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傳禹
近年來,我院積極響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號召,大力開展“深化醫院內涵質量”的活動,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管理舉措,注重從源頭入手,建立健全了醫院優勢臨床學科建設行動方案、臨床重點專科發展規劃、臨床重點專科科室自評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定和醫療技術準入分級管理制度等管理機制,不斷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醫院穩步發展[1]。
1.1 醫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 醫院成立了由院長為組長的優勢臨床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并由業務副院長重點負責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醫務處全面負責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工作,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總體部署和醫院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制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計劃和管理措施并組織實施,檢查監督各學科的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各專科成立由學科帶頭人任組長的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小組,負責本專科建設的日常工作,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逐步形成了醫院—職能部門—業務科室的三級管理體系。
1.2 進一步細化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把績效考核與加強臨床重點科室的管理緊密結合 首先,在學科的科研建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制定科室績效考核指標的目標和標準,并通過管理者與員工的不斷溝通,對學科的工作目標和標準達成一致意見,形成績效契約。其次,學科按照績效計劃開展工作,管理者對學科成員和學科的整體績效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績效計劃進行調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績效制度、持續的溝通、收集信息。再次,必須要向被評估者反饋評估情況,讓其了解自己的績效狀況,并將管理者的期望傳遞給被評估者,這些都需要通過績效反饋進行溝通。最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績效進行評估,以考核周期內的各項指標實際水平,對照學科績效管理實施前的建設成效水平進行比較。通過對臨床重點專科科室的工作量化、績效評估和結果反饋等政策,激發科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科室醫療質量和管理績效的提高。
學科建設成功的關鍵是擁有一個在本學科學術造詣高、有一定影響和被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學科帶頭人,還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德才兼備、精干高效、相對穩定、團結戰斗、聯合作戰的學科梯隊。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醫學科研和技術創新已再是個人行為,因此,必須培養橫向聯系、多方配合、講求協作的人才團隊。
我院實行“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引進人才、以技高一籌的方法培養人才、以知人善任的手段用好人才、憑因勢利導的機制激勵人才”的人才戰略,建立績效評估標準,創造寬松的環境,真正做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獲得江蘇省雙創人才1名、姑蘇衛生領軍人才4名、重點人才11名,推薦蘇大東吳名醫培養計劃人才6名,獲批3名;1人獲批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
此外,我院“蘭青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蘇州市總工會、蘇州市勞模協會命名為第二批“蘇州市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以“勞模工作室”為平臺,用勞模精神帶動和引領職工注重創新、樂于奉獻、多做貢獻。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示范,激勵職工為醫院發展創新創效;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基地,提升職工隊伍技術技能水平;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載體,提高職工自主創新力和凝聚力;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作用,激勵從業人員爭當八個表率,爭做文明員工,為實現醫院“整體改善、全面進步、面向未來、快速提升”的目標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為我院臨床重點科室的團隊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
3.1 “質量、成本、滿意度、執行力和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成為全員共同的發展理念 2010年,為提升我院內涵質量水平促進醫療、教學、科研全面協調發展,我院深入開展以“內涵質量年建設活動年”為主題的活動,通過病案管理比賽、醫療基本技能競賽、教學查房比賽、青年藥師優質服務競賽、全院醫療安全與醫療質量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強了醫院的各項核心制度建設,為醫院及科室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深化醫院改革和創新 2011年,我院以三甲醫院評審為契機以“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學科建設理念,對照《江蘇省醫院評審規范》《江蘇省醫院評審細則》等文件,根據重點科室的要求進行自查,找出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醫院成立優勢學科群、出臺《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優勢臨床學科建設行動方案》、申請3 000萬元經費、申請學科建設所需的儀器設備,從技術力量、經費保障和儀器設備多個方面重點支持,采取傾斜支持優勢學科和大力扶持基礎薄弱學科相結合的辦法,提高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的整體水平。
3.3 夯實醫院及科室的內涵質量 2012年,通過新一輪的“三甲”醫院評審,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突出我院擴大專業技術的學術影響度和社會知曉度,為臨床重點科室的評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一年,我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普外科通過原江蘇省衛生廳的評審,成為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全院的市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增至14個。同時,全院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共82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19項、江蘇省自然基金及社會發展項目6項、省高校自然基金項目3項。獲各級各類獎項38項,其中國防科技獎三等獎1項、中核集團科技獎3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衛生廳科技引進獎7項。
我院于2009年底開展臨床路徑工作,成立了臨床路徑管理管理委員會、臨床路徑指導評價小組、臨床路徑科室實施小組等組織網絡體系。根據原衛生部《關于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及省衛計委相關要求,我院對相關病種進行回顧性的統計分析,深入了解病種的分布、費用構成,從病人的住院天數、用藥、治療項目、手術項目等方面進行測算,選定合適的病種,后在普外科(乳腺癌、結節性甲狀腺腫)、骨科(股骨干骨折、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準備申報臨床重點專科的科室中選定病種作為試點開始實施。
通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我院臨床路徑工作一方面加強了醫務人員的質量管理理念,使診療服務行為更加規范和有計劃性。另一方面,控制了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有效地降低醫療成本和有效運用資源,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得到保障,門急診人數由2009年的100萬人次上升至151萬人次,床位使用率由2009年85%增加至91%,平均住院日由2009年的12天降至8.6天,醫療不良事件差錯率由2009年0.02%下降至0.01%,平均住院費用等指標也是總體下降。更重要的是,隨著持續優化臨床路徑,提高醫療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措施已經由原來的單點突破向現代綜合配套轉變:加強了重點平臺科室建設、手術室高效管理、制定人員培養計劃、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和配套、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鼓勵和推廣新技術、新方法[2]。這些都為科室步入臨床重點科室提供了必要的準備條件。
5.1 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 結合醫院的文化,使醫院各個系統與人生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系,借鑒目前中外醫院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形成完整的智慧醫院管理體系,構建完善的醫院文化,為臨床重點專科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培養和保持醫院核心競爭力。一是以病人為中心,強化醫院文化中的人文意識;二是建立起全面支持醫、教、研、管的知識管理系統,實現決策支持;三是以一體化建設為指導,建設全面性、整體性的信息平臺。
5.2 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引入美國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醫院評審理念并結合我國醫院等級評審要求進行標準化建設,醫院設立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將傳統的職能型金字塔式結構轉向扁平化,使組織戰略有了落實和支撐,形成了具體的工作計劃和執行措施。通過組織專家進行全面內審督查,通過系統性滿意度調查,以第三方視角更加客觀、直接地發現、分析、匯總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供醫院管理者參考,為品質管理委員會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品質策劃橫向協調職能部門,實現了醫院品質內容的歸口管理,提高了醫院品質管理的適宜性和有效性[3],確保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工作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目前,我院放射醫學、內科學(血液病)、外科學(骨外)3個專業進入國家重點學科;神經內科等8個科室榮獲中核集團臨床重點學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普外科榮獲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整形美容外科等11個科室榮獲蘇州市臨床重點專科。
近5年來我院通過不斷努力和發展,深切體會到,學科建設是醫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十分豐富,并且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院學科建設面臨著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建設一批高質量、有特色的優勢學科,對加快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檔次,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醫院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只有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才能保障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日益需求;只有增強醫院綜合實力,提升對外形象,增加社會的認可,才能使醫院學科建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1 劉永耀,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推動醫院穩步發展[J].現代醫院管理,2013,10(11):8 -9.
2 趙亮.臨床路徑實施與應用效果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7):497.
3 孫蓉蓉,韓光曙.三級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組織結構的討論[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22(3):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