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霞
常熟市民營醫療機構現狀及管理對策
徐 霞①
通過分析常熟市83家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狀況,提出了民營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探討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管理對策。
民營醫療機構 現狀 對策
加強醫療機構特別是民營醫療機構的管理,規范醫療市場秩序,構建和諧就醫環境,規范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我市民營醫療機構監管現況分析,提出長效管理的建議和對策。
1.1 民營醫療機構的設立和發展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政府鼓勵社會籌資興辦醫院政策的出臺,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2003年,我市開辦第一家民營醫療機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市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民營醫療機構共有83家,占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19%,其中醫院13家、護理院4家、門診部24家、診所42家、開放床位數1 688張。注冊執業醫師共有442名,占全市注冊醫師總數的14%,其中主任醫師9名、副主任醫師58名、主治醫師160名、醫師148名、醫士67名。注冊執業護士368名,占全市護士總數的12%。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人群對醫療服務的不同需求,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醫選擇。部分民營醫療機構錯位競爭,拾遺補缺,形成良性發展。
1.2 政策支持和調整 2002年1月,蘇州市衛生局下發了《蘇州市加快發展私營個體醫療機構實施辦法》(蘇府〔2002〕4號),要求支持發展全市私營個體醫療機構,營造了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的良好政策環境,正確引導民間資本的投資方向。近年來, 我市按照政策要求,積極制定區域衛生發展規劃,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和衛生資源現狀,積極鼓勵引導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到2014年底,全市民營醫療機構已經基本達到了常熟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而其內涵質量發展相對滯后,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暫時停止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把重點轉移到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機構監督管理方面。制定了《常熟市民營醫療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常熟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進一步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規范執業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F今結合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實際,衛生行政部門依法管理加強監督,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提供整形美容、健康體檢、療養康復等特需醫療服務,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城鄉區域,鼓勵有資質人員開辦個體診所,促進我市民營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2.1 法律法規不健全 滯后于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 醫療機構執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多數制定時間較早、內容較粗,有的只有違法條款沒有處罰條款,對于不遵守條款沒有具體的罰責,成為有法無罰的狀態,如現有的“醫托”行為,使得衛生行政部門在監督中顯得較為無力,也使有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2.2 投資方急于追求利益 投資醫療機構不可能馬上盈利,一個真正形成品牌的民營醫療機構需要長時間經營。有些投資者追求利益過于急切,往往違反上述規律,而將大量資金投入在醫院環境改造、設備更新、高薪聘請專家、媒體宣傳等方面,使得醫療機構背負很大的經濟壓力。在利潤最大化原則的驅使下為盡快收回投入成本,過度治療,過度檢查,損害患者利益,引發民營醫療機構的誠信危機。
2.3 依法行醫意識淡薄 民營醫療機構大多是家族式和經驗式管理模式,管理者缺乏醫學知識,法律意識淡薄,往往也忽視員工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為追求利潤,以違反診療常規,犧牲醫療質量為代價違規經營,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超范圍開展診療項目,甚至利用虛假醫療廣告夸大治療效果,使用醫托欺騙患者,引發了很多醫療投訴和糾紛,在醫療安全、社會安定方面埋下了隱患。
2.4 隊伍不穩定、人才缺乏 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大部分民營醫療機構追求短期利潤,忽視自身人才隊伍的培養,更傾向以外聘專業技術人員如公立醫院退休醫護人員來維持發展,而對于渴望發展的年輕醫護人員而言,公立醫院仍是他們的首選,他們把在民營醫療機構工作當成跳板,一旦通過考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就想跳槽。這就造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的人才斷檔,專業化的技術人才隊伍的不穩定性,嚴重限制著醫療機構業務水平和醫療質量的提高。有的民營醫療機構雖然有業務骨干,但與國內主流醫學學術團體聯系少或無聯系,也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醫學發展動態,更無研發隊伍。人才資源相對匱乏,是民營醫療機構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的發展難點。
3.1 提供政策支持 完善法律法規 現行的衛生法律法規不管從設置審批到發證后監督方面都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點,針對民營醫療機構執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政府管理部門來說,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適應民營醫療機構的政策,在稅收、人才引進、技術職稱評定、科研項目招投標等方面,應給予其與公立醫院同等的待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民營醫療機構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證其健康發展。
3.2 引導樹立正確的辦醫及經營理念 加強行業自律 民營醫療機構獨立經營,自主決策、自負盈虧,和公立醫療機構相比,稅收較重,醫保定點受限,要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長遠利益,必須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切實發揮在服務、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樹立品牌形象,吸引病人。同時增強行業自律意識,定期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和培訓,增強廣大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自覺抵制違法行為,建立依法行醫,守法經營的約束機制。
3.3 建立健全準入和退出機制 在民營醫療機構申請登記中,加強對出資人的資格審查,包括其資金實力、誠信程度、辦醫能力等,鼓勵開辦上規模、有特色、懂法守規的民營醫療機構,如具有特色的民營專科醫院。對門診部以下(含門診部)的民營醫療機構控制設置數量,鼓勵為社會提供多元化、多層次醫療保健服務。同時針對目前現有醫療水平較低、管理混亂的民營醫療機構要及時進行清理整頓,通過日常監督、醫師定期考核、醫療質量評審、年度校驗、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等檢查,及時清理注銷一批違法違規嚴重的醫療機構。
3.4 加強監管力度 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針對當前民營醫療市場的不規范行為,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政策執行力度。一方面,要宣傳并扶持管理和醫療技術水平高、服務質量好的民營醫療機構,塑造學習模范;另一方面,加強準入管理和對執業行為的監督,及時查處通報違法案件,加大處罰力度,對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院內感染、糾紛投訴、依法行醫等方面,建立質量監測評價體系,探索監管長效機制,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3.5 探索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攜手共建”機制 民營和公立醫療機構可以是合作伙伴,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一種協作關系。雙方突破體制限制,在平等協商的前提下,以契約關系明確責任與義務,合理分配利益。在學科專業建設、醫護人員培養、醫療設備調配等方面聯合,鼓勵和引導知名專家開展多點執業,創建醫療機構人才庫,資源共享,解決民營醫療機構人才短缺和不穩定的難題。
·本文編校 曹家和·
2015-09-17)
①常熟市醫藥和衛生學會辦公室 常熟市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