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聽一位外地朋友說,人人都知道去安徽爬黃山,十幾年前是這樣,十幾年后似乎還是這樣,難道黃山就別無其他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幾片纖小的嫩葉,在泉水的滋潤中舒展,送出淡雅醇香,眼前的一杯毛峰,便是黃山另一極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從一年一度的黃山各大茶園開茶節,到十里飄香的茶農人家,再到復古莊嚴的祭茶神儀式,茶旅的勃勃生機,正在被越來越多有視野的人們所關注。
陽春三月,茶茗飄香。沿徽州綠道前行,見“謝裕大唐模生態茶園”指示牌而右轉,車行而上,忽而豁然開朗,滿目蒼綠盡收眼底。
步入茶園,只見茶樹一層層依山而植,豎看如朵朵碧階蜿蜒而上,橫看似綠龍繞山而臥。“茶綠采芽不采葉”,走近細瞧,葉和莖之間已經露出了嫩綠色的芽。
徽州區潛口鎮玉屏山,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坡,如今莊園內不僅有茶園,還有庫塘,并建起了不少接待設施。連綿的蒼山環抱,大片的茶園間,是大片如茵草坪,隨風輕搖的花樹。原木色的茶屋和高大的博物館,向遠道而來的游客敞開了大門。謝裕大唐模生態茶園,與其說是百年茶葉世家謝裕大為游客送上的一份大禮,更可以說是傳統茶葉企業在新常態下的新發展。騎騎自行車,喝喝毛峰茶,溫馨而舒適的茶園一日游,讓不少游客感嘆:安徽也終于有了自己的“梅家塢”。
梅家塢茶文化村的“茶香”早已飄遍全國。這座“大塢套小塢、桃源又洞天”的山村在經歷了兩次蛻變后,走上了一條茶旅游發展之路。就連蘇州人也借鑒梅家塢茶文化村的模式,重新規劃旅游景點。去年國內旅游交易會期間,短短三天之內,就有70多個代表團點名考察梅家塢。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鋼在參觀完后贊嘆,這是一個堪稱茶文化、茶旅游與茶產業結合的典型。旅游業內人士更稱此為“梅家塢模式”。
一個景區的成功,絕不會是偶然。唐模生態茶園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原先,這里是一個經營不善的國有茶廠我們將它及附近一帶全部收購過來后,斥資重新規劃打造,經過幾年的休整,才呈現現在的美好面貌,”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毅強說,“作為游覽目的的茶園,和真正從事核心生產的茶園有所不同,一定要考慮到游客的體驗感,我們在鋪設步道,設立標識,自駕停車場等接待服務方面都花了很大功夫,甚至考慮到茶樹之間的距離和采摘路徑是否能適應游客的習慣。”
拾級而上,只見主體循環養殖園區已初具規模,波光粼粼的魚塘和塘邊的小亭相映成趣,果樹新發嫩葉,鮮艷花朵與綠色茶園相得益彰,此外還有山珍特色種植園的溫室和大棚。“這芽現在還太小了,估計還要等上一個星期才能采摘,已經有很多旅行社向我們預訂了。”謝毅強邊走邊向我們介紹,“采茶不能用指甲揪,要用指腹掐,要選擇一芽一葉的,葉子微微打卷的最好,太老或太嫩都不行。等到開園時,我們將有專業采茶人員給游客們講解教授如何采茶。”
“好多游客都不滿足僅僅采茶,他們對加工茶葉也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就試著把茶旅結合,通過茶的采摘、加工以及垂釣、山珍種植,打造集體驗、休閑、養生于一體的生態園區。品茶、垂釣、賞花、采摘、騎行,游客可以在這里充分地放松身心。”
謝毅強認為,游客在參與茶旅游時,既能得到物質享受,又能得到茶文化的精神享受,這一旅游新產品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但茶旅一體化并非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簡單結合,必須將茶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以茶為主題,以旅游為內容進行一體化發展。“我曾經也做過旅游行業,去過全世界很多著名的茶園和茶主題的旅游地,”謝毅強笑說,“要用打造旅游景區的思路和方式來打造茶園,將傳統茶產品開發成旅游商品,將茶民俗、茶文化貫穿其中,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才能讓茶旅真正實現,被游客所接受。’“我是土生土長的山里娃,雖然如今因為事業走過了很多地方,但記憶中最美好的,仍然是童年在滿山茶園肆意奔跑,爬樹捉魚的時光,而我自己孩子,和現在大多數孩子一樣,只喜歡抱著ipad玩了”,采訪結束后,謝毅強看著工人精心鋪置的鵝卵石小路說,“但我想每個在城市待久的人,在生活水平提高之余,都會夢回田園,而唐模生態園要做的,就是沒有污染,沒有喧鬧,為每個到訪的游客,還原一份安靜閑適,清凈悠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