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建永 許帆婷 田 源
作為工程公司,就是要善于利用技術創新創造市場、引領市場、占領市場,在以新技術占領市場制高點的過程中發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
無論是按地域,還是按行業,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SEG)洛陽工程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和陜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都是相去甚遠的三個單位。然而,2004年8月簽訂的一紙《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工業性試驗協議》將三方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形成集技術創新與市場營銷為一體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
十多年來,他們以市場化為導向,不僅完成了DMTO、DMTOII工藝與工程技術的合作研發,而且通過專業團隊專業化管理、專業化營銷,與國內不同業主簽訂了DMTO技術許可、技術轉讓合同20余項,實現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成套技術的工業化應用,開創了我國甲醇制取低碳烯烴產業戰略性的新紀元。
2004年8月2日,洛陽工程公司和大連化物所、新興煤化工公司經過幾輪磋商,正式簽訂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工業性試驗協議》。根據協議,三方決定利用大連化物所的DMTO中試技術成果、洛陽工程公司在工程設計領域的流態化催化反應工程技術經驗,在陜西省建設一套年加工1.67萬噸甲醇的工業化試驗裝置。大連化物所負責DMTO催化劑及工藝開發,洛陽工程公司負責DMTO工藝及工程技術開發,新興煤化工公司負責試驗裝置的建設和運營。協議規定,在DMTO技術開發成功后,用于工業化裝置建設的工藝包、知識產權歸三方共有,共同申報有關專利,共同申請有關科技成果獎勵,共同分享技術許可收益。
與此同時,國外某MTO專利商也開始在神華集團公司包頭煤制烯烴項目前期技術方案選擇中展開了自身MTO實驗室技術成果的推銷,并進入工藝包引進的階段,已在相當程度上贏得了不少的技術經濟專家的認可。但高昂的技術轉讓費卻像一塊巨石壓在國人的胸口上。

□ 山東神達昊達100萬噸級MTO聯合裝置。李建永 供圖
2005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石化咨詢公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神華集團包頭煤制烯烴項目技術經濟分析研討會。應邀參加會議的洛陽工程公司資深專家陳香生、副總工程師劉昱不僅介紹了正在陜西華縣進行的DMTO技術工業性試驗情況,而且還就DMTO諸項技術特點與國外公司MTO技術進行了對比分析。有人稱國外公司可直接將實驗成果放大一萬倍直接建工業裝置、洛陽工程公司能不能做到?陳香生回答:“最好還是分兩步進行工程放大。我們已有豐富的從3萬噸/年至350萬噸/年規模的催化裂化裝置設計放大經驗,肯定可以完成DMTO技術一步放大一萬倍。只是經過華縣萬噸級工業試驗后,不僅能確保百萬噸級工業裝置一次設計成功,而且還能確保設計是最優的,建成后不會再反復改,可很快投入商業運行。”他當場懇請與會的發改委領導:“再等我們半年時間!假如我們華縣的萬噸級工業試驗不成功,我們洛陽工程公司舉雙手贊成技術引進!”
冬去春來。2006年6月23日,DMTO萬噸級工業試驗在陜西省華山腳下的一個化肥廠取得成功,同年8月通過了國家石油化工聯合會的技術鑒定。2006年12月11日,神華集團包頭煤制烯烴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我國“十一五”期間批準建設的五個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之一。
三方聯合體技術專家和市場營銷人員組成的團隊一次又一次奔赴神華集團,主動介紹DMTO技術工業試驗成果、工藝包開發與設計情況。
經過多輪談判,三方聯合體與神華集團在北京簽訂全球首套180萬噸/年DMTO裝置(年產60萬噸烯烴)的專利專有技術許可、工藝包設計和技術服務合同,神華集團成為DMTO技術產業化進程中的第一個客戶。
轉眼之間到了2010年1月底。神華集團包頭180萬噸/年DMTO裝置尚在建設之中,洛陽工程公司有關人員突然接到了浙江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的電話。由于雙方在寧波中金公司芳烴項目合作中熟識,對方在簡單地寒暄后就直奔主題,希望洛陽工程公司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其即將上馬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承擔MTO裝置的工程設計任務。在電話中,雙方就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聚丙烯、50萬噸乙二醇項目的建設內容、單元劃分、主體生產裝置及輔助設施、原料和產品組成、系統配套等情況進行了溝通。
當時,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已經臨近,但項目業主對建設MTO項目的熱情也在升溫。經過周密準備,洛陽工程公司副總工程師、市場開發部主任李建保帶領公司相關技術與商務人員組成的團隊在2月的第一個周末趕赴遼寧大連,與合作方一起同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的代表開始了談判工作。經過一天的談判,雙方就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聚丙烯、50萬噸乙二醇項目DMTO技術許可達成共識。三方聯合體與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簽訂180萬噸/年DMTO裝置技術許可、工藝包設計合同。此后,還就洛陽工程公司承擔整個項目的總體設計和MTO、烯烴分離、OCU、罐區等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等31個單元的工程設計任務。
隨后,洛陽工程公司又先后承擔了中煤集團陜西榆林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寧夏寶豐焦化爐廢氣綜合利用、神華陜西甲醇下游加工等項目甲醇制烯烴裝置的工程設計或總承包,從而使現代煤化工項目合同收入在該公司核心業務占比中大幅提升。
時至今日,李建保依然清楚地記得多次奔赴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總部承攬靖邊能源化工產業園區MTO項目的情景。
那是2008年的夏天,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與中煤集團共同投資的180萬噸/年甲醇、150萬噸/年渣油熱裂解、60萬噸/年聚乙烯、60萬噸/年聚丙烯等大型煤化工項目主體生產裝置已在沙漠深處的沙石峁國營林場開工建設。雖說三方聯合體已與項目業主達成了采用DMTO技術建設18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年產60萬噸烯烴)的技術許可意向,但洛陽工程公司與項目業主對MTO裝置單元劃分、工程總承包合同范圍的談判仍在進行之中。為了貫徹MTO單元與烯烴分離單元聯合布局、一體化設計的指導思想,該公司主管領導,技術與商務人員多次奔走西安、榆林等地拜訪項目業主高層領導,根據神華包頭MTO等項目大型化開發、工程設計優化等方面的經驗進行M T O 一體化技術宣講。經過多個層面的溝通與交流,項目業主逐漸認識到了MTO與烯烴分離實行聯合布局、一體化設計不僅有利于全廠能量平衡與綜合利用,而且還可以有效節約項目占地與投資的重大意義,接受了MTO與烯烴分離一體化設計的新理念。
2008年11月3日,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與洛陽工程公司簽訂了MTO、烯烴分離、丙烯罐區、裝置變配電所、裝置機柜間等5個單元的EPC工程總承包協議。
2010年5月,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Ⅱ)技術工業化試驗獲得成功。 煤炭資源豐富的陜西省志在必得,在該項技術新聞發布會現場就與三方聯合體簽訂了第一份DMTO-Ⅱ技術轉讓許可協議。
2 0 1 0 年1 1 月,首 次 采 用DMTO-Ⅱ技術的陜西蒲城煤制烯烴項目EPC競標在西安展開。“當時,烯烴分離裝置初步確定采用國內另外一家工程公司技術,我們為拿到工程設計任務就提出希望到會上做MTO和烯烴分離一體化設計的專題介紹。業主剛開始沒答應,經再三要求,業主同意給十分鐘時間。我們趕到后由我和劉昱副總工程師介紹了我們在M T O 與烯烴分離一體化設計方面的做法與體會,提出了針對蒲城項目的工作思路與措施,得到了項目業主的高度信任。”李建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實際上,我們在那次會議上做了半個小時介紹,項目業主人員聽到最后不由自主地點頭稱贊。”
2012年3月8日,洛陽工程公司與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公司簽訂了180萬噸甲醇70萬噸聚烯烴項目DMTOII及烯烴分離EPC框架協議,承擔了MTO、烯烴分離、乙烯罐區、丙烯罐區和C4、C5罐區等10個單元的工程總承包任務。
去年1 2 月2 5 日,陜西蒲城DMTO-II及烯烴分離聯合裝置一次建成投產成功,不僅標志著全球首套DMTO-II工業示范裝置順利投入商業運行,而且也繼續保持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國際領先地位。
看到神華包頭、陜西延長、寧波禾元等項目烯烴分離裝置多采用國外引進技術的情況,劉昱和她的團隊就萌生了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烯烴分離技術的設想。洛陽工程公司主管領導聽了她們的匯報后,立即拍板進行烯烴分離技術開發。
2011年初,洛陽工程公司承擔的青海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甲醇制烯烴裝置前期工作剛剛啟動, 劉昱就帶領工藝部高級工程師王雷等人大膽創新,展開了與100萬噸級DMTO工藝包相配套的烯烴分離工藝包開發。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開發出具有洛陽工程公司(LPEC)特色的烯烴分離工藝與工程技術,首先在同期進行的青海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中投入工業應用。自2012年以來,LPEC烯烴分離技術已在山東神達/昊達100萬噸/MTO聯合裝置、富德(常州)100萬噸/MTO及下游衍生產品項目中得到了推廣應用。
2014年12月5日,采用洛陽工程公司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山東神達化工/昊達化學有限公司100萬噸/年MTO裝置產出合格的聚合級烯烴產品,不僅標志著世界首套100萬噸級DMTO工藝包工業應用獲得成功,而且標志著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一體化技術達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洛陽工程公司承擔的甲醇制烯烴工程項目已有7個已經建成投產并投入商業化運營,每年可增加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創利稅100億元以上。
面對DMTO技術產業化應用獲得的成功,李建保深有感觸地說:“是三方聯合體多年來堅持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合作模式創新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大連化物所鍥而不舍的原始創新、新興公司的風險投入和我們以大型化和工程化為目標的集成創新是密不可分的。作為工程公司,就是要善于利用技術創新創造市場,引領市場,占領市場,贏得市場,在以新技術占領市場制高點的過程中發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