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眼于天津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運用多元回歸計算天津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與天津GDP之間的相關性和貢獻度,并采用投入產出法計算其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分析產業關聯效應,最后根據實證結果及相關結論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
一、引言
生產性服務業是適應專業化分工發展,面向生產活動而非直接向個體使用者提供服務的新型服務業,90年代以來,在我國迅速崛起,成為經濟結構中增長最快的部門,逐步取代消費性服務業,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目前天津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業來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天津對環渤海經濟圈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天津生產性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度分析
近年天津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在42%至47%之間,有力地推動了天津的經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是目前天津第三產業的主要構成部分,占第三產業比重已達50%以上。從2003至2012的10年間,天津生產性服務業各部門產值每年都在增長。對GDP增量的貢獻度分析,要使用要素對GDP貢獻度公式:
要素GDP貢獻度=(要素增量/GDP增量)*100% (1)
利用公式(1),采用時間序列數據對2003年-2012年天津主要生產性服務業對GDP貢獻度進行分析可得近年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天津GDP增長貢獻度較高,尤其是金融業,2012年增加值為245.09億元,對當年GDP貢獻度為15.45%,對于天津經濟的增長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三、天津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關聯效應分析
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中間投入產業,與其他產業間存在很強的產業關聯效應。在投入產出分析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用來反映某產業部門對整個經濟的推動及拉動作用。由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天津2007年投入產出表中42個行業的相關指標計算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分析天津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及其在天津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1.天津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分析
影響力系數λi表示j部門增加1單位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產生的需求,這種影響力表現為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能力。
采用2007年天津42部門投入產出表計算得到天津各生產性服務業改進的影響力系數可以看到,交通運輸及倉儲業的影響力系數大于1,郵政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接近1,說明這些行業發展對國民經濟有較大推動作用。在現階段天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背景下,若這些產業部門需求能夠得到有效刺激,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2.天津生產性服務業的感應度分析
由2007年天津42部門投入產出表計算得到天津各生產性服務業改進的感應度系數可得: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金融業的感應度系數大于1,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接近1,表明這些行業受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
四、主要政策建議
1.優先發展金融業,加快金融創新體系建設
近年來,天津市政府大力倡導總部經濟,提高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促進穩健高效的金融體系建設。天津應以特有資源優勢吸引集團總部向CBD區內集聚,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拓展業務類型,引進全新理念、先進經驗以及成熟的管理體制。天津不僅要推動金融業本身發展,還應促進金融業向其他領域滲透,增強金融服務業的輻射帶動能力。
2.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加快交通運輸倉儲業信息化建設
天津作為環渤海地區的核心城市,應該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國際物流和航運中心為依托,利用天津港、空港物流區、鐵路及高速公路網、大陸橋等優勢,建立國際化的物流中心、采購中心、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企業及其相關企業為主體的物流產業群,與北京的產業優勢互補,利用京津城際高鐵共建京津國際物流中心。此外,應引進和吸收現代高新技術,整合物流網絡,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體系軟硬件商共享,提高運輸管理現代化水平。智能交通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會促進地區服務網絡不斷完善進而產生規模效應,加速天津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
3.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
天津應根據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趨勢和要求,考慮城市建設、交通網絡、居住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劃分生產性服務業不同功能區域,以功能區、集聚區建設為依托,實現園區化管理、專業化服務和社會化、市場化運作。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和必要的財政支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區域性集聚。并對生產性服務業在用水、用電和用地上給予優惠政策,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給予與工業開發區類似的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劉起運.投入產出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宋翠翠,陳艷飛.生產性服務業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24).
作者簡介:解季非(1990.03- ),男,天津市人,天津商業大學,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