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零部件過多依賴進口、綜合集成應用企業稀缺、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人才面臨嚴重缺口……當下,安徽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中暴露出諸多問題。
“未來,中國機器人面臨著巨大的機遇,然而目前我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處長沈忠林如是表示。
其中最受業內人士詬病的要數關鍵零部件的能力較弱,對于國外進口的依賴性較大,特別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高精密減速器方面,國內與國外的差距尤為明顯。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T業處提供數據顯示,70%左有的核心部件需要從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等進口,這些“洋面孔”造成國產機器人本體實際附加值低,利潤普遍不高,令制造業企業壓力大。
沈忠林透露,“目前省內機器人制造商的生產成本和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這四大機器人生產商機器人成品的銷售價格一樣,這樣我們的產品怎么能有競爭價格?”
“目前我們的核心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但是有些特殊材料,國內根本沒有,或者達不到標準,還必須從國外引進,嚴重影響了生產周期。”蕪湖歐凱羅博特機器人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磊表示。
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曉東表示,如果關鍵部件能做到國產化,T業機器人成本至少能下降50%左右。
沈忠林表示,目前國內交流伺服電機的自主研發已經有了巨大進展,但高精密減速器仍然全部依賴進口,嚴重掐住了國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脖子。
“集中資源,在系統集成、機器人本體和伺服電機、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是我省下一階段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關鍵。”他表示。
此外,省內綜合集成應用企業不多,令機器人生產企業的應用面很難打開。
沈忠林解釋,機器人成品一般并非通用的,需要通過集成商將特定應用企業的生產工藝參數研發出來,輸入到機器人中去,才能被應用。
然而,據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統計,我省規模以上集成企業僅有十一家,且針對行業面較窄,很多行業的細分市場亟待集成應用。
他還表示,雖然全國各地都在重視機器人發展,但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沒有形成在全國有很大影響力的品牌。“目前,盡管已經有一批企業在從事工業機器人的開發,但是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缺乏市場品牌的認知度,在機器人的市場方面一直面臨國內外品牌的競爭壓力。省內企業應用省產機器人也缺乏熱情,對我省機器人品牌的認同度不高。”
同時,在其看來,人才也面臨嚴重缺口,尤其是對高端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此外,為終端客戶服務的應用人才也亟待補充。
于曉東透露,在業內也有部分制造業企業在購買機器人后,由于自身沒有應用機器人的能力及人才'以至于機器人閑置,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陷入尷尬境地。
“我們目前給很多終端客戶、集成商做每月一期的無償培訓,教他們如何使用機器人,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針對他們提出的一些不是非常明確的生產目標,工程師會研究和探討工藝,給汁適合的解決方案,通過仿真軟件對理論、節拍、速度進行仿真模擬,模擬出與現場實際應用相同的工作狀況。”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