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吃飯是生命得以延續的方式,追求的多為“吃飽”。日本料理算是吃不飽的菜系之一。若是更進一步,想要追求“好吃”,那也是要花大價錢。由此,日料在我國,并不是被人當做一種填飽肚子之后繼續下地干活兒的日常飲食,而被選擇為假日約會抑或是犒勞自己的一種享受方式。食中有 禪意
懷石料理一般有多道菜,包括先付(開胃前菜)、八寸(季節性主題的壽司加幾道時令小菜集合)、向付(時令刺身)、揚物(炸的菜式)、蓋物(燜煮蒸類菜式)、吸物(開胃清湯)、燒物(燒烤類菜式)、香物(腌漬菜)等。
每一道菜端出來都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也體現了懷石料理不刻意追求華麗,細致講究,體貼入微的待客之心。
菜是一品吃完后,撇下盤碗,再上下一品,這樣才可以保持菜端上來時候的新鮮感,也可以讓客人細啜慢咽。
一頓飯從坐下到用完餐,就如同一場禮儀表演秀,說是繁復,卻也能從中獲益良多。
作為一切日本料理的源頭,懷石料理追求著“和靜清寂”的境界,有著嚴格的“禮儀作法”,承載著極為豐富的禪意境界。當初日本僧人為了在長久聽禪中抵制饑餓,肚子抱溫石一塊,稱為“懷石”。后來漸漸人們給聽禪僧人提供茶點都為“懷石”。還有一種說法是懷石料理其實來自于中國的老子所著《道德經》中“是以圣人被褐懷玉”一句?!氨缓謶延瘢缓终?,薄外;懷玉者,厚內。”表面粗糙破落,而內心則懷抱美玉。忽略外在而強調內在的價值,這種理念與日本茶道的精神完全吻合。最頂尖 料理
但凡世界上能夠被稱為精致料理的食物,奉行的是以下兩大原則。一是選用最好的天然食材,并且無論全球化貿易多么盛行,都精心挑選本地本季食材,新鮮烹飪;二是食物可口之外,賣相也要精心設計,或根據四季變化,或根據主廚偶得靈感,反映強烈的文化特征,每一道菜都極其講究。除奢華法國料理以及傳統中華料理以外,日本料理亦是以其極富儀式感、精巧而美味的體驗等諸多特征占據世界頂級料理一席之位。
從拉斯維加斯和俄羅斯空運的阿拉斯加帝王蟹,從日本運來的冰鮮金槍魚,喜馬拉雅山的鹽……諸如種種,合肥富山懷石料理的廚師長張鵬侃侃而言,張鵬說自己的準則是“能用活的,絕不用死的;能用冰鮮的,絕不用冷凍的”,只有最好的材料才能創造出最好的料理。
懷石料理極端講求精致,在保證取用絕對新鮮的基礎上,利用原味和原材料,進行講究的烹飪和細致的擺盤。對餐具和食物的擺放要求很高,因而被一些人視為藝術品。對自然的尊重,對食材的物盡其用,手法的細膩,滋味的豐富,風格的淳樸、清新,都充分體現出日本文化對人和自然關系的理解。除此之外,懷石料理的就餐環境亦是追求自然古樸的格調,僅是這種極具藝術氣息的飲食文化就讓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