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金融機構中,一般的業務都是針對大型客戶,缺少支持小中企業、農村等小型事業發展的金融機構。隨著微型金融的發展,農村也慢慢建立起微型金融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然而微型金融在農村推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信用風險、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農村由于發展的道路較為閉塞,發展渠道不多,金融市場不穩定,微型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本文就農村微型金融面臨的發展現狀做出討論,并結合實際探討控制風險的措施方案。
關鍵詞:微型金融;農村經濟;風險防控
在我國,過去幾十年都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工業上,這使得農村人力、物力資源都向城市靠攏。在農村金融中,正規的金融機構少,機構形式較少,更是出現了農村信用社一枝獨秀的情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對農村建設微型金融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為農村金融事業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與物質支持。2005年,我國中央連續提出加快農村金融事業建立步伐,鼓勵農村建設小額機構,發展農村金融市場,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質量與水平。隨著農村微型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農村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活躍了農村的市場氛圍,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農村發展的腳步緩慢,人們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還有沒有完全解放,金融機構經營方式可能存在問題,農村微型金融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無論是在哪種經濟體系中,對風險的防控都是至關重要的,農村微型金融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只有將風險降到最低,切實保障人民利益與安全,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的力量,才能為農村微型金融事業的發展帶來人力與物力的雙向支持。
一、有關風險基本內容的闡述
1.農村微型金融風險的基本含義
一般而言,無論是哪種金融模式,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在農村微型金融結構中,風險的定義是指微型金融機構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時,由于市場的不穩定或金融活動本身的不確定導致金融機構的收益與預期收益產生偏差的可能性,并為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的損失。
2.農村微型金融風險的特征
農村微型金融與城市金融的發展特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也導致二者之間風險特征的不同。農村的發展較為落后,導致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極不完善,其金融風險大致呈現出以下幾點特征:
(1)農村微型金融面臨的風險比城市的更大
在農村,由于自身發展受限制,體制的不完善與制度的欠缺都給農村金融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且農村生活中的消息較為閉塞,交通手段不多,不同村落之間的往來較少,這也是金融機構面臨的另一風險問題。
(2)風險存在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首先,在微型金融機構中,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單筆成交的數目可能較少,使得被忽略的可能性較大;其次,農村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許多制度還存在一定的紕漏,可能會出現“鉆空子”的行為;最后,農村的金融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其風險之一,沒有專業的管理,也就缺乏防控風險的意識,可能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3)風險具有較強的“感染性”
在農村,人們的整體素質不高,容易受某一行為的影響。且農村的消息傳播途徑較少,農民更是容易產生從眾的心理,當某一人出現不守信譽時,可能會有人效仿,導致金融機構遭遇更多的風險。
二、我國農村微型金融存在的風險問題初探
在農村建立微型金融機構,雖然能為當地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但是也存在了一定的風險性,可能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損失。這些風險主要是由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監管系統欠缺等問題造成的。下面,我們就農村微型金融存在的風險進行相應的探討。
1.監管體系的缺失
監管可以說是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的關鍵因素。而農村由于發展落后,在金融市場方面的監管十分松懈。市場監管我們具體可以從立法與體系兩方面來討論。
(1)缺乏專門監督的法律法規
由于農村發展進程較為緩慢,消息傳播速度明顯不如城市,對于金融市場的監控管理意識也較為薄弱。農村微型金融市場面臨的首要風險就是法律、制度的缺乏。在農村推行設立金融機構,沒有明確的市場準入、業務操作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且在我國的相關立法中,也缺少針對農村微型金融發展的專門法規,這使得農村金融建設如同無頭蒼蠅一樣,既缺少控制,又沒有專業指導,最終導致農村微型金融市場的混亂。
(2)監管體系如同虛設
就目前而言,我國實行的監管體制仍是遵守著“分業監管、分工協作”的準則,這種分工式的監管體制在趨于混合經營的現代社會已經顯得有些落后。農村金融的發展模式是以央行為中心,再結合其他政府部門實行金融行業的監督,這種監管模式的界限劃分十分不明確,不利于各部門協作監管,可能會導致重復監管或無人監管的問題。而我國農村微型金融發展體制本就不完善,在這種監管體系下更是增大了其經營風險。
2.信用風險擴大
在農村微型金融機構的運營中,信用風險仍是影響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大因素。農村村民的整體素質不高,又由于信用監控的制度不完善,造成一系列貸款不還、信用卡不還的情況。從另一方面來說,農村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所缺乏,在發放貸款時可能會出現信息作假、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而在農村,對貸款全過程的監控與披露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使得信用風險越來越成為農村微型金融機構面臨的大難題。
3.農村微型金融機構推行了金融業務較為單一
我國農村微型金融機構主要推行的業務是貸款業務,其他保險類、儲蓄類、基金類的產品則少之又少,從而導致微型金融機構長期缺乏資金儲備,利潤來源較少,機構規模擴大的難度大。單一的金融產品帶來的業務少,利潤少,使得機構的生存難以為繼。
三、我國農村微型金融的風險防控措施
在上文中,我們初步了解了我國農村微型金融發展中面臨的風險問題,相對于風險來說,更重要的是解決方案。好的解決措施對解決我國微型金融風險防控問題、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全完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們就如何防范微型金融風險做出初步的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制度
(1)完善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的建立可以說對金融市場起著直接的監管作用。在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的建設的同時,要完善管理市場的法律法規,并明確法律在市場中的地位。建設相關的配套制度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微型金融機構建設的門檻,擴寬民間資本進入市場的渠道;二是放寬業務規劃制度,適當允許異地資金進入市場,從而促進機構發展;三是完善金融機構的推出機制,適當減少政府干預金融業務。法律法規的建設應當為微型金融的建立以發展提供一個發展的框架,設立發展模式,并且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2)明確管理職責,細化監管分類
監管職責劃分制度不科學是微型管理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政府及各類監管部門應嚴格按照政府規定,完善各自監管職能區分,劃定管理范圍,避免出現違法跨級跨界管理,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2.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完善信用管理是微型金融機構必然選擇,只有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加強信用監控,才能為微型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保障。我們具體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對其進行完善。
(1)使用統一的信用管理體系,引進先進的信用風險防控體系
完善信用體系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統一授信管理模式。在金融機構進行授信時,必須對客戶進行信用水平調研,充分了解其信用情況,并根據客戶的申請授信額來對客戶的還款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提高金融機構的授信效率,降低授信風險;二是通過引進先進的信用管理制度來對客戶的信用值進行管理。農村微型金融市場要不斷完善市場布局,可以適當引進科學的管理制度,建立與當地發展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完善信用管理體系、
(2)加強貸款過程的監控及信息披露
在完善市場機制的同時,也要完善內部管理。農村微型金融機構也要不斷加強機構操作的透明度,減少因內部管理出現問題而造成的風險。在貸款過程中,更要加強對其的全程監控制度,避免弄虛作假。有監督就要有懲罰,如監督部門一旦發現沒有完全遵守法則的金融機構,必須對其進行警告或處罰,甚至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嚴格的監控管理制度不僅能清理市場環境,而且也能整治金融行業中的不良風氣。
3.促進微型金融機構的服務產品向多元化發展
我國的微型金融一般出現在較為落后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資源較為貧乏,人們的資產也不多,使得金融機構推出的業務與服務項目也不多。金融機構應當促進自身的業務朝著多元化發展,并通過多種擔保方式來降低營業風險。金融機構可適當開發金融產品、保險業務、基金管理等服務,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去新的活力,為其發展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
四、結語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風險防控、監督等方面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完善。風險的防控是金融市場的關鍵點,需要多方協作,共同努力,從而促進我國農村的發展,帶動地區經濟,完善國內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劉進寶,何廣文.中國農村中小型金融機構風險度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2011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下降統計分析[DB/OL].中國報告網,2011-08-12..
作者簡介:祝龍(1988.07- ),男,漢族,河北衡水,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投資,碩士,北大方正物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