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古稱“西黃山”。位于安徽省祁門縣和石臺縣交界處,是目前唯一經國家林業總局批準在保護區內開展生態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區。
牯牛降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千峰競秀,風光旖旎。當地有民謠“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環連環,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見。主峰牯牛大降怪石嶙峋,古樹遮天,瀑布飛泉,拋珠濺玉,珍禽異獸穿行其間,身臨其境,大有超凡脫俗之感。
除了一覽主峰勝景,張天坳,東西庫,瀝溪塢,金絲洞等地,其風光亦多姿多彩,令人留連。牯牛降與黃山、清涼峰均在同一緯度上,常年雨量較大,林茂草盛,云霧裊繞,因而形成了獨特的云海、云河、云湖等景觀。
此處云海雖沒有黃山云海壯觀,但也頗有氣勢,足耐玩味;云河皆形成于山壑之中,曲折多姿,娟秀奇麗。立峰巔俯視,仿佛一條條銀帶在峽谷中緩緩流動,有時又似脫韁野馬,呼嘯奔騰,令人心潮起伏,擊節稱贊。至于云湖,則形成于山巒盆地之中,鋪云疊霧,群峰環繞,郁蔥作襯。閑坐靜觀,則有另一番韻味,牯牛降還偶有神奇的五彩“佛光”出現,游人若有幸碰見,則會更感到大飽眼福,不虛此行。
牯牛降不僅可以觀山看云,還有秀麗的龍門潭值得一去,龍門潭其形如門,兩山對峙,可望而不可及。相傳是牯牛降里的龍王出入之所,所以稱“龍門”,兩山夾峙的峽谷叫龍門峽,縱深100多米。
腳下流淌的水便是龍門潭,河谷中巨石翻滾蜿蜒千米,又被稱為滾石灘,游客穿行巨石之間,可以走近細看形態各異的石頭和奔流于巨石叢中的清泉。其中有三塊隔河相望的巨石,當地人叫“三隱笑談石”。古代有不少讀書人看不慣人間冷暖和江湖的險惡,不愿隨波逐流,于是寄情山水。其中就有三位隱士經常分坐在這三塊巨石之上,“笑談古今事”,這石頭也就因此得名。此外,牯牛降還有豐富寶貴的人文旅游資源。觀音堂風景區歷史文化悠久,是“戲曲鼻祖”、“戲曲活化石”儺戲和目連戲的發祥地,也是徽劇、黃梅戲的盛行地之一。“嚴家村”居住著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后裔,典型的徽州民居古建筑保存完好。村中有老磨房、古祠堂和寫著從紅軍北上抗日直至當代等各個時期標語的“標語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