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人們慣有“名山產名茶”的觀點,縱觀中國北緯300線,最美的山脈和最好的茶,都在此排列分布,其中的黃山毛峰,作為當下人們飲用最多、普及最廣的綠茶之一,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古老規律。中國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歷史長篇小說之一《南方有嘉木》中,提起一段1885年前后的往事:“在深夜人寂時獨對蒼天,已成了吳長清的習慣。深夜案幾上那杯黃山毛峰茶,他是從來不喝的,那是他的祭物。”古人常以名品作祭品,可見在當時的中國市場,黃山毛峰已有盛名,而古今任何產品的聲譽,都是來自它的品質。霧芽吸盡香龍脂
清代江澄云《素壺便錄》記述:“黃山有云霧茶,產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種翠雨茶,亦產黃山,托根幽壑,色澤較綠,味較濃,香氣比云霧稍減,亦軼出松蘿一頭?!?/p>
另有《黃山志》載:“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輕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旗F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間養之,微香冷韻,遠勝匡廬?!睋甲C,黃山云霧即為黃山毛峰的前身。
黃山72萬畝茶園,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其中33.9萬畝為“黃山毛峰”生產茶園,幾乎占了一半。
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云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而堪稱名茶極品的黃山毛峰,因此山,而生長出與其他綠茶截然不同的氣質。
狀如雀舌、色澤油潤的新茶,遇見開水,像變戲法似的先是豎直懸浮于水中,繼而徐徐下沉。不一會兒,茶與水,均顯潤澤的象牙色。舉杯聞之,一股蘭花之香撲鼻而來。輕輕眠上一口,一股鮮爽醇和之味從口入腹。稍頓頓,又覺回味甘甜。如是四五杯,鮮爽之味不減。難怪人們評價黃山毛峰是“盛來有佳色,咽罷余芳香”了。
“黃山的茶葉,生長在不同的山頭,香味是不一樣的。富溪鄉一帶山上多生蘭草,因此茶的鮮葉多放蘭香?!敝v解員告訴我們,本地茶園,多是這里一點,那兒一塊,幾十畝一片就算大的了,星星點點與森林擁抱在一起。不像別處,漫山遍野分布。目前,全黃山市森林覆蓋率達77.4%,富溪鄉則達90.2%。春來漫山花開,善于聚天地之靈氣、汲萬物之精華的茶樹,便利用這種獨特的地利優勢,從自然界攫取了濃郁的天然香味。
不僅如此,黃山毛峰香高味醇,與茶園海拔高度也有很大關系。由于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黃山多霧,一年有200余天云霧繚繞。光線被霧珠遮擋,使得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可見光的紅黃光得到加強,進而使得茶樹芽葉中的氨基酸、芳香物質和水分含量明顯增加,茶樹新梢可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鮮嫩而不易粗老。這種環境,對茶葉的色澤、香氣、滋味、嫩度的提高均十分有利。黃山地區有句茶諺:“夏前茶,夏后草”。清明前后的春茶,葉子既鮮嫩又不易遭受病蟲害,因此品質較好。目前,黃山全市茶園畝均產量81.9斤,比全省平均產量低6.7斤,比全國產量低16.5斤,比世界平均產量更低52.3斤。這主要是由于當地只采春茶而極少采摘夏茶和秋茶,這也正是黃山茶葉質優味醇的有一個重要原因。而科學研究的結論,在浪漫詩人眼里,“茶香如幽蘭,葉醇如甘泉”,其原因無非是“霧牙吸盡香龍脂”了。黃山毛峰第一家
1955年,黃山毛峰就被中國茶業公司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這種優質綠茶,核心產區分布在徽州區富溪鄉一帶。其最大的生產商,是謝裕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裕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家“老字號”。公司辦公室墻上懸著一幅橫匾,上面是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題寫的“黃山毛峰第一家”七個大字。它像是一個歷史的指示牌,引導我們溯向茶文化的源頭。
黃山一帶唐時名歙州,宋稱徽州,不過,當時的范圍更大,還包括婺源、績溪兩縣。“浮梁歙州,萬國來求(茶)”。唐代王敷《茶酒論》中的詩句,揭示了此地作為茶葉集散市場的盛況。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當時茶鄉的繁盛。時至明清,徽州茶業達到鼎盛,不僅茶品名目繁多,而且產量充足,遠銷海外。此時興起的徽商,紛紛走出徽州,前往上海、廣州等地開辟茶號、茶莊,借新安江水道,把徽州茶葉運銷海內外。
其中一位名叫謝正安的徽商,志向非同一般。他不僅在上海建立了“裕大”茶號,而且回到家鄉徽州漕溪,潛心研制新茶。此時的徽州茶界,雖以屯溪為中心,卻茶號茶莊林立,茶名更像天上的星星。因此有茶諺說:“茶葉賣到老,茶名記不了?!鄙钪放浦赖闹x正安,決心改變這種紛亂狀況。他想從改進茶葉制法人手,可制茶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哪能說改就改?而且制茶講究“天、地、人”協調配合,其中最重要的道道就是“看茶制茶”,難以整齊劃一??墒侵x正安憑著光前裕后、大展宏圖的志向,硬是在傳統的揉、捻、炒等加工程序中,加入了“獨有門道”的“部籃一罩”烘干技術,制出的新茶“白毫披身,芽類似峰”,于是命名為“黃山毛峰”。1875年,此茶制成并投放市場,立即被搶購一空,并獲外國茶商高度評價。
此后,黃山毛峰隨著謝氏家族的浮沉而興衰,隨著世事的變幻而跌宕。到了20世紀80年代,重新振興黃山毛峰的重任,居然戲劇般地落在了謝正安五世孫謝一平的身上。
此時的謝一平,雖然獲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山毛峰制作技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名號,卻再無可能走老路行舊法。面對全市茶農占農戶總數的67%,制茶企業達到3600多家,中國與世界的茶業突飛猛進的現狀,若不能在堅持品質的基礎上取得規模的突破,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
黃山毛峰正是由于產地高遠,方成茶中之王;而人如茶,出其類,拔其萃,需有高遠之志。深諳“茶道”的謝一平,給自己確定了“繼承、發展、創新”的更高目標。
2006年,謝一平創辦的漕溪茶廠擴資重組,引入戰略合作伙伴,一舉完成了由一個傳統的百年老字號到現代企業的重大轉變。2007年,在黃山毛峰核心產區,謝裕大公司的現代化茶葉生產加工基地建立起來。其中4條清潔化、機械化茶葉生產線,為國內首創。過去僅憑手工操作的殺青、揉捻、理條、解塊、烘干、炒干等道工序,現在由計算機精確調控,可以一氣呵成。機器這邊放上鮮葉,那一頭,即出干茶。全廠日處理鮮葉最多可達26萬斤。在公司的示范茶園里,外形漂亮的太陽能殺蟲燈像是園中一道風景。茶樹與其他經濟林木混合生長,顯得格外郁郁蔥蔥。目前,謝裕大公司的5萬畝生態茶園,都在推廣應用這個示范園展示的生物農藥防病治蟲技術和茶林間作經驗。“像這樣的生態茶園,整個黃山市普及率接近90%。近幾年,歐盟檢出多批中國出口茶葉含有農藥殘留,這其中從來沒有黃山茶葉的份兒。”文化是最好的泡茶水
好茶須配好水,是許多品茶人的共同感受;而茶企的發展還需配以另一種“泡茶之水”,這就是內涵豐厚的茶文化。這種茶文化,在謝裕大茶葉博物館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為全國唯一的以黃山毛峰為主題的博物館,至今已接待了數十萬參觀者。
館內一方橫匾,上書“謝裕大茶行”幾個大字,為當代書畫家沈邁士先生的手筆。引人注目的是,這里的裕字,左邊“衣”字旁少了一點。據說正是當年謝正安先生的“創意”。在他那一代徽商看來,“富不出頭”,清凈雅和,是守身創業之本。他改造此字,就是要告誡子孫,任何時候都要意識到自己還缺一點。
其實,任何人都可以由品茶而汲取茶品的。茶葉帶給人類的,除了健康與舒緩,更有無窮無盡的精神享受。
純正、高潔是茶的品質;而至情至和,至高至靜,是人生的境界。茶與人的這般水乳交融,正是人們愛茶戀茶的深刻原因。像黃山毛峰這樣的佳茗,更可將人帶入“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的仙境。這種迷人的茶文化內涵,不僅使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而且成為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載體。
因此,黃山毛峰以其絕佳的茶味以及中庸和諧、坦蕩圓融的茶道,多年前即被列為外交國禮之選。在謝裕大茶葉博物館的顯要位置,懸掛著一張大幅圖片,展示的是2007年3月26日,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率中國代表團訪問俄羅斯,出席“中國年”活動期間,向普京總統贈送禮物時的畫面。那盒國禮,盛著4種中國名優綠茶。漕溪茶廠精心制作的黃山毛峰列入其中。有人說過,兼具色香味和文化品位的黃山名茶,已經充實與發展了中國人的幸福價值觀。個中究竟,我們還可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