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經濟的許多規則,其中之一就是公司的價值創造。在農業經濟為主的時代,土地及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價值的創造,土地的多少也成為經濟實體價值多少的源泉。大地主們曾經是社會的經營和主宰者。在工業經濟時代,地主退位給資本家們,擁有硬資產的多少、機器設備的多少,成為衡量財富的主要指標。而到了互聯網時代,這一切都在發生著歷史性改變,許多互聯網公司沒有土地,甚至沒有多少資產,但是,在中外資本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例子,那些沒有多少資產的公司,只要顯示出發展的前景與良好勢頭,創造價值的速度可謂史無前例。
最近,在市場上最搶眼的公司非小米莫屬。這家公司著實讓我們許多人感到時代的步伐太快了,我們的知識與眼界已經大大地落后了。四年前,小米初次開始融資,公司估值就到了2.5億美元,這幾乎是許多傳統公司幾十年的努力都難以達到的高度。然而,在小米創立第二年的第二次融資時,公司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對于這樣快速的價值增長,許多投資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但是,小米不僅完成了這輪融資,而且在第三年的第三次融資時,直接將企業估值升到了40億美元。我所知道的一位企業家對于這輪融資非常不解,認為公司絕對不值這個價錢,甚至認為應該減去一個零還差不多。結果,不僅這個估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更讓許多投資人跌破眼鏡的是,小米第四年的第四次融資的估值達到了竟然是450億美元!在中國企業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一個成立僅僅4年的公司,估值竟然達到2000億之上,并且按照這個估值融到了大量的資金。
小米的價值創造過程是驚人的,但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它的實在在于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小米的團隊每次實現了基于估值對未來經營目標的承諾。僅僅4年的時間,小米手機實現了從零到6000萬臺銷售的跨越,實現了大量的銷售與稅收,創造了非常好的利潤。有人問雷軍小米為什么值450億美元,雷軍明確地回答對方,在美國蘋果公司市值7000多億美元,小米在5-10年時內有機會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公司。相對于這個目標和小米的發展勢頭,一定有投資人會認可這個說法: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