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臨床醫學技術和醫療藥物的研究和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出現任何不適的時候,立馬打開抽屜,服下常備藥。比如受涼了立刻吃感冒藥,癥狀一旦稍重就急著上醫院打針輸液。這樣做確實能很快緩解癥狀,但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藥吃得越來越多,進醫院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我們真的有必要總是依賴藥物嗎?
人體有一支強大的自身保衛戰隊,在機體面對健康威脅的時候,以最直接的抵抗與精確的打擊,保持健康狀態。這支名叫“免疫系統”的潛在精銳部隊,在2000多年前的瘟疫流行中,就被發現有“自己治療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力”。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完善的免疫系統來執行免疫功能,這個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這套精密的系統通過上百位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協作,為人體自動開啟抵御侵害的戰斗模式。

什么是人體免疫系統?
人體免疫系統屬于機體八大生理系統之一,是維持機體健康狀態、防止患病的重要生理系統。它能主動識別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的一切能致病的物質(病原體),并試圖消滅它們。為了能做到自如應對外界與體內各種致病因素,免疫系統被設計為一個異常精準而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了多個不同形態的部分:
免疫組織
你可能也想不到,人體最大的免疫組織,竟然是我們的皮膚和黏膜。
免疫器官
包括中樞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結等)以及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存在于呼吸道、胃腸道等周圍的淋巴組織、扁桃體),分布在身體各處。
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就是俗稱的白細胞,可以按照不同的作用方式分為兩個大類:對所有病原體產生普遍打擊作用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NK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以及僅針對性識別某一種病原的特異性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指分子級別的免疫成分,包括由特異性免疫細胞產生的、能殺滅病原體的抗體,能促進免疫細胞產生的分子物質以及能促進抗體識別病原、加速免疫反應發生的細胞因子等。
免疫系統是怎么工作的?
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大大小小的來自各方的有害物質,為了保護機體免受傷害,免疫系統需要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無休地肩負起識別和清除外來入侵的有害物質以及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衰老死亡的細胞或其他有害成分的工作,幫助人體實現著三大免疫功能:
1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體及其他有害物質,比如病毒、真菌、支原體、細菌、寄生蟲等。
2 免疫監視:隨時發現和清除進入體內的“非己”分子,包括發生基因突變的腫瘤細胞、死去的細胞等。
3 免疫自身穩定:一般情況下,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和細胞保持友好的態度,并不產生攻擊力。并且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結盟組成了“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能夠調節機體整體的激素穩定和生理平衡。
這些功能都是通過各個免疫部分組成的人體三道免疫防線來完成的。
先天性免疫
當外來的有害物質靠近身體時,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的第一道防線將會將它們擋在體外。首先,它們用物理防御方式,也就是通過簡單粗暴的阻擋和掃除讓有害物質不得近身。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在這個環節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將如灰塵、花粉等異物阻擋在身體之外。此外,它們還分泌多種殺菌、抑菌的物質,形成抗御病原體的化學屏障。并且,寄居在皮膚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通過抑制病原體靠近機體細胞或者分泌殺菌物質來一同抵抗有害物質的傷害。大部分接觸到的有害物質在這個階段就被打敗了。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種細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鐘后檢查,這種病菌有約3000萬個,60分鐘后只有170萬個,120分鐘后僅剩3000個左右了。這就是第一道防線的防御能力。
但是,仍然有漏網之魚,并且人體皮膚也有受傷的時候,這就給病原體們進入身體的一個機會。不過,它們會很快遇上第二道防線:由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具有殺菌能力的物質等組成的天然防御工事。這道防線會識別異物,并通過直接吞噬消滅“敵人”。
第一、第二防線合起來被稱為“非特異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因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普遍針對所有可能致病的物質。并且,這兩道防線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建立的天然防線,是人與生俱來的免疫力。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每1m3的空氣就有2500左右個病原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兩道防線已經打倒了大部分要傷害你的“壞人”。
非特異性免疫的反應速度很快,一般從接觸有害物質的0~4小時就產生了作用。一般而言,接觸有害物質的96個小時之內,一、二道防線都一直緊鑼密鼓地工作著。96小時后,如果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下面的第三道防線才正式啟動。
后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主角是上文提及的眾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這道防線是出生后在外界刺激下才得以產生的,所以被稱為“后天性免疫”。并且,這道防線的每一個戰士都只針對一種敵人開火,所以又被稱為“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能力,是通過細胞產生能夠破壞病原體的抗體而得以實現的。由于特異性免疫要求每一個打擊敵人的士兵都只能打擊同一類敵人,讓這支隊伍看上去好像能力比較弱小,但是,為了能應對數以萬計的病原體,人體的免疫系統中存在著更多數量的特異性免疫細胞,就是為了實現“碰到什么敵人,出什么兵”的精確打擊。
特異性免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當接觸新的病原體的時候,需要較長的時間產生免疫效果,但與此同時,聰明的特異性免疫細胞會記住敵人的模樣,如果再次遇到這種病原體,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很快產生免疫反應,快速擊倒敵人。
雖然大部分時間,我們很難察覺免疫系統在努力工作,但是,免疫戰爭并不總是悄悄地發生。有時候,戰爭會因為太過激烈出現傷口化膿、體溫升高、炎癥,甚至疼痛等不適。但這些其實都是免疫系統在奮勇殺敵的表現。比如,有時體溫升高就是身體為了讓免疫細胞產生的免疫分子或者抗體更快到達作用對象,而加速了血液循環導致的結果。而化膿的現象,也是由于參與戰斗的大量白細胞死亡而積累的結果。
吃藥會傷害免疫功能?
那么,用藥與免疫功能有什么關系呢?當出現上文中提到的身體狀況時,很多人往往會因為覺得自己生病了,就立刻服用藥物讓“病”好起來。但其實,藥物的主要作用有時候僅僅是緩解表面的癥狀。比如,部分消炎藥物的作用原理是削弱免疫細胞的反應性,降低免疫系統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才讓你感覺上不那么難受。
另一方面,特異性免疫的精確免疫力是需要通過接觸到病原體才能激發的。古話說“熟能生巧”,如果總是太早用藥,讓藥物代替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就像一個軍隊長期沒有日常練習和上戰場的機會,久而久之,免疫系統里的士兵們,技藝難免生疏。
當然,這不是要求你完全放棄藥物治療。對于一些緊急的情況,藥物和臨床治療仍然是保護健康的首選。比如,對于由于免疫反應太過強烈而產生的過敏癥狀,嚴重者甚至威脅生命的時候,一定謹記快速尋求醫生的幫助。
我到底該怎么做?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流感來襲的時候,一批人迅速病倒了,但是,總有一些人,什么也不做就輕松幸免于難。那么,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因為他們抵抗力好。沒錯,這就是主要原因。不能否認的是,免疫力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人體具有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連免疫能力也是可以后天進行培養和提高的。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強大免疫力的陽關大道。
合理的膳食為免疫系統裝滿彈藥
充足的營養攝入是免疫系統維持的基本條件,就像一切戰斗力量一樣,免疫系統的軍隊也同樣需要糧草先行。免疫系統的戰士們需要良好的、有規律的營養攝入。長期的科學研究發現,生活在貧困地區、營養失衡的人們的感染性疾病的罹患率會更高。
蛋白質:蛋白質作為組成機體結構的重要部分,為諸多免疫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維生素:維生素在免疫反應中作用巨大。比如,維生素A通過影響T細胞、B細胞及部分細胞因子,在感染和保持黏膜表面方面起著作用;維生素B2可提高抗擊細菌感染的能力;一些研究也已表明維生素B6的缺乏會引起免疫反應的多方面減弱;研究者們還指出皮膚生成的維生素D,會對引起肺結核的細菌——結核分枝桿菌,顯現出抗菌反應的信號。
礦物質:鋅對免疫系統的細胞來說是基礎性的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會影響特異性免疫T細胞正常功能的發揮。
健康生活改善免疫功能
規律作息,堅持鍛煉。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因為這能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壓,幫助控制體重。就像健康飲食一樣,身體鍛煉對全身都有好處,自然,對免疫系統也是一樣。它還會對良好的循環作用有更直接的幫助,從而使得免疫系統中的細胞和物質可以在全身順暢運行,發揮出更高效的作用。
定期舒緩壓力。現代醫學一度對情緒與生理健康之間的關系持懷疑態度,如今已對精神和身體之間的緊密聯系達成共識。壓力,特別是慢性壓力,也就是長期和頻繁的壓力源,比如由家庭因素、工作因素以及情感因素而引發壓力,成為近年來免疫學家研究的重要環節。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壓力環境會對細胞免疫反應的多個方面有減弱作用。一個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組發現,心理壓力會通過干擾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三者之間的信息交流來影響免疫系統。
人體是一個比任何人工機器都復雜的精妙儀器,免疫系統更是絕妙的設計。與其用一些歪門邪道來治愈身體,不如善用經過幾百萬年自然選擇而演化而來的身體來保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