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馮志峰 鄧根生等
摘 要:粳稻具有口感好,經濟效益高,適應性廣等優勢,粳稻推廣一直是我國稻作生產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該文主要結合陜南地區水稻生產現狀,重點分析在陜南地區推廣粳稻的可行性,并對在陜南地區發展粳稻的前景進行了展望。旨在為促進陜南地區粳稻順利推廣,提高水稻品質,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粳稻;陜南地區;展望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6-37-02
稻米是世界最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稻米種植區域廣,產量較高。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稻米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粳米尤其是東北大米是我國人們最為喜愛的稻米品種之一。為此,開展粳稻的推廣種植工作,想方設法增加優質粳稻種植面積,提高粳稻產量,對于滿足我國人民的需求,保障糧食安全都有重要意義。陜南地區自古也是稻米的主產區,漢中平原作為我國秈稻的主要產區,稻米品質優良。隨著近年來粳稻市場需求的增加,關于在陜南地區發展粳稻的設想越來越多的被提及,本文將結合陜南地區稻米生產現狀分析在該區推廣粳稻的可行性,以期為提高我國優質稻米產量提供參考。
1 陜南稻米生產條件及現狀
1.1 生產條件 陜南地區的水稻種植區域主要位于漢江沿岸。該區域有著豐富的光,熱和水等稻米生長必須條件。氣象資料顯示該地年日照總時長達1 700h以上,平均氣溫15℃,年均降水量在800㎜,因此就氣候條件而言,完全能夠滿足發展粳稻的需求。此外,由于陜南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區,稻田灌溉、排水條件較好,且土層深厚而肥沃能夠滿足粳稻的生長需要。
1.2 生產現狀 陜南地區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主流品種一直是秈稻,種植面積在8萬hm2,產量可達60萬t/a。近年來受粳稻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陜南地區開始進行粳稻引種試種,相關部門開展了粳稻引種的試驗。結果表明:新稻20號,寧粳4號以及新稻18號在陜南地區均有較好的生產性狀,滿足引種需要,可在我區推廣種植。
2 發展粳稻生產的前景
2.1 產量優勢 與陜南地區主要水稻品種秈稻相比,粳稻在抗逆性,感光性及產量方面均具明顯優勢。據不完全統計,粳稻較秈稻增產70㎏/667m2。此外,從我國近年對國審水稻品種區試產量結果分析,粳稻平均產量約為609.90㎏/667m2,秈稻平均產量約為542.51㎏/667m2,粳稻比秈稻平均增產67.39㎏/667m2,增幅達12.42%。而根據2005-2012年在農業部冠名的105個超級稻品種產量分類統計,粳稻品種平均產量比秈型到品種高77.12㎏/667m2,增幅位14.77%。
2.2 品質優勢 相對于秈稻,粳稻在品質方面也更具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粳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別高出秈稻2個,10個百分點。二是由于粳稻所含支鏈淀粉所占比例較大,膠稠度較高引起粳米飯在口感柔軟細膩,更易下咽。三是從中醫理論分析,粳米更具養生價值。這是因為其性平,味甘,有平和五臟,除煩渴、補氣健脾、止瀉痢之功效,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歡迎。四是大量研究表明,粳米在加工、營養以及蒸煮等方面均較秈米更能滿足市場需求。五是粳米消費不斷增加。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稻米消費逐漸由秈米改為粳米,我國人均年粳米消費也由20世紀80年代末的17.5㎏提高到目前的30.0㎏,一些大中城市中高收入群體對粳米消費快速增長,“秈改粳”在消費領域呈現加速趨勢。
2.3 經濟優勢 粳稻的經濟效益較秈稻要好。一方面就單價而言,自2004年以來,政府實施稻谷最低收購價至今,粳稻單價較秈稻高0.4元。另一方面就2種稻米價格的穩定性進行分析,粳稻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在多數年份,粳稻的價格約高于秈稻30%左右。因此,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分析,種植粳稻的收益要高于秈稻,這對于促進陜南地區農民增收,發展地方經濟,提高農民種稻熱情等具有重要意義。
3 發展粳稻生產依據及展望
3.1 示范種植及技術支持 一是根據陜南平壩示范種植結果顯示:秈稻的安全播種期在4月8~10日(粳稻在4月5~8日),陜南平壩秈稻的安全抽穗期在8月20日左右(粳稻在9月5日左右),所以如果種植粳稻(粳稻比秈稻耐寒),不但將播種期提前10d左右,而且可以將水稻成熟期向后推遲15d左右。水稻灌漿結實期后移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8月份的高溫不利的天氣,以及立秋后強冷空氣活動導致水稻“秋封”。這樣秈改粳后不但從時空上可以延長水稻生長期20d以上,而且可以提高稻米品質,是一項高產增效的好措施;二是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已經開展了秈改粳方面的一些試驗,為漢中粳稻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結合育種,利用新技術培育、研發高檔優質粳米新品種;最終形成一套成熟的適合漢中地區粳稻高產優質的粳稻標準化栽培技術,擴大推廣面積,提高漢中大米品質和產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2 陜南粳稻生產展望 陜西省水稻主產區陜南,是傳統的秈稻種植區,近年也加大了粳稻品種引進示范力度,將來粳稻面積也會擴大。漢中是陜西水稻種植最集中產區,11個縣(區)全部有水稻種植,總面積7.85萬hm2,總產47.55萬t,分別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的64.9%和56.3%。漢中地區年均氣溫12~14℃,無霜期長達211~254d,年降雨量700~1 800mm,年日照時數1 300~1 800h,氣候溫暖濕潤,具有7 000a的種稻歷史。長期以來,漢中地區主要種植秈型水稻,稻米品質較差,市場競爭力弱。因此,示范推廣優質粳稻新品種,不僅能改善漢中地區水稻種植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很好改善人們的食米品質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
4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陜南地區在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方面非常適合發展秈稻改粳稻。種植示范表明,2種水稻在產量,經濟效益和品質方面的對比也均以粳稻優于秈稻。此外,通過在陜南地區進行了小片區的秈稻改粳稻的生產試驗,結果顯示主要生長性狀表現良好,以及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已經開展了秈改粳方面試驗形成了粳稻標準化栽培技術。因此,我們認為在陜南地區發展粳稻生產能夠取得較好的效益,同時有利于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溫福,潘文博,徐正進.我國粳稻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7(6):801-805.
[2]阮少蘭,毛廣卿.大米蒸煮品質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上業,2004(10):25-26.
[3]楊振玉.我國雜交粳稻的發展及其技術策略[J].雜交水稻,2005,20(2):5-6.
[4]閔捷,朱智偉,許立,等.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育成粳稻品種的米質及優質達標率分析[[J].中國稻米,2008(5):1-2.
[5]王丹英,章秀福,朱智偉,等.食用稻米品質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J].作物學報,2005,31(8):1086-1091.
[6]褚慶全,齊成喜,楊飛,等.我國雜交粳稻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作物雜志,2005(1):9-12.
[7]趙國珍,楊世準,蘇振喜,等.云南高原粳稻與韓國粳稻品質特性比較分析[J].中國水稻科學,2008,22(3):331-33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