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波
(云浮市中醫院兒科,廣東 云浮 527300)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及其對血清中IL-6、IL-17表達水平的影響
白海波
(云浮市中醫院兒科,廣東 云浮 527300)
目的 觀察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并分析其治療前后患者血清中IL-6、IL-17表達水平。方法選擇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86例非感染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43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患兒則接受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血清IL-6、IL-17含量。結果(1)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4.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清IL-6水平為(7.93±1.04)pg/ml、IL-17水平為(8.03±0.74)pg/ml,明顯低于對照組水平[IL-6(11.52±2.17)pg/ml、IL-17(12.41±1.63)pg/ml,P<0.05];(3)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腹瀉停止時間[(2.14±0.42)d]、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02±0.57)d]、總住院時間[(4.72±0.84)d]亦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可以降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血清IL-6、IL-17水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非感染性腹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IL-6;IL-17
非感染性腹瀉是小兒最常見的腹瀉類型,多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糞便稀薄等,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兒營養不良及生長發育受限。腹瀉患兒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故對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基本治療方式是口服補液鹽,但是由于患兒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單純補液雖可避免患兒脫水休克,于疾病的轉歸作用卻不甚顯著[1]。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為四種腸道正常菌種的集合體,服用后可以補充腸道正常菌群數量,促進腸道菌群平衡的恢復,有助于病情的改善。IL-6是啟動抗菌炎癥反應的關鍵因子,IL-17可介導抗感染免疫,在抵抗腸道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IL-6及IL-17均是小兒非感染性腹瀉治療轉歸中的血清標志性指標。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及血清中IL-6、IL-17含量的差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小兒非感染性腹瀉患者28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制定的非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2],大便次數增多且呈蛋花湯樣或者稀水樣。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入組患者分為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和接受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治療的觀察組,每組各143例。觀察組患兒中男性76例,女性67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1.61±0.77)歲;輕度脫水41例,中度脫水70例,重度脫水32例,其中合并電解質紊亂31例,代謝性酸中毒17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74例,女性69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1.59±0.63)歲;輕度脫水43例,中度脫水69例,重度脫水33例,其中合并電解質紊亂29例,代謝性酸中毒16例。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臨床非感染性腹瀉常規藥物治療,具體如下:調整飲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少食多餐;每次腹瀉后口服補液鹽50~100 ml。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具體如下: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6個月以下患兒0.5 g/次,2次/d;0.5~1歲患兒1 g/次,2次/d;1歲以上患兒1 g/次,2~3次/d,以一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治療72 h內患兒大便次數、性狀等均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兒治療72 h內大便性狀及次數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但仍未恢復正常;無效:患兒治療72 h內大便特征及臨床癥狀均為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1)血清IL-6、IL-17含量:患兒接受治療前后抽取其外周靜脈血,采用酶標儀(賽默飛世爾公司,型號:芬蘭雷勃mk3)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IL-6、IL-17水平進行測定,具體步驟按照IL-6試劑盒(Elabscience公司,貨號E-ELN-H0102c)、IL-17試劑盒(Elabscience公司,貨號E-EL-H0105c)的說明進行。(2)治療相關時間:比較兩組患兒腹瀉停止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總住院時間等差異。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接受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4.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8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清IL-6、IL-17含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清IL-6、IL-17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接受治療后的血清IL-6、IL-17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比較(±s,pg/ml)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比較(±s,pg/ml)
觀察組(n=143)對照組(n=143)t值P值25.89±5.03 26.16±5.43 0.421>0.05 27.89±4.82 28.13±5.11 0.582>0.05 7.93±1.04 11.52±2.17 4.924<0.05 8.03±0.74 12.41±1.63 5.823<0.05
2.3 治療相關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接受治療后的腹瀉停止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總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治療相關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治療相關時間比較(±s,d)
觀察組(n=143)對照組(n=143)t值P值2.14±0.42 4.63±0.84 5.395<0.05 3.02±0.57 6.18±1.14 6.193<0.05 4.72±0.84 8.42±1.03 5.893<0.05
非感染性腹瀉是小兒多見腹瀉類型,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糞質稀薄,小兒嘔吐、發熱等,可以分為分泌性腹瀉、吸收不良性腹瀉、胃腸蠕動加速性腹瀉、滲出性腹瀉四類。小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完成、抵抗力較差,加上胃腸道功能較弱,當出現氣候變化或者喂養不當等情況時可引發非感染性腹瀉[3-4]。非感染性腹瀉不適用于臨床常規抗生素治療方案,若對腹瀉類型了解不足盲目使用抗生素可導致小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受損,造成菌群紊亂而加重病情。
非感染性腹瀉多數屬于自限性疾病,經過一定病程患兒病情可自行好轉,但是對于病情嚴重的患兒若不采取干預措施可出現明顯脫水癥狀,甚至可出現容量不足性休克[5]。因此臨床中對于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常規處理方法為調節飲食、口服補液鹽,使用益生菌顆粒等。目前已經有不少病例報道顯示小兒非感染性腹瀉在常規治療之下遷延不愈,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可見腹瀉對于患兒正常菌群及黏膜屏障的嚴重破壞作用,腸道微生態的失平衡狀態持續是非感染性腹瀉長時間不愈的根本原因[6-7]。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為新一代微生態活菌制劑,包含雙歧桿菌、糞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及臘樣芽胞桿菌,雙歧桿菌可使腸道內呈酸性環境,形成有效化學屏障發揮抗菌作用;臘樣芽胞桿菌可消耗腸道內兼性厭氧菌,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嗜酸乳桿菌可以分泌一系列抗生物素,減少毒素代謝物吸收[8]。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口服后可以補充小兒腸道的正常菌群數量,促進菌群平衡的重新恢復,進而促進腸道吸收、提升患兒免疫力[9]。上述研究中,我們對患兒接受不同治療方案后的整體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總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可見恢復腸道內菌群平衡可在減少毒素吸收的同時,增加腸道屏障作用,最終促使患兒病情的好轉。
IL-6、IL-17為小兒體內主要的細胞因子,IL-6是啟動抗菌炎癥反應的關鍵因子,具有強烈的致炎活性,在細菌感染時其水平可大幅上升[10]。IL-17在抵抗腸道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于炎癥部位募集中性粒細胞,介導抗感染免疫,在小兒腸道菌群紊亂自身抵抗力不足的情況下,IL-17介導腸道炎癥及免疫,其水平可出現急劇上升[11-12]。上述研究檢測了治療前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血清IL-6、IL-17水平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IL-17水平均大幅高于正常人,但是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IL-6、IL-17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可見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的使用最大程度的恢復了患兒的腸道菌群平衡,提升患兒自身抵抗能力,故IL-6、IL-17等炎性細胞因子水平隨之降低。
藥物起效時間及總治療時間的長短對于患兒的最終治療結局也具有決定性意義,患病時間過長、長時間營養無法有效補充可以導致患兒營養不良,且增加病情進展為感染性腹瀉的概率。而在上述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接受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時間及總體治療時間均大幅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足見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對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適用性及治療有效性。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常規用藥可以降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血清IL-6、IL-17水平,提高其臨床療效,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1]陳艷玲,李 薇,農鳳秋.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和蒙脫石散治療嬰幼兒腹瀉8 6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2):91-93.
[2]Vehreschild MJ,Vehreschild JJ,Hübel K,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Working Party (AGIHO)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GHO)[J].Ann Oncol,2013,24(5):1189-1202.
[3]武素娟.復方阿嗪米特、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多維顆粒聯合治療嬰幼兒癥狀性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3): 459-461.
[4]張利琴.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和蒙脫石散治療嬰幼兒腹瀉的臨床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8):964-966.
[5]Chordia P,MacArthur RD.Crofelemer,a novel agent for treatment of non-infectious diarrhea in HIV-infected persons[J].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7(7):591-600.
[6]吳立新,張聲生.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用藥對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達影響研究[J].重慶醫學, 2013,42(15):1703-1705.
[7]唐 軍,吳 臻.雙歧桿菌四聯活茵片預防嬰幼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4):44-46.
[8]Frampton JE.Crofelemer: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infectious diarrhoea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IV/AID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J].Drugs,2013,73(10):1121-1129.
[9]陳偉哲,周婉霞.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124例成人慢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28):136-138.
[10]李仙玉,關雪梅.注射用小兒復方氨基酸和水溶性維生素在重型秋季腹瀉中的應用[J].2008,10(8):1196-1198.
[11]Vasconcellos HL,Scaramuzzi K,Nascimento IP,et al.Generation of recombinant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and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expressing BfpA and intimin as vaccine vectors against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J].Vaccine,2012,30(41):5999-6005.
[12]呂改凝.探究四聯活菌腸溶膠囊治療慢性腹瀉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0):1655-1657.
R725.7
B
1003—6350(2015)08—121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8.0434
2014-09-29)
白海波。E-mail:stone527@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