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微微
今年3月1日,眾人翹首以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為最新的政府采購法案由國務院正式頒布施行。3月5日,為配合新政,我省將出臺系列政府采購相關配套措施。
政府采購素有“陽光下的交易”之稱,遵循的是節約、價廉物美的原則。然而由于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不高,采購過程也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本為引進競爭、節省支出的政府采購,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中飽私囊的“幌子”,滋生諸多腐敗。近幾年頻頻爆出的“天價采購”“黑心采購”等問題,讓政府采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目前,我國政府年采購資金規模已近2萬億元,帶動了一個超過20萬億元的公共采購大市場。各界期望,以《條例》為契機,從制度上推進政府采購的規范化、法治化進程,堵住尋租腐敗的黑洞,讓政府采購真正回歸陽光、公平、公正。
那么,以往在政府采購方面到底出現了怎樣一些亂象?《條例》針對亂象又作出了怎樣的約束?這些約束的效能將會如何?隨著政府采購的進一步規范,哪些群體會直接受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曾經亂象:“買人參的錢買蘿卜”
一位外資醫療設備供應商舉例說,幾年前,一家醫院采購了一套美國產的醫療設備,成交價340萬元,而投標人的實際進貨價格不到一半,約160萬元。
“一臺進口艾滋病檢測設備的到岸價格大約3萬美元,通過政府采購,賣到采購人手中,可以達到20萬美元。” 一位深諳政府采購的人士介紹。
此外,中石化天價購酒發票、中科院天價內存條、遼寧撫順財政局采購iPod touch4做U盤、蘇州交巡警采購iPhone4手機做警務通、湖南邵陽縣斥資千萬元購買10萬套“次品”課桌椅,更常見的現象是多家企業競爭,報價最高者中標……
近年來,政府采購領域屢屢出現質次價高、“豪華采購”等問題,“買貴不買對”“買人參的錢買蘿卜”等采購亂象飽受詬病。
新規: 明確采購需求
新出臺的實施條例一大突破,就是明確了采購需求的內容,這成為政府采購的重要目標和依據,并規定采購標準應當依據經費預算、資產配置和技術、服務等確定。
專家解讀:強化政府采購的源頭和結果管理
“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與過去對政府采購需求管理不足相關。”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煥東說,由于一直以來缺乏從法律層面明確采購需求管理問題,沒有具體的采購需求說明、論證等要求,也沒有相關責任規定,導致一些政府采購買了不該買的東西,一些本來不需要或過于奢侈的東西。所以,引導政府采購領域規范發展,僅靠加強采購程序監管是不夠的,還需要強化政府采購的源頭和結果管理。
曾經亂象:“暗箱操作”,全流程不公開
湖北一鄉鎮計生辦曾以購電腦設備、印刷宣傳資料等發票報銷3.5萬元,其所得款項全都用于發放端午節、中秋節福利;還有不少地方,一把手頻頻插手政府采購,甚至直接指定企業中標或為輸送利益企業量身定制采購標準,如原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向東、已獲刑的原四川理工學院院長曾黃麟等,他們在項目招標上多次為親戚、熟人開“綠燈”,并從中獲取巨額利益……
新規:項目公開,采購人員回避制
條例規定,項目信息必須公開;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指定媒體上發布;采購項目預算金額應當在采購文件中公開;中標的單一供應商名稱必須在指定媒體上公示。此外,采購文件、中標、成交結果、采購合同也必須公開。
此外,《條例》還明確,采購人員在五種情況下應當回避,即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與供應商存在勞動關系;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擔任供應商的董事、監事;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是供應商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與供應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關系;與供應商有其他可能影響政府采購活動公平、公正進行的關系。
專家解讀:嚴格監督并依法進行處罰
“政府采購合同公開體現里程碑式的進步。”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何紅鋒說,此次條例要求公開采購合同,將大大提高政府采購信息透明度,強化公眾對政府采購的監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未來政府采購的范疇應該設定得更加寬泛,比如名稱可以叫“公共采購”,因為國企采購也應該納入進來,之前很多國企的天價采購也存在問題。
下一步,參與監督的也應包括落榜的供應商,比如有的供應商價格更低,產品質量更好,為什么沒有中標,這方面應該發揮供應商監督的主動性,“監督不能僅僅是傳統媒體,互聯網公開是最好的”。
曾經亂象:主體責權不明
供應商將政府采購合同轉包、提供假冒偽劣產品;政府采購當事人違反政府采購法和實施條例,給他人造成損失;違法采購結果無人負責、責任無法追究……
新規:細化違法情形及法律責任
《條例》進一步細化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等主體的違法情形及法律責任,使責任追究有法可依。
此次實施條例增列的違法情形有34種之多,例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通過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供應商中標或者成交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以及供應商之間惡意串通的具體情形等,針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的違法情形,明確規定給予限期改正、警告、罰款,同時還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專家解讀:綠色產業、中小企業將獲益
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但實踐中這一政策功能發揮得并不夠充分,影響了國家特定目標的實現。
四川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管處相關人士表示,我省將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依法解決政府采購中的突出問題。針對采購人將強調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執行,達成無預算不采購的原則,特別是針對市縣級的政府采購工作要充分貫徹該原則;同時,采購人要進行政府采購計劃編制,并且未來對采購人的考核也將按照政府采購計劃編制來進行。同時,我省將重新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體系,以前制度上有缺失的、到期的、與新政不一致的,都將按照完善一批、修訂一批的原則,建立起適合四川實際同時符合新政的制度體系。該人士透露,如何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性功能,也將進一步落實,諸如支持綠色產業、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支持國貨、更多地使用民族產品等措施的管理辦法也會有相應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