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上世紀后期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包括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等在內的金融市場體系,對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然而,事情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金融市場跌宕起伏,不時掀起波瀾。特別是股票市場,由于本身制度和監管方式上的缺陷,一直因為秩序混亂,少數人得以趁機渾水摸魚、大發橫財而為有識之士所詬病。在最近的股市震蕩中,許多中小投資者在“改革牛”之類的造勢輿論誘導裹挾下卷入了 “瘋牛陣”中。結果在泡沫突然破滅時血本無歸,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為了防止股價快速下跌引發市場危機,政府有關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出臺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強力救市,也引起了許多爭議。
面對股災的教訓,很有必要對于我們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金融市場進行深入的討論。我們希望新創立的《金融客》能夠成為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進行探討的平臺,既發揮好專業媒體的功能,又超越金融專業所謂“技術分析”的眼界,提供更寬闊的視野去觀察與金融活動有關的社會現象。
謹祝這本雜志與中國的金融市場一起健康成長。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