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答記者時談到互聯網金融新政不久之后將出臺,很快傳遍互聯網金融圈。
關于監管政策出臺的消息,從2013年年底開始不斷被媒體炒作,終于在2015開始塵埃落定。
作為一個P2P資深投資人和媒體人,筆者注意的卻是周行長答記者問時的一句話“因為任何金融的產品、金融的做法,特別是網上的做法,要注意它的規則、存在的風險。參與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是不是準備好了承擔這種風險?”
這本是金融領域最為常說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投資時又有多少人能記得呢?
在現實中,投資有風險本該是每個金融產品在宣傳的時候必須得加上的一句話,銷售提成是主要來源的信托業務員在宣傳產品時,幾乎都不會這樣說,更多則是強調剛性兌付。筆者曾親自問過一些賣信托產品的投資人:“信托如果出現風險怎么辦?”“信托公司會剛性兌付的”一道道破天機。也正是剛性兌付這幾年讓信托規模獲得了快速發展,但無形中培養了一群希望躺著掙錢的投資者。
在P2P領域,比剛性兌付更為瘋狂的“本息保障”更是成為這個行業獲得快速發展的“點金石”,同時本息保障也慣壞了P2P投資人,雖然不斷爆出跑路的消息,但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一些投資人已經把風險當成耳旁風,在P2P投資人,其中不少是由信托投資者轉化過來的。
同時本息保障也讓P2P被質疑為享受的是監管紅利,正規機構的產品宣傳時不準說本息保障,但P2P可以。這也讓一些報道傳統金融機構的媒體人在最初接觸P2P時,更多地認為P2P就是忽悠人的“騙子”,的確這是時刻盯著金融產品宣傳術語的財經媒體人無法忍受的。
雖然股市備受詬病,筆者也一直不建議普通投資人進入股市,但不可否認股市培養了一批有風險意識的投資人,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又培養了大量有理財意識的年輕人,這批人大多沒有經歷過股市風險自擔的洗禮,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這部分在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產品帶來的高收益的同時,卻讓這部分投資者從一開始就缺乏本該有的風險意識。
近日陸金所針對紛紛揚揚的壞賬問題,做出了一個官方回應。一個134字的“任性”公告,其實就說了三句話:壞賬事件存在,投資者權益不會受到影響,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在面對壞賬傳聞陸金所看似傲慢的官方回復,也從側面說明了只要告訴投資者本息是安全的就可以了。
陸金所因為實際收益低、信息披露不透明、自擔保等方面備受質疑,但不可否認陸金所仍然是P2P行業的標桿,如果陸金所真正出事,對行業的影響無異于地震級別。但標桿應該起到標桿的作用,再出事之后更應該看到的是陸金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開創P2P平臺本息保障的先河紅嶺創投,在傳出一億壞賬時,首先回應會墊付本息,這樣讓紅嶺的交易額在出事之后不降反增,這更是說明了這個行業投資者更看重的本息保障,但像紅嶺這樣的有強大顛覆能力企業在這行業能有幾家呢?
筆者作為P2P這場“游戲”的早期參與者,目前投資的平臺超過100多家,其實在每筆投資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如果這筆錢沒有了會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另外就是去衡量這家平臺跑路的成本有多大。對于平臺所謂本息保障、VIP會員等等,筆者一直認為如果跑路這一些都是浮云,縱觀跑路的P2P平臺維權歷史,能夠要回損失的投資人寥寥無幾。
在2013年筆者曾寫過“本息保障就是皇帝的新裝”一文,到現在筆者仍然認為,P2P平臺在宣傳時說的本息保障在實際投資過程毫無意義。
無論何時,投資與理財都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游戲”。在入場之前,首先要了解真正的游戲規則,想想周小川行長的話,想明白自己能不能承擔這個風險再入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