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俊霞,張 艷,張偉航,張 虎,宋文植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口腔科,吉林 長春 130031)
IPS e.max全瓷貼面修復氟斑牙臨床療效觀察
宮俊霞,張 艷,張偉航,張 虎,宋文植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口腔科,吉林 長春 130031)
目的 評價IPS e.max瓷貼面修復氟斑牙的臨床效果。方法應用IPS e.max全瓷貼面修復氟斑牙18例,共用54個瓷貼面進行前牙美學修復,貼面粘結后2周及6個月、12個月、24個月復查,應用改良Ryge標準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兩年后修復體適合性為91.30%,修復體完整度為95.65%,瓷貼面顏色穩定,牙齦刺激小,修復效果滿意。結論IPS e.max全瓷貼面修復是一種可靠的、理想的氟斑牙前牙美學修復方式。
瓷貼面;氟斑牙;美學修復
全瓷貼面是伴隨全瓷材料和粘接材料技術進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瓷修復體,是近年義齒美學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1-2],作為一種保留性修復手段,它在保存活髓前提下少量磨牙或不磨牙,采用粘接技術使瓷修復材料粘結覆蓋于患牙表面,恢復患牙正常形態功能以及改善患牙表面色澤,因其修復效果卓越美觀、破壞牙體組織少、牙髓刺激小等優勢受到廣大患者歡迎,成為義齒美學修復的熱點和研究方向[3-4]。本文對應用IPS e.max鑄瓷貼面進行氟斑牙美學修復1~2年的病例做一臨床總結和評價。
1.1 一般資料 選擇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因氟斑牙要求進行前牙美學修復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齡17~58歲。前牙區伴齲壞或存在天然間隙的患者7例。共用54個貼面修復,本研究病例均為修復完成1年以上,其中6例25個貼面完成超過2年。
1.2 治療前準備 ①制取診斷模型及制作診斷蠟型;②牙體、牙周治療:治療齲病及牙髓、根尖病變,去除原有修復體,治療牙齦炎;③拍攝患牙修復前照片。
1.3 儀器設備 金霸王瓷貼面預備套裝、金剛砂條(康得公司);Belport公司GINGI-PAK排齦線;硅橡膠印模材(DMEM公司);Heraeus人造石;IPS e.max鑄瓷系統(Ivoclar公司),Varolink veneer瓷貼面粘接系統(Ivoclar vivdent公司),3M臨時冠材料,登泰克流體樹脂。
1.4 臨床操作 牙體預備分三型:開窗型、對接型、包繞型[5-6]。不需調整切端長度的采用開窗型,牙冠切端較薄或需調整切端長度者用對接型,尖牙采用包繞型。唇面釉質層先用三輪車針橫向磨出0.5~0.8 mm定位溝,再用柱狀車針均勻磨除,頸緣預備前置入排齦線,制備齦上近齦緣處、淺凹槽形邊緣,5顆死髓牙牙體變色者齦緣位于齦下0.5 mm,鄰面邊緣預備置于接觸點唇側,齲壞或有鄰間隙者牙體預備包繞整個鄰面,邊緣仍為淺凹槽形。邊緣拋光去除預備處所有銳線角,再次進行排齦,硅橡膠取模,牙齒比色,送義齒加工廠,制作臨時貼面并以流體樹脂粘固。修復完成后臨床試戴,對死髓牙變色者可用試色糊劑試戴,患者對顏色、形態完全滿意后進行排齦,嚴格隔濕條件下粘結,調整粘結劑邊緣,調頜并拋光,金鋼砂條分開所有牙齒鄰面。所有臨床操作及復查均由同一醫生完成,以確保治療及評價的統一性。
1.5 瓷貼面臨床效果評價 于粘結后2周及6~24個月復查評價臨床效果,評價標準采用改良Ryge標準[7],見表1。

表1 復診評價標準(改良Ryge標準)
2.1 不同時期復查的貼面數及其復查率 18例患者(共計54個瓷貼面)應用全瓷貼面修復氟斑牙進行臨床觀察及應用效果評價。由表2可見,修復2周及半年后100%的患者接受復查;修復一年后復查50個瓷貼面,占總數的92.59%;兩年后復查23個瓷貼面,占同期修復總數的92.00%。

表2 不同時期復查的貼面數及其所占同期修復牙數的百分比
2.2 瓷貼面修復體用改良Ryge標準復查的結果 瓷貼面修復后應用改良Ryge標準評價其臨床療效。對54個瓷貼面在不同時期進行復查,復查結果見表3。2周到2年期間的臨床效果,期間復診率在92%~100%之間。其中牙齦反應與牙齦顏色變化在修復2周后半年有14.81%的貼面出現,與患者口腔衛生的保持以及口內牙石的多少有關,在復診后進行正確的指導,情況有明顯的改善。

表3 瓷貼面修復體用改良Ryge標準復查的結果[顆(%)]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又稱氟牙癥[8],是牙齒發育時期人體攝入氟量過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齒釉質發育不全,臨床主要表現為釉質出現著色斑塊和釉質缺損,影響患者牙齒健康和容貌美觀。以往的治療方法多采用光敏樹脂貼面或烤瓷冠修復,樹脂貼面易脫落變色,刺激牙齦,現已逐步淘汰,此外烤瓷冠修復對牙體硬組織破壞較大,因此近年來全瓷貼面修復成為氟斑牙治療的首選。早期的瓷貼面由于自身強度不足和受粘接材料的限制導致失敗率較高,目前用于瓷貼面的全瓷材料有長石質陶瓷、熱壓鑄玻璃陶瓷等[1]。我們采用的義獲嘉公司第三代鑄瓷產品IPS e.max是二硒酸鋰玻璃陶瓷,抗壓強度可達到400 Mpa,同時還有多種透光率不同的瓷塊,根據患者相應牙齒的顏色進行不同瓷塊的選擇與制作,完全滿足瓷貼面強度與美觀需求。IPS e.max瓷貼面用于氟斑牙美容修復,其突出優點在于:(1)較全冠修復備牙量少,只磨除部分甚至不磨除唇面釉質,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體組織;(2)不損傷牙髓活力,符合牙齒修復的生物學原則,尤其適于對年輕恒牙、髓腔較大的前牙進行修復;(3)美觀性,在目前的牙科全瓷材料中熱壓鑄玻璃陶瓷透光性與天然牙最為接近;(4)生物相容性極佳,氟斑牙為釉質層著色,牙本質顏色正常,因此可設計齦上近齦緣處邊緣,對牙齦刺激小;(5)瓷貼面作為一種保留性修復手段,在基牙出現外傷、繼發齲等問題后仍可進一步采用全冠治療。
從本實驗結果看,在修復體完整度方面,有1例貼面修復半年后復查發現切端有咬合創傷所致的小缺損,經調合修整后不影響美觀,提醒我們試戴時要做好正中及前伸頜位調頜,并盡量引導受力沿牙體長軸傳導。有2例因咬硬物和外傷致牙齒與貼面部分碎裂,經治療后以e.max鑄瓷全冠修復,美觀效果滿意。
邊緣適合性方面,本實驗中除外傷損壞外,有1例因繼發齲出現邊緣密合度欠佳,探針探入,其余均邊緣適合度良好。其原因主要是對于鄰面齲患牙,在進行牙體預備時,在去凈腐質的前提下應盡量保留牙體組織,同時也與瓷貼面的粘接有關。瓷貼面成功應用于臨床是依賴粘結材料技術的進步,應用氫氟酸酸蝕貼面粘結面,可使粘接面表面晶體暴露,形成溝孔,并用磷酸處理牙釉質,大大提高了粘接樹脂與貼面和牙釉質的粘接強度,使瓷貼面與牙體間最終以牙體-樹脂-陶瓷復合體(Porcelain veneer complex,PVC)的形式存在并行使功能[9],保證了瓷貼面的臨床成功率。
顏色方面,e.max鑄瓷不僅是目前最接近天然牙透光性的全瓷材料,并有多種透光率不同的瓷塊供選擇。因其透光性良好,對四環素牙和死髓牙等變色牙,樹脂粘接后貼面的明度會較比色時暗[10]。因此粘接前先使用Variolink veneer提供的與其顏色匹配的水溶性試粘接劑試戴,患者對顏色滿意后再永久粘接,達到了比較理想的臨床修復效果。牙齒敏感方面,嚴重的氟斑牙會造成牙釉質發育不良或部分缺失,且前牙頸部釉質厚度較薄,故貼面預備后部分病例牙本質暴露發生過敏,約半年后癥狀基本消失,一年后1例因繼發齲發生過敏反應,經重新治療修復后癥狀消失,提醒我們在牙體預備前應去凈腐質并護髓。牙周方面,鑄瓷材料生物相容性極佳,齦緣設計多位于齦上近齦緣處,對牙齦刺激性小,故多數病例牙齦健康狀況良好,只有個別原有牙齦炎的病例出現輕微炎癥,經牙周治療后好轉。
綜上所述,瓷貼面的長期修復是可靠的,IPS e. max鑄瓷貼面以其突出的優點成為氟斑牙美學修復的首選。因其臨床操作要求高、價格較昂貴仍需進一步推廣,本組實驗病例觀察期1~2年,遠期效果仍待進一步追蹤觀察。
[1]Petridis HP,Zekeridou A,Malliari M,et al.Survival of ceramic veneer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fter a minimum follow-up period of five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J Esthet Dent,2012,7(2):138-152.
[2]Mazurek K,Mierzwińska-Nastalska E,Molak R,et al.Str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layer of materials used for ceramic veneers bonding [J].Acta Bioeng Biomech,2012,14(3):75-78.
[3]Turgut S,Bagis B.Colour stability of laminate veneers:an in vitro study[J].J Dent,2011,39(Suppl 3):57-64.
[4]Alqahtani MQ,Aljurais RM,Alshaafi MM.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hades of resin luting cement on the color of ceramic veneers[J]. Dent Mater J,2012,31(3):354-361.
[5]Stappert CF,Ozden U,Gerds T,et al.Longevity and failure load of ceramic veneers with different preparation designs after exposure to masticatory simulation[J].2005,94(2):132-139.
[6]巢永烈,陳責豐.薄型瓷貼面牙體預備術式的分型探討薄型瓷貼面牙體預備術式的分型探討[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96,14(l): 38-40.
[7]Kihn PW,Barnes DM.The clinical longevity of porcelain veneers:A 48-month clinicalevaluation[J].JAmDentAssoc,1998,129:747-752.
[8]Denbesten P,Li W.Chronic fluoride toxicity:dental fluorosis[J]. Monogr Oral Sci,2011,22:81-96.
[9]Ayad MF,Fahmy NZ,Rosenstiel SF.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on roughness and bond strength of a heat-pressed ceramic[J].J Prosthet Dent,2008,99(2):123-130.
[10]Shono NN,Al Nahedh HN.Contrast ratio and masking ability of three ceramic veneering materials[J].Oper Dent,2012,37(4):406-416.
R783.3
B
1003—6350(2015)24—371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41
2015-07-22)
吉林省衛生廳課題資助(編號:20135024)
宋文植。E-mail:Songwz@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