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貽
(海南省中醫院內科,海南 海口 570203)
三白理腸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120例效果觀察
黃新貽
(海南省中醫院內科,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 觀察三白理腸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內科門診治療的12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隨機對照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柳氮磺胺嘧啶治療,觀察組采用三白理腸湯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治療3個月。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和復發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3.33%;對照組有13例復發,復發率為21.67%。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白理腸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優于西藥,其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的發展,還有利于降低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潰瘍性結腸炎;三白理腸湯;臨床療效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其誘發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壓力過大、自身免疫力下降有關,患者發病期間往往伴隨便血、胃腸反應等,隨著疾病的發展還可能累及其他組織。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西藥治療,但停藥后疾病復發率相對較高。筆者近年來應用三白理腸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①臨床表現為持續型或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血便、腹痛、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②纖維結腸鏡檢表現為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或消失、充血、水腫、易脆、出血及膿性分泌物附著,亦常見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病變明顯處可見彌漫性、多發性糜爛或潰瘍。③年齡18~65歲。
1.2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的并發癥,如腸癌、腸出血、腸梗阻等疾病者;②合并有心、肝、腎等全身其他重大系統性疾病者;③過敏體質或對柳氮磺胺嘧啶等過敏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3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門診治療且符合以上納入和排除標準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20例,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齡18~61歲,平均(41.06±2.11)歲;病程2個月至11年,平均(5.26±1.09)年。其中26例為初發型(指無既往史而首次發作者),57例為復發型(指患者癥狀經治療后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與發作期交替),37例為持續型(指患者首次發作后常持續有輕重不等的腹瀉,間斷血便或膿血便,腹痛等癥狀)。采用隨機對照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采用柳氮磺胺嘧啶(生產企業:上海信誼天平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557)治療,每次口服1克,每天用藥3次。觀察組患者采用三白理腸湯治療,藥物組成:白頭翁20 g,白芍20 g,白術15 g,敗醬草20 g,生甘草10 g,陳皮10 g,防風10 g,柴胡10 g,茯苓10 g,用水煎煮,早晚于餐前服用150 ml,1 d/劑。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治療3個月。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有關藥物和治療方法,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1.5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中醫外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近期痊愈:腹痛、腹瀉、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臨床癥狀消失,纖維結腸鏡復查結果黏膜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有效:臨床癥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黏膜輕度炎癥反應及部分假息肉形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結腸鏡檢查無改善。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隨訪情況 隨訪1年,觀察組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3.33%。對照組有13例復發,復發率為21.67%。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3,P<0.05)。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患者入院治療期間往往會并發多種不適癥狀,可能影響其預后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常取柳氮磺胺嘧啶治療,雖然能夠控制疾病的發展,但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部分患者會伴隨出現不良用藥反應,停藥后疾病復發率相對較高[4]。基于此,臨床必須探尋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開展臨床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祖國醫學“泄瀉”、“痢疾”等病的范疇,《醫方考》云:“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本病病位在腸,與肝脾關系密切,與外邪入侵、肝脾受損、腸道阻塞存在直接關系,臨床可遵循祛邪、健脾等原則開展臨床治療[5]。三白理腸湯方中主要由白頭翁、白芍、白術、敗醬草、生甘草、陳皮、防風、柴胡、茯苓等藥物組成,方用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痢疾、泄瀉為患,不論虛實,腸中總有滯,故用敗醬草清熱祛瘀排膿;兩藥合用清熱解毒、清腸、涼血止痢之功著;白術、茯苓補脾燥濕健運,防白頭翁、敗醬草寒涼攻伐脾胃,使祛邪不傷正,且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以復發型和持續型為多見,病情反復遷延日久,必損傷脾胃,方中白術、茯苓合用以健脾止瀉;白芍養血柔肝,和里緩急而止腹痛;陳皮理氣醒脾以調中止嘔;防風散肝舒脾;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清腸行氣導滯、疏肝健脾以止痛瀉。取諸藥煎煮治療期間,能夠有效緩解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復發率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提示三白理腸湯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學者對比研分析中藥和西藥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情況,發現中藥組遠期療效較西藥組高,復發率較西藥組低[6],本研究結果與其相符。
綜上所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入院后,取三白理腸湯開展臨床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發展,還有利于提高預后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謝 艷,魏 兵,歐陽故.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癥狀評分[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9):559-560.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33.
[3]于明明.健脾補腎湯維持緩解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4]李淑英,陳 婉,楊佐琴,等.健脾疏肝煎治療肝郁脾虛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1):36-38.
[5]岑柏春.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36例[J].河南中醫,2012(3):323-324.
[6]Brodszki J,L?nne T,Marsál K,et al.Impaired vascular growth in late adolescence after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Circulation,2005,111(20):2623-2628.
R574.62
B
1003—6350(2015)06—088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6.0315
2014-08-15)
黃新貽。E-mail:340174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