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妹
(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內科,北京 100096)
運動處方對哮喘患兒病情控制的影響
張亞妹
(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內科,北京 100096)
目的 探討運動處方在控制哮喘患兒病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來我院就診后的哮喘兒童1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均63例。兩組患兒均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患兒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運動處方,治療6個月后觀察兩組患兒的PEF的變異率、哮喘癥狀及用藥評分。結果兩組患兒的PEF的變異率均得到改善,治療的第15周觀察組患者的PEF的變異率為3.01%,明顯小于對照組的5.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哮喘癥狀及用藥評分均比試驗前明顯減少,但觀察組患兒減少的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均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運動處方在控制哮喘患兒病情上是安全有效的。
運動處方;哮喘;患兒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哮喘是由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的一種氣道的慢性炎癥,其危險因素包括空氣、季節、精神因素和運動等。傳統觀念認為運動可能會誘發哮喘,因此認為有哮喘的患兒不宜做任何運動[2]。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體的身體及體力狀況由醫務人員或體育工作者制訂的科學性、可以定量或定性的周期性的運動方案,并給每個需要者講述運動的相關注意事項,其目的為改善個體的身心健康[3]。依據兒童哮喘病防治指南和全球哮喘病防治的創議(GINA),哮喘患兒可以進行適度的體育活動[4]。一些國外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適當的運動有利于哮喘患兒的健康[5]。本研究以126例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運動處方在控制哮喘患兒病情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126例來我院就診后的哮喘兒童,年齡5~15歲,哮喘的診斷均依據中華醫學會的診斷標準[6]。12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3例。觀察組年齡(8.95±1.98)歲,男性38例,女性25例;對照組年齡(9.01±2.01)歲,男性37例,女性26例。入選標準:(1)患兒年齡5~15歲;(2)均經臨床已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患兒;(3)所選患兒均處于非急性支氣管哮喘發作期;(4)所有患兒在哮喘確診后均未參與體育鍛煉;(5)所選患兒均經規范治療大于3個月。剔除標準:(1)支氣管哮喘發作急性期的患兒;(2)最大呼氣流速值(PEF)小于預計值80%的患者;(3)患有其他系統慢性疾病的患者。本研究方案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與所有所選患兒及其監護人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及隨訪完成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試驗過程中所有所選患兒均繼續地使用包括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白三烯受體的拮抗劑(LTRA)等的藥物治療,在整個研究期間所有患者使用的ICS和LTRA的劑量保持不變,按每位患兒的需要給予β2受體的激動劑如沙丁胺醇,100 μg/噴。實驗組患兒在此基礎上給予運動處方治療,其基本原則為:(1)依據每位患兒的病情選擇自合適的運動;(2)依據每位患兒的運動能力選擇運動強度;(3)依據每位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頻率及時間;(4)患兒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氣道痙攣癥狀時需休息、吸入沙丁胺醇或去醫院就診;(5)對運動時易誘發哮喘的患兒,可在運動前8 min左右吸入萬托林。6個月為一個療程。
1.3 隨訪方法 對所有患兒用電話進行隨訪,共隨訪4個月,隨訪內容包括患兒及其監護者的問題、處方的執行情況。每個月隨訪一次以了解患兒的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
1.4 觀察指標 填寫觀察間患兒的哮喘日記,其內容包括:(1)患兒使用沙丁胺醇的用量。(2)記錄患兒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3)記錄患兒每天早晚的PEF值(早晚各測三次,取最高值)。(4)日間評分情況:0分為無癥狀;1分為少許癥狀;2分為2次以上很短癥狀;3分為輕微癥狀在一天中發生多次,但不是很影響工作及生活;4分為影響生活與工作;5分為不能工作。(5)夜間評分情況:0分為無任何癥狀;1分為夜間醒來一次或憋醒;2分為夜間醒2次或早醒;3分為醒來多次;4分為不能入睡。
1.5 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采用Excel進行雙錄入,采用SAS8.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每天PEF的變異率比較 試驗前兩組患兒每天PEF的變異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開始后兩組患者的PEF的變異率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15周以后觀察組患者每天PEF的變異率明顯小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每天PEF的變異率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哮喘癥狀評分、用藥評分及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在試驗前哮喘癥狀的評分差異不大;而試驗后,觀察組每周的日間癥狀的平均評分、夜間癥狀的平均評分及每天應急用藥平均評分均明顯少于對照組,6個月的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的63例患兒共參加了有計劃的運動4 632人次,共出現了130次咳嗽、胸悶及喘息等輕微的哮喘癥狀,其發生率為2.81%(130/4 632),所有的癥狀都很輕微,并均在患兒停止運動、休息后消失,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每周哮喘癥狀評分、用藥評分及不良反應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每周哮喘癥狀評分、用藥評分及不良反應的比較(±s)
?
哮喘是最為常見一種兒童時期呼吸道的慢性疾病,由于治療哮喘過程長并且還具有反復性,這就使得哮喘患兒的家長及社會在經濟與精神背負著沉重的負擔[7]。許多醫學者近年來圍繞著哮喘患兒是否適合運動進行了探討,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均顯示哮喘患兒與其同齡的健康患兒來說參加運動的機會大大減少,但是,最近由許多醫學學者都認為適當的運動有益于哮喘患者的健康[8]。最先提出運動處方的是生理學家Karpovich,他認為運動處方是體育工作者或醫護人員針對每個個體的身體情況,依據運動的目的而制訂的運動方案,這有利于患兒的身心健康,并具有安全、經濟及方便等特點。本研究以126例來我院就診后的哮喘兒童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運動處方在控制哮喘患兒病情中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后兩組患兒每天PEF的變異率比試驗前均有明顯的改善,觀察組患兒改善更為明顯,分別是從試驗的第15周起實驗組患兒每天PEF的變異率一直低于對照組患兒。這與Onur等[9]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組哮喘患兒處于非急性發作期,給患兒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有利于其哮喘的控制,這種結果表明哮喘患兒在適當的管理下進行一些針對性的運動是安全的。外國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只要適當的用藥,哮喘患兒參加運動是有利的[10]。本研究的結果還顯示試驗后,實驗組每周的日間癥狀的平均評分、每周的夜間癥狀的平均評分及每周的每天應急用藥平均評分均明顯少于對照組。這與Farid等[11]的研究結果相符合。Mendes等[12]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氧運動可以使患者哮喘癥狀出現的頻率減少明顯降低。實驗組的患兒運動過程中雖然出現了輕微咳嗽、胸悶及喘息等輕微的哮喘癥狀,但所有癥狀在患兒停止運動、進行休息后均消失。
綜上所述,正確的運動處方能有效改善哮喘患兒的最大呼氣流速值,并使患兒的最大呼氣流速值保持相對平穩,患兒的肺功能明顯得到改善,這就明顯改善了患者的哮喘癥狀進而使患兒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因此在恰當地給予哮喘患兒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大力推廣應用。
[1]WHO.Asthma[EB/OL].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 fs307/en/index.html,2008-3-1/2011-12-20.
[2]程波利,黃 英.運動在兒童哮喘管理中的作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4,34(1):75-78.
[3]李 紅.運動處方在哮喘兒童情緒問題中的干預效果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3:60.
[4]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2009-02-18].http://www.Ginasthma. Com/Guidelines Resources.Asp.
[5]Lucas SR,Platts-Mills TA.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in asthma: relevance to etiology and treatment[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5,115(5):928-934.
[6]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4):745-753.
[7]柏 娟,趙 京,申昆玲,等.北京、重慶、廣州三城市兒童哮喘患病情況調查[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2010,4(4):280-285.
[8]程波利.運動在兒童哮喘防止管理中作用的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0:58.
[9]Onur E,Kabaro?lu C,Günay O,et al.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antioxidant status in asthmatic children[J].Allergol Immunopathol(Madr),2011,39(2):90-95.
[10]Wanrooij VH,Willeboordse M,Dompeling E,et al.Exercise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sthma:a systematic review[J].Br J Sports Med,2013,10(4):1-7.
[11]Farid R,Azad FJ,Atri AE,et al.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olerance of activity in asthmatic patients[J].Iran JAllergyAsthma Immunol,2005,4(3):133-138.
[12]Mendes FA,Gon?alves RC,Nunes MP,et al.Effects of aerobic training on psychosocial morbidity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asthm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hest,2010,138(2):331-337.
R725.6
B
1003—6350(2015)08—120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8.0433
2014-07-30)
張亞妹。E-mail:yamail27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