筑前。一排服務生微笑著遞上毛巾,拋灑花瓣。拾級而上,一道窄窄的長廊,墻壁砌成交錯的方形鏤空形狀,大堂中彈奏的日惹樂音已順窄道飄入耳中。環形的大堂一面是高高的立柱,前面的風景一覽無余。遠處的婆羅浮屠起初在視線盡頭還是一個尖頂,隨著不斷爬高,它慢慢在星空下顯現出來。這一步步揭開面紗的過程猶如一次遠遠的朝圣。這或許是我所有的酒店體驗之中最特別的一個第一印象了。
在籠罩著溫暖光源的大堂中,我們遙望婆羅浮屠,享用晚餐。Amanjiwo的總經理說:“酒店里隱藏著無數關于婆羅浮屠的細節,我在這里待了一年多,我是一天天漸漸地找到了這些細節的,拼湊出內心中更加完整的婆羅浮屠。”帶著這句話,在走近婆羅浮屠之前,在Amanjiwo的體驗更像是一次關于它、關于內心的發現之旅。
相傳,婆羅浮屠曾是漂浮于湖中的蓮花,Amanjiwo的主體建筑是層層圍繞的圓形,外方內圓,與婆羅浮屠的結構遙相呼應。建筑外圍被蓮花池所環繞。擁有舍利塔狀屋頂的大堂建筑位于最高處,石灰巖墻體的一棟棟獨立房間以半圓形環繞其下,如眾星捧月,莊嚴十分。每次走上大堂都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抒懷。
Amanjiwo的房間將開闊與私密很好地結合起來,將含蓄內斂的亞洲文化做了極到位的詮釋。不是大張旗鼓的,而是靜默的,當你發現任何一處細節時,是舒服的恍然大悟與原來如此的驚喜。回形的遮擋內是別有洞天的院落,房間正對山下的風景,坐在屋前的涼亭里,可以看到婆羅浮屠靜靜地在綠樹中露出尖頂。房間擁有很高的層頂,由四個立柱支起的床居于中央,床背面的鏤空設計的屏風后是兩側對稱的衛生間區域。設計平衡的房間中擺有質樸的藤編家具。不拉窗簾便能躺在床上透過窗戶看到山那邊的婆羅浮屠。床頭擺放著婆羅浮屠的書籍,放鑰匙的木制底座也是婆羅浮屠的形狀。房間內響著空靈的音樂,有趣的是房內并無電視,也許關掉那個充滿色彩與欲望的盒子,是使內心得到短暫休息的極好方式吧!將贈送的透明葉子形書簽夾入書中,合上寫著“愿你享受這程平和之旅”的賀卡,睡眠也仿佛有了幾分儀式感。
第二天與婆羅浮屠的近距離見面是在清晨5點。這座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之一吸引了各地的旅行者在夜幕中打著手電爬上去一睹真容。婆羅浮屠佛塔的三個部分代表通往佛教大干世界的三個修煉之境:欲界、色界、無色界。最高處的三層圓形塔頂和主圓塔即代表了無色界。塔身下的回廊上雕刻著佛陀的故事。塔頂,人們身披白衣,虔誠地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佛塔上一面是映著陽光的橘色,另一面是靜謐的灰藍。越是在壯闊的風景前,越容易感受自然的力量。從Amanjiwo開啟的旅程喚醒了一種平和的心境,它會在未來的旅途中伴隨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