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祥
【摘要】在農村地區發展的過程中,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動力。在當前農村地區發展形勢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于其風險生成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創新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農村金融機構 風險生成機理 管理模式創新
一、引言
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在當前國有商業金融機構逐漸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撤離的形勢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加入,對于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空白和不足進行了解決,滿足了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需求。但是,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風險隱患逐漸不斷暴露,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生成機理
(一)信用風險
由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本身的服務對象以“三農”為主,其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以解決中小企業和農戶的貸款需求為主要內容。農村偏遠地區的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并且整體收益較低,風險較高。與此同時,貸款過程中抵押的物品不具有良好的執行性,造成了相應的信用風險較高。在金融服務開展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對于農戶和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收集難度較高,并且對其風險承受力的評估也不夠準確。另外,其服務對象也相對廣泛和復雜,道德風險也是其中的重點問題,并且相關監管跟蹤的執行成本較高,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操作風險
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其內部的管理流程相對簡單,管理過程中受到技術水平、基礎設施水平以及人員素質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其存在著一定的操作風險。農村地區由于其環境的限制,很多專業人才不愿意來到農村地區進行工作,并且現有的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經驗都相對有限,并且內部監管制度不夠完善,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人為操作風險。
(三)政策風險
在我國農村地區,新型金融機構剛出浴起步的階段,并且相關政策不夠完善,整體處于試驗性發展的階段。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存在著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并且相關優惠政策的卻是,導致了其盈利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部分金融機構為了爭奪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執行較低的利率,其發展能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四)流動風險
在金融機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注冊資本的門檻相對較低,并且其本身的流動性風險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當前農村地區的資金流動需求較高,并且貸款的數量、用途也都在逐漸增長的過程中。與此同時,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來說,農村地區的新型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程序相對簡單,放款速度較快,對于農村地區的中小企業的吸引力較高。另外,農村地區中,自然風險較高,并且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問題,就會對農戶造成嚴重的打擊和影響。
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創新
(一)小組監督的機制與信用風險控制
金融機構在開展貸款擔保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農戶聯保貸款的方式,有效地通過小組監督的機制來對于信用風險進行有效貸款控制。這種農戶聯保貸款的機制,可以實現違約風險公擔、內部相互監督等功能,在出現相關信用問題時,可以減少相關損失。農戶聯保貸款模式,在當前農村金融機構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農戶聯保貸款模式,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并且將信用的約束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這種模式通過對收益和風險實現了公擔,有效地實現了風險的控制,提高了收益能力。
(二)操作風險控制
針對于當前金融機構存在的操作風險問題,要采取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在內部制定相關的檢查崗位,實現不同責任的連帶與落實,提高內部人員對于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重視,減少人為操作。根基不同的貸款額度,要采取不同的審批流程和形式,科學化地對審批流程進行改進,提高放貸的安全性,有效地實現對風險的規避。另外,還要采取相關的績效考核制度,對于信貸員的工作熱情進行有效地調動,并且加強對信貸員的職業道德的培養,避免出現各類違規行為。在培訓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要提高對從業人員市場分析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等多方面培訓能力,提高對相關政策的認知效果。
(三)政策風險控制
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要關注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環境,并且通過制定和執行相關優惠政策,更好地扶持和引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成長,規范當地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針對于當前冗詞成本較高的問題,相關管理機構要對于相關補貼政策進行完善,并且對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進行帶動和提高。在農村地區擔保體系和制度的制定上,要通過對抵押品范圍和擔保形式的擴大和創新,促進金融機構擔保貸款的順利開展。另外,對于不良資產的處置上,也要進行關注,提高資產處置的規范性,保護資金安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相關金融管理制度的研究和學習,并且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特點,對于自身的政策風險應對能力進行提高。
(四)資金來源渠道的拓寬與流動風險控制
農村地區的當地村鎮銀行通過對農戶個人與企業的資金來源進行開發,提高與其他同業的聯系,從而更好地提高了資金儲備能力,并且對于流動性資金緊缺問題進行了有效的解決。與此同時,通過相關流動性風險控制舉措的應用,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發展能力。通過對資金來源渠道的拓寬和內部控制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相關技術監管的效果,讓資金管理行為更加規范,從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流動風險的產生。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開展相關工作中,面臨著不同的風險,提高對風險生成機理的研究,創新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政策風險以及流動風險等幾方面入手,對于風險生成機理和相關創新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子堯,年四伍.農村地區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及其防范——基于制度約束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0(06).
[2]周素彥,周文平,張雙英.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問題探析[J].華北金融.2010(11).
[3]王修華,賀小金,何婧.村鎮銀行發展的制度約束及優化設計[J].農業經濟問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