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液,沒有一定資金的支撐,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銀行業怎樣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也是對自身發展的一個有效把握。健全和完善信貸管理 制度,重視貸款信息的完善,改革銀行信貸風險防范體系,是銀行信貸管理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銀行信貸 企業發展 市場經濟 貸款信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快,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和改革也被新的問題所挑戰,給銀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水平,是商業銀行發展的重點,也是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液,沒有一定資金的支撐,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資金的充分保證,才可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支持,銀行是企業實現融資的重要渠道。銀行業怎樣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也是對自身發展的一個有效把握。保證資金的有效使用,保證銀行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害,支持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這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和運營的原則。下面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談談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視域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的思考。
一、商業銀行當前信貸管理的模式
銀行信貸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銀行信貸作為銀行以借款人信用為基礎發放的貸款的一種模式,在提高經濟市場的資金流動性的同時,更為企業的發展解決了資金問題,由于商業銀行強大的金融背景,使得很多的企業愿意選擇銀行貸款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銀行貸款成為企業發展資金需求的首選,企業的發展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銀行支持企業的金融服務,實際是在支持市場經濟的發展。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問題需要銀行的信貸支持,銀行也開展了此項服務,通過提供擔保形式,為企業的資金需求提供幫助。這樣的措施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緊張問題,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金融企業的貢獻。
商業銀行實施信貸的管理制度也一直呈現與時俱進的態勢,并逐步完善形成了較為具體的管理制度。而且高效的和完善的信貸管理制度也對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信貸管理制度的實施對市場發展的水平的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對信貸管理的目的是有效規避金融風險,通過對金融風險的分析和預測,實施有效的分散和化解風險的目的。銀行對企業的資金收支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對企業的風險進行評估,實施規避風險的目的。以科學管理的手段對信貸資金進行集中和分散的管理,預防金融風險的發生,也可以有效保護好銀行和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
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風險因素探析
企業在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后,由于經營不善,導致貸款不能如期歸還,導致銀行呆賬、壞賬增多,極大地影響了銀行企業的自身發展。雖然政府層面對此也給予了很好的政策支持,但是對銀行企業自身來說還是出現了嚴重的虧空。導致大部分資金沒有能夠發揮真正的作用,損害了銀行自身的利益。所以企業的低效管理和經營是銀行金融風險的主要因素。
銀行信貸風險主要還有幾方面的因素,信貸文化內控、營銷、管理體系缺陷等三種風險因素。商業銀行內部的風險意識不強,以及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配合不協調出現的矛盾,從而誘發信貸風險的出現。沒有風險意識或風險意識不強,都可能導致管理上的疏忽,使風險容易鉆空子。
在目前的銀行信貸管理制度中,依然是沿用多年前的管理制度,沒有突破傳統的管理理念,沿用傳統的管理形式。對于當前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國際國內大氣候、大環境的變化缺乏適應,不能很好的利用和解讀貿易政策,導致銀行對企業的服務滯后。
在營銷方面,由于銀行大力提倡創新金融服務理念,為小微企業服務等意識增強,信貸產品的多樣化,也使得銀行在營銷方面出現了一些風險因素,導致影響銀行自身的建設和完善。
目前銀行信貸制度不完善,管理和執行力度不足,也是導致風險因素提高的直接原因。信貸制度不完善的后果是管理上的漏洞出現,一些人員會利用這些漏洞進行損害銀行自身利益的活動。一些客戶的信息銀行無法或者不能完全掌握,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都是導致風險出現的重要因素。
三、健全和完善銀行信貸制度的思考
沒有一個健全的制度是無法控制風險的發生的,也無法保證銀行企業的健康發展。不能很好掌握企業的發展經營信息,也不能有效控制貸款的呆賬風險。缺乏風險意識更使得內部管理以及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性而導致風險的存在和出現。
(一)健全和完善信貸管理制度
通過健全和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從而控制信貸風險的出現是一項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完善銀行信貸風險的預警制度,這也是基于銀行資金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而定。銀行企業要對企業的信貸信息精細考察和周密判斷,形成最為科學的信貸評估體系,在充分評估后,確定企業的貸款信譽,再實施貸款。尤其是企業的貸款資料,一定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嚴格審核制度,在經過嚴密的審核之后,在確定是否給予貸款,保證貸出去的款能夠按時收回。
(二)重視貸款信息的完善
在銀行管理中,對企業的信貸信息掌握,也是有效控制風險保證。在銀行內部,要加強統一管理,個部門之間要充分協調,將貸款信息進行綜合,整合各部門的信息,充分評估。提高信息搜集、整合、分析的意識,在充分做好評估工作之后才可以實施貸款。建立企業信息整理和評估的專門機構,由信貸中心負責管理。準確掌握企業發展的信息,是實施信貸安全的基本保證。不掌握企業的發展信息,就不能準確評估信貸風險,也就不能保證資金按時回收,從而影響和損害銀行自身的利益。
(三)改革銀行信貸風險防范體系
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范,主要是對企業貸款的風險預警。風險防范的根本是準確確定信貸對象的信譽,而這個信譽的建立和評估就是風險防范的核心。因此改革銀行風險防范體系,是信貸制度完善的根本。實施貸款保險是一種創新,既是發放貸款方式的創新,也是風險防范的創新。一旦出現貸款不能有效收回時,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被保險的額度。這樣的防范對貸款人也是一種保證。
銀行企業的風險主要是來自企業融資的問題。一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由于管理的低效,使得銀行融資的高效和企業管理低效形成矛盾,這種矛盾就會導致銀行資金的風險。銀行資金出現風險不僅僅是影響銀行本身,更主要的是影響企業發展和整個市場經濟的調控。因此做好銀行信貸制度的改革和防范體系的完善,可以有效防范信貸風險,保證銀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樂揚.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思考[J].金融縱橫.2009(07).
[2]魏國雄.銀行要切實防范關聯企業信貸風險[J].中國金融. 2004(13).
[3]魏國雄.集團客戶信貸風險及其防控[J].中國金融.2006(06).
作者簡介:林世欽(1983-),男,福建長樂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金融會計和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