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從2013年以來住進進入了大眾和監管的視野,隨著在線理財、支付、電商小貸、P2P、眾籌、征信服務以及金融服務平臺等多樣化模式的發展,目前已經通過“存貸匯”等多個渠道對傳統金融的服務空白地帶進行了有效的承接和細化。
隨著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以及以互聯網為渠道和產品入口的新型金融體驗方式的確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也正在由一個“游離者”變為“入局者”。
兩會政策定調:繼續鼓勵,制定“互聯網+”計劃
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是這么幾種模式:一種是大的金融服務集團,如京東金融、阿里金融等,平臺上豐富的支付、理財、信貸產品;一種是基于傳統金融服務不足,滲透不廣而產生的P2P信貸模式;還有就是針對小微企業和新興行業、個人以及產品的眾籌模式。整體而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占據了較大優勢,并開始了對其他細分互聯網金融模式、產品的全覆蓋。
近期召開的兩會,也再次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支持和鼓勵性態度:一方面是行業發展迅速,例如國內的眾籌行業已經成為繼P2P后另一個具有明星效應的細分行業。其中京東眾籌總籌資額已破2億,項目籌資成功率已超90%,其中籌資百萬級項目超40個,千萬級項目已有6個,2014年籌資額占整個行業的6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權益類眾籌平臺。另一方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呼聲也越來越大,規范和準入成為了首要的標準。
《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列出了有關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規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從這個報告來看,互聯網金融正在從一個金融體系的“隨機”補充者和完善者,成為金融服務的正式參與者和合作者。雖然目前對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指導意見和監管細則沒有出臺,但是高層監管已經陸陸續續通過一年多時間的調研和行業探討會還逐步縮小了行業監管的原則:適時監管、審慎監管、分類監管、協調監管等,最終的目的是一個,在有序和鼓勵的政策環境中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行業熱點持續:眾籌、P2P本土化順利銜接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分為電商金融化、眾籌、P2P這三個子行業以及征信、平臺服務、支付以及其他渠道為環節的流程性服務。而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以眾籌為代表的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和個人的線上融資方式成為了本土化金融創新的亮點。
對于眾籌行業而言,由于目前關于股權眾籌的監管規定還沒有成熟,理論上只要是超過了200人以上的股權眾籌都有違規嫌疑,因為這觸及了證監會關于發行證券的底線。所以,在實際的運作上,出現了京東為代表的權益眾籌,以及其余的會員眾籌、公益眾籌等多種形式。當然,即便是股權眾籌,為了規避風險,也大多是線上投資,線下簽訂有約束力的協議來規避人數風險。目前國內成交規模最大的是以京東這樣有電商背景的實物眾籌為主,其他類型的眾籌還不甚完善,一方面是后續的約束和督促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
從兩會的政策論述來看,支持和鼓勵就業將成為既定的政策安排。而以眾籌和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本質意義上是承接了底層融資、創業、就業的需求,特別是在科技和IT行業,眾籌已經成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創業團隊和項目進行融資、品牌宣傳和客戶群定位的重要手段。
下一個風口:“互聯網+”下的眾籌空間
眾籌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產品融資、銷售需求的細分互聯網金融門類。就拿京東眾籌的數據而言,目前已涵蓋智能硬件、流行文化、生活美學及公益等幾個領域,后續還通過與紅星美凱龍、吉盛偉邦的聯手,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健康品質生活。也就是說,眾籌的意義在于提供了融資屬性和產品屬性這兩個特性,并且可以對融資者的后續產品生產和企業運營帶來一定的市場營銷和數據預測效果。
隨著眾籌行業的規范和完善,眾籌涵蓋的產品會更多,而與一般的融資服務內容不同,眾籌的標的物是多樣化的,既可以是股權,可以是實物、會員、優惠、娛樂等多樣化的產品。雖然眾籌最開始是以股權眾籌的概念引至中國,但是在中國目前信用社會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線上數據、信用約束能力亟需加強的情況下,京東這樣的實物和權益眾籌平臺就很好地完成了“逆襲”的過程:用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來作為眾籌融資的標的物,而不是金融監管意義上更為嚴格的股權。
對于國內的眾籌行業而言,目前其實是在完成這樣的一種布局,就類似于京東目前的布局一般,在實物、權益類眾籌更能夠被大眾所接收和認可的情況下,先以成交量較大,用戶反饋較好的,借助電商平臺的眾籌模式來做大市場影響力,而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監管開始慢慢介入的協調中,實踐、探索更本質的股權眾籌模式。或許這也是本土眾籌行業不得不走的“曲線救國”之路。
互聯網金融走入正軌,走進中心地帶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元年;2014年已經成為行業立足金融與互聯網這個雙跨界領域,并成為引領C端投融資服務與B端金融產品供給之間對接的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那么2015年,在高層制定“互聯網+”和優化常態化監管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將逐步接近傳統金融的中心地帶。
用一句話來總結2014與展望2015,那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已經在一年的波折之中逐步確立起來,從最開始的“散兵游勇”,體制外作戰,開始逐步進入了金融機構和監管層的視野,并獲得了更多的行業關注和跨界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