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呈現不斷的發展上升階段。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始終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這一基本原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時代的變化,要想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就要與時俱進的對各經濟成分進行適當的調整,明確其發展方向,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出力。
一、國營經濟的調整及發展方向
1.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以國營經濟為主導
首先,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其次,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很多基礎設施的承建是全國人民共同籌備、建設起來的。具有很強的民主性。在我國,除非是一些特別大的項目或者工程,為了安全起見,在工程開始的時候國家起頭,組織相關人員制定出好的活動方案、工程策劃等然后在慢慢的交給人民去做,才能很好的辦起來。例如:西氣東送、南水北調等一些非常重要的,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對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由于項目自身建設難度較大、投入的物力、財力、人力較多只能由國家來辦。再次,只有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才能防止和避免在經濟建設中的盲目性和自發性。最后,只有在一些關于國家的安危、人民生活、社會中的項目國家會實行經濟壟斷,以保護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全。這樣的領域主要包括一些軍事行業、國家貨幣、我國的科技領域、還有文化傳播領域等特殊領域保持壟斷地位,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安定。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國營經濟為主導,既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也完全符合客觀經濟規律。
2.國有經濟要集中力量發展一些大型企業
縱觀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實力,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強不強主要看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大型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實力的強弱。到目前為止,我國現有的一些大中型企業水平還不夠高,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管理方法也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就目前我國的經濟情況來看,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占領一席之地僅僅靠企業本身的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國家的參與。國有經濟給企業提供一些資金、技術、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只要這樣才能使企業在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競爭壓力較大、十分專業的領域有所發展。縱觀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我國僅有的幾個有實力的行業也就只有電子、石油、機械制造、建設領域。
3.國有經濟要加大在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
高新技術是產業結構升級后的新興部門,如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這些新興部門對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高科技領域逐漸對經濟起到帶動的作用。與此同時,它的發展也給其他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對我國經濟的長遠、穩定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但是這些高新技術產業早期投資大、風險大,我國的國有資本一直以來是為我國的社會服務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并且引領我國的經濟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我國國營資本的發展方向。
二、私營經濟的調整及發展方向
1.進行產權改革
產權改革就是在企業從一開始就應該按照政企分開、產權明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模式來建立。市場競爭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企業生存的法則。因此,私營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產權改革的相關要求進行企業的改制和建設,為了防止企業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被市場變化淘汰,為了幫助企業能夠更好的了解當前的社會發展動態和,社會的需求。從而準確的掌握市場的情況,在競爭中不斷的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權改革,一切企業都處于平等的起跑線上,都同政府機構分開,都只是“遵守法律,照章納稅”,既不受政府機構的直接管轄,又不接受政府機構對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此外,通過產權改革,一切企業都承擔風險,自負盈虧,企業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會增強。
2.融資方式的轉變
從融資方式來看,私營經濟要從不規范的融資走向規范的融資,即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的融資方式。今后要走直接融資,即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路子。其具體途徑有:把自己改造成股份公司;對即將上市的公司參股;或協議收購股份公司,以達到送配股的融資目的。在未來上市的公司審批中,私營企業的上市戶數會進一步增加,其股市份額也會進一步擴大。
3.產業結構和行業分布合理調整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才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的數量也會逐漸的增多。目前,很多企業看到了這一發展的契機,紛紛開始向高新技術行業發展,并且隨著我國競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就業。據有關數據報道:目前,我國共有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其中擁有大批的留學生僅廣東省就吸納了2000多名留學生。并且隨著我國對私企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國的私企有許多開始轉向從事進出口方面的貿易事業。在企業的產業結構上,將逐漸發展向第三產業為主導的方向不斷改進、發展。
4.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不斷學習國外的企業管理方法,去糟取精,同時還要注意結合公司自己的發展情況,建立一個更適合本公司的管理模式。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私營企業最大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而對企業的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在崗培訓和學習,而且還要制定企業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僅要約束員工還要約束管理層。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的優化企業內部的人員機制,私營企業在發展中要注意避免家庭式管理模式的影響。這種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發展會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并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單純的國有經濟和獨立的私企都會漸漸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混合模式的企業。這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當然,無論國有經濟還是私營經濟,他們的健康、有序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管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著一個調控者的角色,要為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給雙方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兩者在良性的競爭與調整中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