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倫,李嬌紅,周 菲,歐貽斌,郭仁義
(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
范天倫,李嬌紅,周 菲,歐貽斌,郭仁義
(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探討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將10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由護士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并實施康復護理,觀察組由護士與康復治療師共同商討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康復治療師下達病房康復延伸治療處方,由康復護士在病房實施,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2周末、4周末均進行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同時進行康復護理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康復效果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入院時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與組內治療前后的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病房康復延伸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
康復延伸;腦卒中;病房;運動功能;康復護理計劃
病房康復延伸治療是指患者在常規的康復治療時間外,由護士在病房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1]。康復病區與一般病區不同,一般病區注重患者的臨床護理,而康復病區除了關注患者的臨床護理外,更注重患者的康復治療,患者在康復治療室時間短,大部分時間呆在病房,康復效果不夠理想。故現代康復醫學認為,康復護理是康復治療的延續,能較好督促、指導患者進行康復強化鍛煉,使患者盡早全面康復。近年來,我科實行康復小組工作模式,由康復護士與康復治療師共同商討制定患者的康復護理計劃,康復治療師下達病房康復延伸治療處方,康復護士實施康復護理的工作方式,對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康復整體護理,經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康復醫學科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標準[2],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42~82歲,平均(58.3±8.9)歲。觀察組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齡39~81歲,平均(53.3±13.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24 h內進行評估,自行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并實施,與治療師無溝通。
1.2.2 觀察組 由康復護士在患者入院24 h內進行評估,與治療師共同商討制定康復護理計劃,治療師下達病房康復延伸治療處方,康復護士將延伸項目轉抄致康復執行單上,掛在患者床旁,告知患者重點訓練的項目,執行后護士簽名,并監督、指導、檢查患者進行康復延伸鞏固訓練,康復小組每周召開康復評定會,針對康復效果,動態調整訓練計劃。
1.3 評定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2周末和4周末進行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rating scale,FMA)[3]評分,同時在治療2周末、4周末計算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進行康復護理評價(目標達成率計算公式:實際達成數/目標數×100%)。用FMA評分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2.1 患者組間與組內的F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MA評分均明顯增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末與4周末FMA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末與4周末FMA評分比較(±s)
注:a對照組治療2周末與治療前比較,t=2.614,P<0.05;b對照組治療4周末與治療前比較,t=3.632,P<0.05;c觀察組治療2周末與治療前比較,t=2.931,P<0.05;d觀察組治療4周末與治療前比較,t=5.148,P<0.05;e對照組治療4周末與治療2周末比較,t=5.516,P<0.05;f觀察組治療4周末與2周末的比較,t=6.462,P<0.05。
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0 50 19.09±1.12 20.11±1.16 1.872>0.05 29.53±1.75a35.49±1.52c4.631<0.05 45.36±17.78be56.77±14.65df8.956<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2周末和4周末的康復護理目標達成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預期目標達成率均為100%,治療2周末、4周末,對照組分別有6例和34例達到康復護理目標,目標達成率分別為12%與68%;觀察組分別有15例和45例達到康復護理目標,目標達成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30%與90%;兩組患者的目標達成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房康復治療對機體產生生理刺激,促進血管與神經的修復與再生,使沒有發揮作用的神經亞細胞發揮代償功能與重組,有利于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只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即可行康復治療[4-6]。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應以建立隨意和協調的正常運動為目的,僅靠自身的恢復過程是不夠的,采用系統性康復訓練目的是促進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7]。患者在病房空余時間較為充足,利用并實施病房康復延伸治療是推崇的康復護理工作模式,目前國內各大醫院已在推行。近年來,我科設立康復護士,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協助患者的康復訓練,鞏固康復效果,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反饋,及時調整康復治療方法,為患者的全面康復起到一個橋梁和紐帶的作用[8]。病房康復延伸治療是康復治療在病房的繼續,強化了盡早實現康復的目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資料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均有改善;經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有明顯提高,FMA評分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均有顯著改善,統計分析有顯著性差異,表明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疾病的演變,對照組患者FMA評分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有所提高,但這種進步提高較為局限。病房康復延伸治療是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提高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對患者進行優質的康復鍛煉護理,鞏固康復治療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在本研究中,經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干預后,可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有效縮短了患者功能恢復的時間,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減輕社會、家庭的負擔,使患者能夠早日回歸家庭,重返社會。
總之,病房康復延伸治療能夠提高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及康復護理目標達成率,有推廣使用價值。
[1]商艷萍,劉小芳.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ADL提高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2):2361.
[2]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范振華,周士枋.實用康復醫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l998: 490-491.
[4]宋成忠,崔愛慶,李義召,等.超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7):1165.
[5]張茂蓮.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2006,27(7): 41-42.
[6]Dietrichs E.Brain plasticity after stroke-implications for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J].Tidsskr Nor Laegeforen,2007,127(9):1228-1231.
[7]詹 霞,遲相林,郭兆榮,等.不同時間強度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療效比較[J].中國康復,2008,23(2): 85-86.
[8]李卉梅,劉小芳.康復護理功能延伸指導工作模式的探討[S].中國康復護理學術高峰論壇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 2012:56-59.
R743.33
B
1003—6350(2015)10—155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0.0558
2014-07-16)
范天倫。E-mail:fantianlun3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