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日本旅游,當然我們可以隨潮流,先抵達東京成田機場,然后從大阪回歸,跟隨導游,匆匆忙忙逛一下熱鬧的景點。但如果你有時間,那么請跟隨我來,我們一同領略—下導游不會帶你去的別樣風景。這些風景,也許之前對你來說只是一種傳說。
鳥居看島國人的神俗生活
在日本常見的建筑大概就是神社,雖然常見,但導游不會帶你去。有人說日本的神社比中國的居委會還多,即使在東京新宿這樣的超繁華大街上隨意走一走,神社就在眼前冒出來。有神社就有鳥居,渡過鳥居,完全是另一個靜謐的世界。鳥居,為日本神社的入口,又稱“天門”、“神門”,是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的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它告訴世人,鳥居里面是神的領域。
關于鳥居的起源,有朝鮮半島寺廟門口的紅門、中國的牌坊等10多種說法。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神道教的天巖戶傳說。天照大神因為討厭她的兄弟,找了一個山洞躲起來,并用石頭將洞口堵上,人間因此沒有了太陽。大家想出一個辦法,在洞門口建立了個高高的木架,將所有的公雞放到上面,一起啼叫。天照大神感到奇怪,推開石頭看看,那些躲在一旁的相撲力士們,立刻合力將石頭推開,這個世界就重新大放光明了。據說這個木架就是第一個鳥居。
鳥居一般由一對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橫梁及梁下的枋組成。形狀多種多樣,但大體上分為三類一是神明系鳥居。形狀簡練剛挺,橫梁下面沒有島木,兩根橫梁(笠木和貫)平行,一對木柱幾乎垂直。比如日本伊勢神宮、鹿島神宮等的鳥居就屬神明系。二是明神系鳥居。這類鳥居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微曲線條,橫梁兩端上翹,下面多了一根島木,支持木柱略呈八字形。如奈良的春日大社、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等神社的烏居。三是其他形狀的鳥居。比如奈良大神神社烏居的立柱上面,就用粗繩代替木制橫梁。
鳥居不僅僅神社有,實際上寺廟里也有,比如東京高尾山藥王院和豐川稻荷等寺廟,當然比較罕見。一直到江戶時代,日本的神社和寺廟都混在一起。明治時代初,日本政府頒布了神佛分離令,寺廟里的神道式以及鳥居才被廢除。不過后來管制稍有放松,人們才有機會又在豐川稻荷等寺廟里建起了鳥居。
日本的三大鳥居分別是金峯山寺的銅鳥居、嚴島神社的朱丹大鳥居、大阪四天王寺的石鳥居。但最出名的不是這三大鳥居,而是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烏居。由于有商人許愿就敬獻一座鳥居,成年累月,神社境內豎立的烏居竟然排列成一座座長長的甬道,而被稱為“千本鳥居”。章子怡的《藝伎回憶錄》有一個片段就是在這個鳥居下奔跑。
日本國內最大的水上鳥居位于茨城縣鹿島市北浦湖上,于2013年6月建成,加上水下部分總高度達18.1米,超過廣島縣甘日市約16米高的的嚴島神社鳥居。這個鳥居,已經成為了鹿島的象征。
在東京,鳥居也遍地都是。其中品川神社、高円寺境內的稻荷社以及馬橋稻荷社等三處神社的鳥居,因立柱上雕刻有龍的圖案而有名。離工作單位不遠,就有一個東京花園神社,門口的鳥居格外恢弘。每年元旦后上班,神社周邊的會社都會放假半天,員工們會去神社祈禱一年的好運。據說祈禱了,神就會把一個人一年的壞運氣帶走。
大江戶線潛入東京與下町風情
如果想品味東京的歷史和現代,那么坐坐大江戶線就可以了。六本木、新宿等現代東京,下町風情的月島和兩國,都在途中。大江戶線是目前東京地下鐵路線中,唯一有環狀部分的路線,將原本略呈放射狀的其他地下鐵路線加以連結,因此有“地下山手線”之稱。除了地鐵千代田線以外,東京其他10條地下鐵都能換乘。換乘這些地鐵,你可以踏遍東京的23區。
來到東京,放眼望去皆“絢爛”。而只要坐大江戶線地鐵,就立馬感覺不同時代的東京,就像通過了時光隧道一樣,美術館、博物館、古韻猶存的神社、東京塔、東京巨蛋、六本木新城……
月島,江戶時代的下町風情和現代都市交織的月島,也在大江戶地鐵沿線。其名物為月島もんじゃ(一種餡餅,東京特產)。走近月島,就會感覺月島在你耳邊低聲敘說著它的歷程、它的傳奇,就像你的情人一樣,陪伴著你漫步……它是這樣真實地與你共呼吸,一同漫步在歷史的長河中。
要感受東京的古韻,還可以在兩國站下車。此處的兩國國技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處是大相撲比賽賽場,一處呈現東京江戶時代下町風情。還有日芝離宮恩賜庭院、神宮外苑、增上寺等庭園和神社,都是遠離都市喧鬧的好去處。
筑地6丁目的地方,由于沒有受到東京大空襲影響,留下許多具有當時風格的建筑物,可以感受到昭和初期的氣氛。
大江戶線起點和終點都是都廳前站。這一站有東京政府所在的東京都廳大廈,普通客人也可自由進入參觀。天氣好的日子,登上高達202米的自由展望臺,可以360度俯覽東京全景,及遠處的富士山。如果大江戶地鐵沿途的景點都想看看,建議購買日乘車券。不但可以乘坐大江戶全線,還可搭上另外三條都營地鐵的順風車。
追尋《千與千尋》的那個世界
《千與千尋》對于國人來說并不陌生。這由宮崎駿執導、編劇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后發生的故事。那個有著“油屋”的小鎮,自2001年公演以來,一直飄忽未定,讓無數動畫迷魂牽夢縈卻又不能身臨其境。
小鎮“油屋”,那個法力無邊的“湯婆婆”,究竟住哪里呢?其原型在日本,涉及到松山市道后溫泉本館、長野的涉溫泉、東京小金井公園里的江戶東京建筑園、東京目黑雅敘園等。“油屋”沒有固定的原型,它是以上建筑物或內裝飾的綜合體現。
現在東京的小金井公園里有幾十棟舊時建筑,里頭有一個文具店名曰武居三省堂,里面放置的木柜即為鍋爐爺爺存放泡澡用藥的木柜原型。
“油屋”中的墻壁和天花板的裝飾,來源于東京目黑雅敘園,內部裝飾極其古典和奢華。從東京站坐山手線電車,目黑車站下車就到了。
而道后溫泉本館建造于1894年,外觀和內飾都非常富有情調,里面也有《千與千尋》里描繪的神之湯、靈之湯。據說電影公演后,山形的銀山溫泉、宮城的鐮崎溫泉、群馬的四萬溫泉、島取的羽和溫泉等都因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連接溫泉的紅色橋梁,以及寬大的湖面,跟故事中“油屋”所處的環境幾乎一模一樣,都認為自己的溫泉是動畫里的“油屋”,但被宮崎駿一一否定。
為什么大家都這么認為呢?可能是《干與千尋》里所描繪的風景,大多再現了日本古代建筑的風格與美感,觸動了日本人的心靈琴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