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提到,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屬于壟斷行為,究竟什么是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呢?《反壟斷法》并沒有具體定義,這里我結合我們現階段的做法,以及國外的一些經驗,給大家做一些分享。
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橫向集中,二是縱向集中,三是混合集中。
首先看橫向集中,是指相同或者相似產品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通過并購活動成為一個統一的競爭體。這種合并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規模經濟,降低單位產品成本,但會減少甚至消滅競爭者。因此會受到嚴格限制。舉個例子,剛才我們提到超市、便利店都是有一定輻射范圍的,在一定范圍內,有四家競爭者要進行合并,就叫橫向集中。
橫向集中之后,有可能產生單邊效應或協調效應。比如在這個范圍內只有四家經營者,合并成一家了,價格等市場交易條件都是這一家說了算,一家獨大,這就是單邊效應。
如果說,在這個范圍內的四家經營者兩兩合并,最后成了兩家,市場就不是一家說了算,為什么呢?要是一家提價,另外一家不提價,那所有的顧客都跑到另外一家。所以兩家要協調,或者明示、暗示的商量一下,兩家同時抬高商品價格。這就叫協調效應。
給大家舉一個案例,2011年佩內洛普收購薩維奧。在這個案件中,收購方佩內洛普是專為此次交易成立的工具公司。佩內洛普的全資控股股東Alpha Private Equity Fund V (簡稱Alpha V)是一家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烏斯特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烏斯特)27.9%的股份,是烏斯特的第一大股東。被收購方薩維奧是一家紡織機械生產商,主要生產自動絡筒機、自動絡筒機電子清紗器、轉杯紡紗機和倍捻機等產品。絡菲兄弟有限公司(簡稱絡菲)是薩維奧的全資子公司。
自動絡筒機電子清紗器市場高度集中,烏斯特和絡菲是全球僅有的兩家自動絡筒機電子清紗器制造商,2010年在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52.3%和47.7%,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與此類似。如果兩家合并之后,就可能產生單邊效應。
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因素,對此項經營者集中進行了審查,深入分析了此項經營者集中對市場競爭的影響,認為其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不利影響。
最后商務部決定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此項集中,要求Alpha V的母公司自審查決定起6個月內將其持有烏斯特的股份轉讓給獨立第三方。賣掉之后,第三方和母公司就沒有關聯關系,而是成了兩家競爭體。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橫向集中案例。
縱向集中,也稱垂直合并。是指相同產品而處于不同生產階段的企業間的合并,比如處于上下游的制造、銷售企業的合并。這種合并可以穩定供應方的銷售渠道,也可以穩定購買方的原材料來源,從而節約交易費用。但會造成封鎖市場的可能性,即可能減少未參與合并企業的交易機會。
合并之前,供應商是針對所有下游用戶的,合并之后,只賣給其下游的經營者或者銷售商,就封鎖了對競爭對手的供應。如果下游的競爭對手不能獲得原材料,或者獲得原材料的價格過高,成本就會提高,產品價格自然也會提高,這樣就會減小對合并后企業的競爭壓力。合并方的競爭壓力減小,成本空間就會變大,就有可能造成價格提高、產品質量下降,最終對消費者產生不利影響。
供應封鎖實際上是市場上游交易方占有下游交易方,或者是原材料供應商,或者是零部件供應商,拒絕給參與競爭的下游銷售方提供相應的原材料。我們在審核的過程中就要事先看一看,該項經營者集中有沒有可能造成縱向的封鎖。
反過來看,縱向合并后,下游交易方只從上游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比較低的成本,可以產生規模化效益,而其他供應商的生產銷售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生產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從而賣給其他下游企業的價格就會高。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必然又會造成產品價格提高,從而對消費者產生不利影響。
2009年,美國通用汽車收購德爾福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縱向合并的案例。通用汽車在全球和中國汽車市場具有領先地位,德爾福在全球和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具有領先地位和增長態勢。通用汽車與德爾福沒有橫向重疊,在上下游市場存在縱向關系。
并購之后,德爾福的產品如果只賣給通用汽車,或者以高價賣給其他汽車生產商,這樣對國內其他汽車制造企業的供貨穩定性、價格和質量可能帶來不利影響。而通用汽車未來可能增加對德爾福汽車零部件的采購,提高國內其他零部件企業進入通用汽車采購渠道的難度,使國內其他零部件企業和德爾福相比處于不利地位。
對此,商務部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此項經營者集中,其條件包括:通用和德爾福保證德爾福繼續向國內汽車廠商無歧視地供貨;保證德爾福應客戶的合法要求,配合客戶平穩地轉換供應商,不得提高轉換成本;通用汽車應對汽車零部件采購堅持多源供應和非歧視原則等。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把具有和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都定義為壟斷行為的原因。如果等壟斷行為發生后我們再對合并后的企業進行處理,成本將會非常高。從節約社會成本的角度來說,還是要通過附加限制性條件來防止可能產生的不良競爭。
混合集中,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來自完全不同的市場,即它們既不是橫向的競爭者,又不存在上下游的買賣關系。混和集中會產生三個效應——捆綁效應、組合效應、交叉補貼。
剛才講了生產礦泉水和生產筆記本電腦的兩個企業,假如要合并的話,完全是一個混合集中,兩者沒有任何關系。當然,如果兩家企業有一些關系,但是又不是上下游,就會產生限制競爭的效果。
舉一個捆綁效應的典型例子,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可口可樂主要生產碳酸飲料,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場地位;匯源主要生產果汁,是中國最大的果汁制造商。雙方屬于相鄰市場,沒有直接的關系。
但是并購之后,可口可樂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軟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綁銷售果汁飲料,或者設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條件,集中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爭,對其他果汁飲料企業產生排除、限制競爭效果,進而損害飲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可口可樂能把自己在碳酸飲料市場的主導地位傳導到果汁飲料市場。
這就是捆綁效應。原來不相關的兩種產品,利用傳統的優勢地位進行捆綁銷售。鑒于參與集中的經營者沒有提供充足的證據證明集中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于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在規定的時間內,可口可樂公司也沒有提出可行的減少不利影響的解決方案,因此,決定禁止此項經營者集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