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萍
摘 要: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是實現土地信息化管理和建設的迫切需求,是落實基礎圖件與項目成果的數字化管理、實現“一張圖”指導和管理平臺建設的要求。該文基于ArcGIS軟件平臺,在分析解讀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的規程與要求下,闡述了數據庫建設的內容與技術流程,列舉了數據檢查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及其處理方法,為同期開展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與模式參考,以促進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土地整治;ArcGIS;數據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 P2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6-127-03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Database for County-level
Yang Shaoping
(The First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database is an urgent need of land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and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database of maps and digital data management project results,achieving“a map” to guid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software platform of ArcG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regulations,states the content and construction flow of database,lists the errors and the methods of solution.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new thoughts and mode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database,promote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unty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ArcGIS;Database construction
土地整治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是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及審批的基本依據,是安排各類土地整治資金的重要依據,也是保障土地整治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根據《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和《縣、市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在編制各級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時,按照“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的要求,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建設相銜接,同步建設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推進土地整治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
1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內容及要求
1.1 建設內容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的內容包括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規劃要素,分為土地整治規劃的空間要素和非空間要素。空間要素包括土地整治潛力要素和土地整治規劃要素,非空間要素包括規劃文檔要素、規劃表格要素、規劃圖件要素,具體內容見表1[3]。
1.2 建設要求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數據類型繁多、結構復雜,為達到滿足用戶高效、便捷檢索與使用數據庫的目的,充分考慮今后規劃管理的需求,數據庫的建設總體應符合以下要求[1]:(1)按照一定的原則對數據進行科學的分類、分層;(2)符合行業標準,數據結構及其命名合理規范;(3)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及獨立性;(4)數據庫內容的動態性與可擴充性。
2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流程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流程主要分為: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及預處理、數據庫建立、數據庫檢查、成果編制和報批(圖1)。其中質量控制貫穿于工作的整個過程,如果數據庫不通過軟件檢查,需要進一步修改錯誤,最終達到成果報批的質量要求。
2.1 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是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的首要環節。主要收集已審批的土地整治規劃成果(包括文本、表格、圖件等)、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庫等資料,以及省、市(地、州)相關文件。
2.2 資料分析及預處理 資料分析主要是對前期從各部門收集到的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圖件資料的拓撲、格式、坐標和精度等,再分析規劃文、圖、表的數據一致性,同時還要根據省、市(地、州)下達的指標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指標分析。資料的預處理是對各部門成果格式進行處理,如果矢量數據不是ArcGIS格式,可以通過軟件轉換格式,再進行拓撲結構分析、字段整理、編碼規范化、代碼賦值、數據分層等工作。
2.3 數據庫建立 利用ArcGIS軟件,在基期數據的基礎上,編制各規劃要素,建立數據庫,在數據庫入庫前需要進行數據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2.3.1 對基礎圖層數據進行處理,提取土地整治規劃空間要素 以審批通過的土地整治規劃圖件為基礎,利用ArcGIS軟件按照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要求,提取土地整治規劃空間要素,形成土地整治規劃的矢量數據。矢量數據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潛力要素和土地整治規劃要素2個大類。
2.3.2 對土地整治規劃空間矢量數據進行檢查 依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要求,對矢量數據進行屬性檢查、圖形檢查、拓撲檢查等規范化處理,從而符合土地整治規劃規程的要求。
2.3.3 填寫非空間要素表格 從土地整治規劃的矢量數據中提取相關的圖層信息,按照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非空間要素屬性表填寫的要求進行填寫,確保空間屬性數據與表格數據的一致性。
2.3.4 生成土地整治規劃柵格數據 按照土地整治規劃圖件編制要求,生成土地整治規劃柵格數據。
2.3.5 編寫土地整治規劃文本及說明 按照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編寫土地整治規劃文本及說明。
2.3.6 生成元數據 按照《國土資源信息核心元數據標準》(TD/T 1016-2003)規定的內容生成土地整治規劃的元數據。文件名稱一般按照“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代碼metadata.XML”規則命名。
通過以上步驟,集合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的矢量數據、文檔數據、表格數據、元數據、柵格數據等,從而形成以空間圖形數據為基礎的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
2.4 數據庫檢查 采用國土資源部統一下發的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質量檢查軟件,對數據庫成果進行檢測、修改,進一步完善成果。根據國土資源部最新下發的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質檢軟件,數據庫檢查包括自動檢查和交互檢查。自動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完整性檢查、空間數據基本檢查、空間屬性數據標準符合性檢測、空間圖形數據檢查、表格數據檢查、圖數一致性檢查。交互檢查包括柵格矢量一致性檢查和指標一致性檢查。如果成果通過質檢,則數據庫成果可提交。如果成果沒有通過質檢,則需要對照據庫質量檢查結果記錄進行修改,直至數據庫達到要求為此。
3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中的常見錯誤處理
3.1 數據完整性錯誤 主要體現在數據完整性錯誤、圖層完整性、表格完整性錯誤。如質檢錯誤記錄提示“xxx缺失”、“冗余文件”等,應對照錯誤提示對數據作修改。對于冗余文件的修改,應注意不能簡單的將文件刪除,此類錯誤有可能是由于文件命名錯誤造成的。應對照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規程所要求的數據完整性進行修改。
3.2 圖表屬性結構一致性錯誤 主要體現在字段的缺失、字段多余、字段的類型、長度不一致。對于這類錯誤應對照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中空間要素屬性表結構和非空間要素屬性表結構所要求的進行修改。
3.3 圖數一致性錯誤 主要體現在矢量數據和表格數據的匯總面積一致性錯誤。對于這類錯誤應根據矢量數據面積匯總修改對應表格,面積誤差不超過0.01hm2。
3.4 空間矢量數據拓撲錯誤 主要是針對點、線、面圖層存在自相交、重疊等拓撲錯誤。面圖層重疊錯誤可以通過ArctToolbox數據管理工具進行修改,自相交可以通過Rapair Geometry 進行檢查修復[2]。
4 結語
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是滿足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整治數據的管理需求,是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補平衡等任務要求的實施性規劃,其數據庫建設是基于ArcGIS平臺建設的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通過數據轉換、數據整理、數據庫建立和數據檢查等工序,實現土地整治規劃成果信息的標準化,為國土部門的土地整治項目管理、信息決策提供便利[2]。本文依據縣級土地整治規劃規程,結合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庫實踐,總結了一套通用的數據庫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期能夠為同期開展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與模式參考,促進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旺彬,羅華艷,鐘韜.淺談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J].大眾科技,2014,177(16):23-27.
[2]劉慶鑫.基于ArcGIS的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77(16):23-27.
[3]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快開展市、縣級土地整治規劃數據庫建設的通知[Z].2014-05-2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