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保理作為現在社會的一種新類型的金融產品,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上快速拓展。而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大,其已是我國引進的新類型的貿易融合資金的產品。但它的操作規范尚處在銀行的摸索時期,針對我國銀行開展國際保理業務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業銀行;國際保理;對策
一、國際保理業務的定義
國際保理業務又稱國際保付代理業務,是在以賒銷為支付方式的貿易中,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種集融資、結算、財務管理、信用擔保為一體的綜合性的貿易支付方式,簡稱保理業務。
二、國際保理業務的作用
1.擴大銀行交易規模。國際貿易中貨款需要通過銀行進行結算,但是不同的結算方式對于交易雙方及銀行要承擔不同的風險,對于交易雙方而言要降低交易的風險,保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國外進口商不愿意簽發承兌匯票或開立信用證;而出口商又大都不愿意用賒銷的方式付款。保理業務既能擔保出口商收取應收賬款,增添其銷售的收入;又能保證國外的進口商及時收取貨物,且降低他們的付款壓力,是對雙方都有利的融資方式。
2.擴展金融機構的服務領域。伴隨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業的競爭日益加劇。匯款、托收和信用證業務已經無法體現銀行的實力,銀行一定要不斷開發新的服務領域。保理業務不僅能解決交易雙方的安全問題,而且為出口商提供賬戶的管理、保證其貨款的收取、對合作方資信進行咨詢等服務,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所以,保理業務加大擴展了金融機構的服務領域。
三、我國銀行發展保理業務存在的問題分析
1.保理業務的宣傳力度不夠。國際保理業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新興金融服務方式,但是,在我國,匯款、托收和信用證仍然是主要的外貿結算方式,很少有企業使用保理服務,歸其原因應該說銀行對這種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到位,大多數的外貿企業對這種業務在概念、作用等方面上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我國的出口商還不足以適應這種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保理業務,進而只對較為傳統的結算方式來進行交易的貿易才能滿足。
2.目標客戶定位不明確。我國的銀行在國際保理業務方面對目標客戶的選擇并不是很準確。在我國的出口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比較大,這種融資業務對中小企業而言,需求比大企業更為強烈。中小企業在資金和實力方面較弱,沒有能力去調查國外企業信譽問題,在管理自身的賬務方面缺乏精力。中小企業使用保理業務,有利于他們在國際市場中開發新的客戶,將調查外國企業的信用工作轉包給了進口保理商。這樣,即節省調查費用,調查的信用結果是高品質的、可靠的。
3.配套設施相對落后。(1)業務人才相對匱乏。國際保理業務具備國際結算、融通資金、信譽擔保、現金流量管理等功能,并涉及到國際貿易、法律、銀行、計算機等范疇,是以要求從事此業務的職員必需具有良好的英語水平、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豐富的國際金融知識、法律常識,并熟識與之有關的國際貿易慣例等。但在我國銀行的保理行業來看,具備上述知識和能力的人員較少,職員也欠缺實務方面的磨練,繼而影響保理業務在國內的快速擴展。(2)中間業務手段較為落后,科技化的程度較低。目前,我國的大多數銀行都在構建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及通訊技術,但是擁有雄厚實力的國有四大銀行在信息技術方面進展緩慢,保理業務是雙向的,我國銀行也要為國外銀行提供企業的信息,尤其是企業的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方面,但是我國企業的信用系統剛建立不久,為國外銀行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業務范圍是有限的,這是我國銀行未能全面開展保理業務的根本原因。(3)我國在保理業務方面相應法律法規不健全。即使我國參加了國際保理聯合會,并且已經接受了《國際保理公約》、《國際保理慣例規則》等,但我們在其法律體系規范方面仍未完全的建立起來,也不存在制定開展這種業務的實施辦法,使得我國在開展該項業務碰到商業糾紛的同時,沒有法律可以遵循。
四、農業銀行開展保理業務的對策分析
1.加快國際保理業務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建設。銀行為進出口商提供的國際保理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國際業務,要開展國際保理業務,具備專業的人才是首要條件,銀行可邀請國外著名的國際保理公司專業人員來介紹保理業務,或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到為銀行職員開設培訓班,以提高人才質量。其次,先進快速的電子化網絡是國際保理業務開展的前提條件,而開展這種業務普遍使用的是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的EDI技術。這就要求開展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加快其硬件的建設,需要我們對原來使用的系統進行有效的升級和維護,并引進先進的EDI技術。從而使系統安全可以更好的為保理商服務。
2.針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和準確定位。我國銀行可以將目標多放在中小型企業的身上,對中小型企業而言,使用這種新型的金融產品,在取得國外客戶的資料時會有很大的便利,對他們在國際市場中開發新的客戶也十分有利,所以其在需求方面比大型企業更為強烈。在對外貿易中,商業貿易、工業能源的結算量遠大于其他行業,所以在市場定位時應對客戶細分的風險做出評估,以中小型企業為目標客戶,充分挖掘保理業務中盈利較高風險較低的目標客戶,而不應盲目以擴大業務和資產規模為目標。
3.宣傳國際保理業務。針對我國的進出口商對保理業務了解很少的實際情況,我國銀行需擴大其宣傳的力度,進出口商在銀行辦理貿易業務的時候,借此機會向其多宣傳這種業務的好處,并為有想辦理這種業務的進出口商提供一系列的便利,使其辦理此種業務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同時,利用電視廣告和網絡發布銀行對國際保理業務的做法,使進出口商對其有較為正確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楊立娟.國際保理業務中信用風險問題思考[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0,(11):22-33.
[2]耿琪.論我國的國際保理業務[J].現代商貿工業,2009.1
作者簡介:韓丙軒,黑龍江財經學院2011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