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貴成
自2014年12月1日,全省“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座談會在成都召開以來,我省各地做到分層分類、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典型示范、推進載體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增強“走基層”活動實效性,確保活動按照預定目標堅定不移地順利推進。
各地各單位按照農村“建臺賬”、社區“雙報到”、藏區“結對認親”、災區“聯村幫戶”四位一體基本格局,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使“走基層”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和具體化。
目前,全省100多萬名黨員干部先后深入基層542萬人次,累計走訪群眾1032萬戶、2642萬多人,收集意見建議109萬多條,建立完善“三本臺賬”12萬本。各級黨員干部與496萬多名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380多萬對,參加送文化、送科技、送政策等活動440多萬人次,及時解決民生難題66萬多件。我省處置一批信訪積案,整頓一批軟弱渙散后進基層黨組織,使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有力推動“走基層”活動全面深入扎實開展。
帶著感情“走基層”
面對前進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準確把握省情民情。
在“走基層”活動中,攀枝花市西區帶著感情“走基層”,采取群眾出題、干部解題的方式,探索創新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受到小區居民的普遍歡迎。
河門口,是攀枝花西區破產改制企業職工聚居區,也是棚戶區沉陷區居民集中安置地和廉租住房聚集地。片區共有18個居民小區180棟住宅樓。因小區環境臟、治安差等問題,居民經常上訪。相關部門雖然多次進行集中整治,但每次治理后不久便故態依然,成為令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在“走基層”活動中,區委區政府將這一問題作為重點督辦項目,區委書記把河門口片區確定為自己的聯系點,在他第一次到社區召開座談會時,小區居民你一言我一句,爭先恐后地反映情況。家住廉租房小區的江琳老人說:“小區又臟又亂,到處都是賊娃子,晚上睡覺都不踏實。”破產改制企業大地水泥廠家屬區的李秀林說:“物業管理公司光收錢不做事,地都掃不干凈,出了事也看不到人。”……隨后,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等聯系單位也先后深入社區了解情況。機關黨員干部一戶一戶地走訪、一棟樓一棟樓地調查,進一步收集到小區房屋老舊、道路破損、公共設施老化嚴重、環境“臟、亂、差”、治安狀況惡劣、物業管理收費高并不負責等問題。
各聯系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對號入座領題,積極獻計獻策,很快拿出一套初步方案,并派出骨干隊伍,反復進行論證、征求群眾意見,最終確定了分類實施辦法并及時展開各項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河門口轄區已全部實施“準物業管理”,實現了對7890戶2.5萬余居民的全覆蓋;開發就業崗位135個,幫助低收入居民就業85人;小區環境更加舒適安全,治安犯案率同比下降了18.5%。現在,小區居民的心氣也順暢多了,信訪量同比下降了25%。
帶著問題“走基層”
面對前進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根植人民,才能準確把握群眾所思所盼。
2014年12月31日下午6點,雖然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但瀘州市龍馬潭區勞動監察大隊的辦公室里卻坐滿了人,個個神色凝重、焦躁不安,嗆人的煙味與嘈雜的爭吵聲充滿了房間和樓道。怎么回事呢?事情還要從一周前說起。
年末歲尾都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高發期。去年12月以來,龍馬潭區勞動監察大隊決定到全區各在建工地開展“走基層”活動,把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摸準。12月23日,在巡查某開發商建筑工地時,一位木工湊上前來問:“我們干了活兒拿不到錢,這事你們管不?”接到反映后,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就地在100多位農民工中開展摸排和調查取證工作,初核為反映情況屬實,決定立案查辦。隨即,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到工地召集相關各方進行交涉、協調,從情、理、法三方面耐心進行宣傳教育。經過6次協調,該項目勞務總承包人羅某與包工頭雷某最終同意到勞動監察大隊與農民工協商解決欠薪問題。
12月31日,從早晨到下午,辦公室里的爭執一直在持續,農民工、項目經理和包工頭情緒都非常激動,農民工一度堵住辦公室門高喊:“今天拿不到錢,誰也不準走!”經過艱難地反復協調,晚上7點,三方終于達成一致:由雷某向工程項目部借資10萬元結清農民工工資。晚上9點,拿到工資的農民工高興地走了。
截至春節前夕,龍馬潭區已對轄區80多個在建項目進行全面巡查,排查出拖欠工資情況的項目33個,督促用工單位結清欠薪1.3億元,受益農民工7000余人。
帶著責任“走基層”
持續深入開展好新一輪“走基層”活動,多做暖民心、安民心、聚民心的工作,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共產黨好、共產黨好……”1月20日,正在回訪蘆山地震重建情況的網格化干部駱志勇,一走進重建戶楊華敏的家門就聽到電視機發出的激昂歌聲。看見駱志勇,正忙著裝房子的楊華敏高興地說:“這電剛剛接通,沒花一分錢。能在自己的新家過年,感覺特別不一樣!感謝黨和政府!”
蘆山“4·20”強烈地震發生后,蘆陽鎮黎明村楊溝組有13戶散戶先后在寶子山異地自建,自發形成了一片聚居區。因為不在政府統一規劃的聚居點,沒有配套的電力設施,大家在重建時只好到原住農戶家臨時搭電,并多次向“走基層”網格化干部反映情況。接到反映后,蘆山縣委辦作為聯系該村的網格化單位,屢次聯系縣電力公司研究解決方案,由于無法承受新增農戶的用電壓力,光改造輸電變壓器每一戶重建戶就需承擔費用2萬余元,這對大家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能否徹底解決用電難題,搬進新家過年,成了這13戶重建戶的“煩心事”。
為了及時解決這一問題,網格員多次走訪調研,形成了《關于爭取“災后電力惠民”工程》的建議;縣委辦、縣電力公司多次專題研究,認真制定規劃,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12月25日,寶子山電力惠民工程終于啟動,2015年1月22日,該片區13戶農戶的電力規范入戶工程基本完工。“用電問題解決了,終于可以開開心心地搬新家過新年了!”重建戶任萬華高興地說。
帶著溫暖“走基層”
走出機關大院,走進基層一線,廣大黨員干部面對面傾聽群眾聲音,實打實解決百姓難題。
3月14日上午,在高縣羊田鄉光輝村茶農黃代蓮的茶園里,只見幾名鄉干部把茶葉一撩,兩只手指輕輕一折,一顆完好的茶芽就落在了他們手心……這是該鄉黨員干部在“走基層”活動中開展“訪茶農、問茶情、幫茶事、干茶活”幫扶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今天來到光輝村,與茶農一起交流、勞動,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群眾的辛勞,進一步明確了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就是要多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為羊田鄉社會經濟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采茶活動結束后,羊田鄉機關干部蘇琪感慨良多。
據了解,節后上班第一天,羊田鄉黨委政府就組織黨員干部開展“走基層”活動,針對茶農普遍反映的請采茶工難的問題,除了采取廣告、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為茶農請來1000多名采茶工以外,還組織起“黨員志愿服務隊”,利用周末等休息時間與茶農一起采摘鮮葉,有效緩解采茶高峰期用工緊缺的問題。截至目前,該鄉已對30余戶人手緊缺的家庭開展了幫扶活動。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