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雯 胡煥春 謝曉莉* 王智剛*
2015年初,常州市愛衛辦印發了《關于首批健康促進醫院建設效果評估情況的通報》,對常州市各家醫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建設成果進行了階段性效果評估,確認了15家醫院達到“健康促進醫院”標準,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位列其中。2014年,我院將健康促進醫院創建工作融入醫院轉化醫學基地建設工作中,并做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健康促進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倡導的醫院健康新理念,旨在建設安全、和諧、健康的診療環境,積極推進健康促進理念、策略在醫院組織的發展及醫療服務過程中的實際應用[1]。我院2014年積極開展了該項建設工作。
如何建設轉化醫學基地,醫院如何推動轉化醫學基地工作,各醫院在建設過程中還是有所側重。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醫學健康領域出現的新概念,也是當今醫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這種新的醫學研究模式倡導以患者為中心,從臨床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其核心是將醫學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轉化為可在臨床實際應用的理論、技術、方法和藥物,縮短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之間的距離,以提高醫療總體水平,最終使患者受益。轉化醫學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行為模式。大的醫學模式轉型是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型,而醫院在建設轉化醫學基地上的轉型是一種研究模式的轉型,是多學科、立體的,互通共融的,直至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集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藥學研究、器械開發、衛生政策、社會行為于一體[2,3]。
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其實是醫院轉化醫學基地建設過程中衛生政策、社會行為在醫學健康領域的集中體現。
2010年,我院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健康研究所成立了常州轉化研究基地,2012年8月常州市科技局批準立項的常州市臨床醫學轉化中心正式在我院成立,2013年12月我院作為常州地區唯一一家單位成為省首批轉化醫學基地。根據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基地要進行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疾病診療轉化醫學研究,將每年引進、研發和開展10項以上新技術并進行本地區的推廣與應用;同時,要推廣20項基層適宜技術。
2014年,我院在探索如何建設轉化醫學基地,尤其是如何有效推廣20項基層適宜技術。恰逢2014年常州市健康促進醫院首年度推進創建工作。醫院審時度勢,結合健康促進新理念,將健康促進醫院建設納入并融入醫院轉化醫學基地建設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初步探索和實踐。
2.1 健康促進醫院建設扎實開展規定動作 醫院以“健康促進醫院”創建活動為契機,在全面提升醫療質量的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醫院健康促進領導小組組長(院長)同時具體負責醫院轉化醫學基地建設工作,具體負責兩項創建工作,故在制訂工作方案、完善工作網絡,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兩項創建工作同時順利實施。醫院將兩項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到相關責任部門和科室,各科室按照醫院關于兩項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形成創建合力。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發動,想方設法增強醫院職工對兩項創建工作的責任感,鼓勵和發動職工群眾積極參與、支持、配合兩項創建工作,營造良好的創建工作氛圍,全員參與。醫院在“健康促進醫院”創建過程中合理布局,建立安全和諧舒適的診療環境,全面開展醫院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鞏固無煙單位創建成果,積極營造無煙醫院氛圍。醫護人員在“健康促進醫院”創建過程中自我防護意識不斷增強,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2.2 健康促進醫院建設創新開展延伸動作 醫院在“健康促進醫院”創建過程中,除了開展以上規定動作以外,以省臨床醫學轉化基地建設為契機,醫院成立臨床醫學轉化基地領導小組、行政機構及相應學術委員會,制定下發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建設省轉化醫學基地管理辦法。辦法明確要求:
2.2.1 明確綜合目標。基地每年引進、研發和開展10項以上新技術并進行本地區的推廣與應用;推廣20項基層適宜技術,與常州市所轄二市五區衛生局下屬各醫療機構共同建立協同研究網絡,確保基地對常州地區疾病診療及全人群健康管理的廣覆蓋,組織7個所轄市區衛生局下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接受我院的適宜技術培訓和推廣,從而提升常州地區基層衛生人員對疾病的診療服務能力。
2.2.2 確定實施方案。基地聯合基礎研究和臨床醫學專家協同攻關,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在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系,共同研究提出常州地區重點疾病診療研究任務和實施方案,構建臨床研究公共服務平臺,培育臨床研究的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探索并優化臨床研究的組織和管理機制。
2.2.3 給予政策保障。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期間,醫院在用房、建設配套經費、人才引進培養、對外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給予特殊政策,保證其高效有序健康發展。醫院創新運行體制機制,中心實行領導小組領導下的主任(院長)負責制,具體由健康促進領導小組組長實施基地建設。實行“研究、協作、轉化、開放、滾動”的運行機制。研究中心下屬各研究方向和專題研究室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具有一定獨立決策權、項目申報優先權。基地團隊依托其基礎科研實力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以轉化型研究為使命,深入轉化實踐,整合創新科研成果,打造人才集聚交流平臺和創新研究平臺,通過基地建設,大力開展常州市基層衛生人員的技術培訓,優化診療服務模式,建立有效的技術推廣機制,指導和提升本地區及周邊地區基層衛生人員對疾病診療的服務能力,造福廣大患者。為確保完成省轉化醫學基地建設任務,醫院保障每年基地運行的專項基金。對于引進、研發和開展新技術給予經費支持,對于推廣適宜技術到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給予獎勵。
2.2.4 建立網絡構架。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面負責組建轉化醫學基地的網絡構架與輻射效應,由共建基地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提供國際前沿的先進技術,并解決臨床的疑難問題。常州市所轄二市五區下屬48家一級、二級醫療機構作為轉化醫學基地輻射網絡構架醫院,也是健康促進醫院建設的輻射網絡構架醫院。
2.2.5 強調過程管理。醫院明確要求轉化醫學基地開展臨床科研項目及醫療新技術要符合法律、法規和醫學倫理原則,按規定審批,在科研過程中實行全程質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護患者安全。醫院科研及醫療技術職能部門監管職責明確,履行監管職能并記錄。醫院科研及醫療技術職能部門每年要有全程追蹤、階段總結、結題的效果評價。
2.2.6 細化考核指標。醫院要求在2014年到2016年的3年里,完成轉化醫學基地每年引進和開展10項以上填補區域空白的新技術、推廣應用20項適宜技術的任務。醫院每年12月15日前匯總全院相關材料,其中,引進、研發和開展的新技術由項目負責人遞交總結報告、應用病例數情況、應用病例資料及論文等;推廣基層適宜技術由項目負責人采用舉辦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城鄉基層適宜衛生技術庫項目以及自選學術講座、技術示范操作等形式完成,需提供推廣技術的項目名稱、項目舉辦推廣時間和地點、項目若干授課題目及具體講義內容、技術示范操作病例資料、授課老師名單、常州地區基層醫院參加人員名單、授課實地照片資料以及基層醫院醫務人員掌握技術后開展的技術病例資料等。
3.1 創新活動 成效顯著 省衛計委明確江蘇省轉化醫學基地建設,相關醫院要在完成引進、研發和開展新技術的任務的同時,更強調要推廣適宜技術到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而且每年完成的推廣數量是引進新技術的兩倍,足以說明后者的重要。2014年我院按照部署,實際完成新技術引進15項、適宜技術23項,通過授課講學、手術演示教學,為1 474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了推廣,成為我院健康促進醫院建設的最大亮點。
3.2 創新經驗 總結提升 通過1年的實踐,轉化醫學基地建設和健康促進醫院創建都收到了實效。健康促進醫院創建工作不僅在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控煙工作、診療環境等方面,而且在開展大眾衛生科學知識傳播活動中,更多地是向社會提供預防保健的相關知識,建立醫療健康教育與促進網絡,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經驗及成果[4]。通過提高基層廣大醫療健康科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宣傳[5]。
今后這項創建工作可以借助醫院的綜合醫療科研教學優勢開展醫療健康科學理論、方法與策略的研究以及各種形式的醫療健康學術活動,組織重點學術課題的研究和科學考察活動,為政府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技術規范等提供技術咨詢及政策建議。同時,可以組織醫療健康專家協助政府對醫療健康政策法規、發展戰略、科技政策和管理決策進行論證,并可以開發和推廣醫療健康科技成果,為有關部門提供科技咨詢。而這些工作要有效開展,必將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使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成為轉化醫學基地建設過程中衛生政策、社會行為的一種集中優勢體現。
1 李艷玲.社區心理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實踐和思考[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2,(3):214 -215.
2 劉志紅.轉化醫學:醫學模式的轉化,醫學發展的方向[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1):1-2.
3 趙玉沛.加快轉化醫學發展,促進醫學模式轉變[J].中華醫學雜志,2011,(4):217-219.
4 孫俐.授權在社區慢性病健康促進中的應用現狀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1,(2):202 -204.
5 高玲.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干預對社區老年人健康素養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6):3952 -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