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香,鄭志昂
(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口腔科1、檢驗科2,海南 三亞 572000)
·經驗交流·
牙周炎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及血脂代謝變化分析
黃 香1,鄭志昂2
(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口腔科1、檢驗科2,海南 三亞 572000)
目的 探討牙周炎對患者的炎癥因子和血脂代謝的影響。方法選取口腔門診患者80例,其中以牙周炎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牙周健康者40例作為對照組,分別收集所有受試者空腹靜脈血10 ml,檢測總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腫瘤壞死因子β(TNF-β),觀察兩組受試者的血清炎癥因子及血脂代謝差異。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受試者各項檢測指標分別為TC(5.1±0.41)mmol/L vs(4.6±0.3)mmol/L、TG(1.8±0.12)mmol/Lvs(1.5±0.1)mmol/L、LDL-C(2.8±0.81)mmol/Lvs(2.2±0.6)mmol/L、HDL-C(1.2±0.19)mmol/L vs(1.8±0.1)mmol/L、CRP(15.6±3.8)μg/ml vs(5.4±2.1)μg/ml、IL-6(33.5±0.5)pg/ml vs(15.9±4.7)pg/ml、TNF-α(25.7±4.4)ng/ml vs(7.8±1.6)ng/ml、TNF-β(11.7±2.7)vs(0.8±0.1)pg/ml,兩組除了TC、TG外,各指標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牙周炎患者具有血清炎癥因子及血脂代謝水平異常的可能。
牙周炎;炎癥因子;脂代謝
隨著我國老齡社會的到來,牙周炎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日益危害人類的口腔健康[1]。牙周炎除了給口腔造成健康影響外,還能加速心臟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2],同時血漿中細胞因子水平的增加,還可導致感染相關的慢性疾病的加重[3]。本文旨在探討牙周炎對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及血脂代謝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來我院口腔科門診患者共計80例,其中以牙周炎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平均年齡(41.2±11.3)歲,男性32例,女性8例;牙周健康者40例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39.2±9.4)歲,男性30例,女性10例。兩組人員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觀察組:符合慢性牙周炎(中、重度)診斷標準[4];(2)對照組:全口牙齒無附著喪失,出血指數大于2的位點不超過5%,全口腔未見出血指數>4的位點。
1.3 排除標準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孕婦;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各種急性、慢性感染;糖尿病、高血壓、脂代謝異常者。
1.4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清晨抽取所有受試者空腹時的肘部靜脈血10 ml進行血清生化項目檢測。檢測項目分別為總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C-反應蛋白(CRP)。TC和TG用酶比色法測定;LDL-C和HDL-C采用選擇性清除法,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P-W350型酶鏈反應分析儀檢測牙齦組織中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腫瘤壞死因子-β(TNF-β),項目檢測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完成。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除了TC、TG外,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除了HDL-C低于對照組外,LDL-C、CRP、IL-6、TNF-α和TNF-β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受試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TC(mmol/L) 5.1±0.41 4.6±0.3 6.8. >0.05 TG(mmol/L) 1.8±0.12 1.5±0.1 7.0 >0.05 LDL-C(mmol/L) 2.8±0.81 2.2±0.6 8.6<0.05 HDL-C(mmol/L) 1.2±0.19 1.8±0.1 8.7<0.05 CRP(μg/ml) 15.6±3.8 5.4±2.1 10.1<0.01 IL-6(pg/ml) 33.5±0.5 15.9±4.7 10.9<0.01 TNF-α(ng/ml) 25.7±4.4 7.8±1.6 11.3<0.01 TNF-β(pg/ml) 11.7±2.7 0.8±0.1 10.8<0.01
牙周炎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關聯已越來越被臨床醫師所重視,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牙周炎的發病率偏高,牙周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和炎癥損傷,除了對牙周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害,對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危害也不容小覷。有研究表明,中重度牙周炎與冠心病呈中等強度相關,可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同時,冠心病也可能加重牙周炎的炎癥過程,兩者相互影響和促進[1]。
HDL-C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呈負相關[5],我們發現觀察組的HDL-C要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可能因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內的細菌及其致毒成分脂多糖可降低HDL-C在血中的濃度,使HDL代謝膽固醇的量減少,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能力降低,進而可能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CRP是公認的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6],在本次研究中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CRP可能是牙周炎與冠心病之間的重要中介,可以作為監測冠心病預后的指標[7-9]。牙周炎患者血清中高CRP表達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在動脈粥樣硬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有研究顯示,牙周感染產生的炎癥介質可刺激肝臟合成并分泌CRP等多種物質,使CRP水平升高并引發全身炎癥反應[5]。
牙周組織的破壞除了致病菌的直接作用外,宿主的遲發型變態反應也是造成組織破壞的重要原因。遲發型變態反應可使組織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其中IL-6、TNF-α等與骨質的吸收與破壞有關[10]。IL-6[9]是一種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可以調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在炎癥和組織損傷中起重要作用。IL-6可誘導成骨細胞產生破骨分化因子,促進骨吸收。TNF[11]具有多種生物學,同屬于炎癥因子,可通過多種機制誘導炎癥的發生,同時可促進冠狀動脈痙攣,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本研究發現牙周炎患者組的IL-6、TNF-α等炎性因子要高于牙周健康組,可能因為牙周炎是由口腔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使血清中炎癥因子的水平升高[10],而這些進入血液循環的炎癥因子,可以導致血清中相關因子的水平升高。
由此可見,牙周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謝水平的升高,提示我們在牙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對全身系統性疾病加以控制,特別是冠心病的防治。同時,牙周炎癥的持續存在也可能加重全身疾病的進程,因此,對于牙周炎癥也需要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從而促進全身的健康。
[1]黃寒梅,王勤濤,閏永平.牙周病和冠心病相互關系的臨床問卷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13(4):215-221.
[2]孟培松,魏忠敏,白雪峰,等.牙周病和冠心病相互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2,10(4):448-457.
[3]徐國超.牙周炎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13(9):489-491.
[4]曹采方.牙周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24-225.
[5]吳 婷,孫欽峰,楊丕山,等.慢性牙周炎與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含量及其作用的相關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0,45 (5):265-268.
[6]羅虹藝.牙周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0,30(10):614-615.
[7]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1-32.
[8]劉 娟,吳亞菲,丁 一,等.中、重度牙周炎與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比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4,44(3): 150-154.
[9]歐陽翔英.牙周疾病與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0(1):112-115.
[10]Noack B,Genco RJ,Trevisan M.Periodontal infections contribute to elevated systemic C-reactive protein level[J].J Periodontol, 2001,72(9):1221-1227.
[11]張源明,鐘良軍,何秉賢,等.冠心病和慢性牙周炎相關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27(3):256-259.
R781.4+2
B
1003—6350(2015)18—279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8.1018
2014-10-20)
黃 香。E-mail:511684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