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兵
·基層衛生·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筑牢基層衛生服務網底
錢 兵①
鄉村醫生長期植根于基層,是落實新醫改任務、維護廣大農民健康不可替代的基本力量。常熟市不斷加大政策支持與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服務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為便捷,進一步完善與鞏固了全市基層衛生網底建設。
鄉村醫生 建設 基層衛生
常熟市全面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根據“十二五”衛生事業規劃,全市不斷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網點建設與人員配置。2014年底,全市13個鄉鎮共建有22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服務站工作人員共有751人,其中登記注冊鄉村醫生432人,具有鄉鎮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質人員共有342名,占總數的46%;具有中專學歷291人,大專以上學歷119人,中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占總數的55%。目前,隨著廣大群眾衛生保健意識不斷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水平及醫療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同時,根據區域服務人口,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配置比例與上級標準尚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們充分認識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基層衛生隊伍素質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將其作為深化新醫改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更有效解決村級醫療機構衛技人員短缺問題,我市積極實施多項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不斷創新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運行機制。
1.1 加強政策引導 加快基層衛技人才引進 采取定向委托培養方式,加快農村年輕衛生人才引進。全市及時編制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通過組織本地畢業生進行定向培養,建立基層衛生后備人力資源庫。一是自2009—2012年,按照江蘇省“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協議就業”人才培養政策,共委培大專及本科類大學生村醫109名。2013年全市制定《關于鼓勵常熟籍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臨床醫學類專業的實施意見》文件,對扎根基層工作并簽約的臨床醫學類本科專業在讀本市籍學生推出定向就業資助新政策,2013—2015年計劃簽約120名。二是通過招(選)聘形式,對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逐步納入衛生院編制,充實與穩定基層衛生隊伍。
1.2 提高村醫待遇 穩定基層衛生人員隊伍 制定優惠政策,保障鄉村醫生合理收入,逐步提高鄉村醫生待遇。一是全面實施鄉村醫生工資制度。2013年市政府下發文件,明確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鄉村醫生)薪酬待遇,鄉村醫生身份的實行“月工資制”管理,與編內人員的工資結構相銜接。二是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100%零差價銷售后,及時出臺鄉村醫生補助政策,明確按每人每年3萬元進行補助。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設立“一般診療費”項目,按每人10元標準,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基金支付范圍。三是規范績效工資發放,合理使用公共衛生經費。將公共衛生工作40%的任務落實到各社區衛生服務站,由基層醫療機構通過績效考核后下撥。四是完善村醫參保政策,全面落實養老保險制度保障。全市各鎮已對轄區內符合規定參保條件的注冊在崗鄉村醫生辦理城鎮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時對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且未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現已不在崗位的退職鄉村醫生,由各鎮政府予以適當補助。
1.3 推進一體化管理 建立基層衛生運行新機制 加強技術支持與業務指導,增強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一是2012年起,全市開展團隊服務進社區(農村)工作。共組建129支服務團隊,覆蓋全部22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團隊服務覆蓋率100%。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協助鄉村醫生做好各項業務工作。2014年團隊下基層出巡診服務群眾累計達35萬人次,在社區開展雙向轉診5 600人次。二是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轄區內慢病患者、65歲以上老人、孕產婦及兒童等為重點服務對象,重點人群簽約率達80%,至今已經累計簽約27萬人。三是加強人員培訓,開展多種形式在職教育。組織在崗鄉村醫生進行中專學歷補償教育,高校畢業生到崗后參加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理論水平及服務能力。四是強化綜合服務職能,完善績效考核獎懲機制。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實施“八統一”管理。明確鄉村醫生業務考核方案,增強工作主動性與責任心。同時以群眾實際需求為導向,積極主動開展例如中醫推拿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適宜技術。
2.1 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得到鞏固加強 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對村級醫療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自2009年以來,全市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共招聘衛技人員938名,其中社區衛生服務站累計定向委培醫學類大學生151人,已有61名到崗工作。2013年起具有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身份的鄉村醫生,可擇優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編制內管理,目前已有167名鄉村醫生進編管理。
2.2 鄉村醫生各項經費補助得到保障 通過多渠道籌資,全市用于鄉村醫生的各項經費補助,做到專款專用、足額撥付,切實保障鄉村醫生薪酬待遇并有效提高工作積極性,進一步穩定了鄉村醫生隊伍。2014年,全市對社區衛生服務站鄉村醫生補助、保險、人員培訓及一體化管理等下撥經費累計1 600萬元。鄉村醫生實際收入逐年提高,2014年人均近4.8萬元,較2011年增長13%。
2.3 村級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落實各項措施,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業務能力得到提升,規范診療、合理用藥,廣大群眾醫藥費用支出有一定程度下降。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自2010年起每年開展社區適宜技術、慢病防治等各類業務培訓,接受繼續教育每年近千人次。2013年起連續開展鄉村醫生合理用藥知識培訓,累計培訓450多人。2014年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量為587萬人次,同比增長10%,占全市門急診總量的50%。門診均次費用67元,同比減少2.8%,連續多年呈持續下降趨勢。其中,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站門急診人次占全市基層門急診總人次數的31%,社區衛生服務站門急診均次費用為31元,與以往持平。
3.1 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 確保衛技人員隊伍持續發展 根據2015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創新基層衛生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5〕38號)》文件精神,采取多項措施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降低村醫準入條件,在符合衛生規定前提下,適當放寬條件、降低開考比例;采用校園招聘方式,保證基層醫療機構用人之需。與省內衛校聯系,以“本土化”為重點,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養社區醫生。繼續強化鎮村一體化管理,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今后隨著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將逐步實現年輕化、規范化的預期目標。
3.2 科學合理設置醫療網點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管理 及時制定“十三五”衛生事業規劃,進一步完善“15分鐘健康圈”。在充分整合現有區域醫療資源前提下,科學合理設置服務站崗位,動態調整人員配置,加強鄉村醫生人員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效能。嚴格準入資格,完善鄉村醫生任期聘任制與年度考核工作。轉變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方案。以鄉村醫生簽約工作為重點,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細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村醫生職責,量化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內容并開展定期考核。
3.3 推進鎮村一體化管理 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及各鎮村管理責任,共同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明確村級醫療機構的公益地位,把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納入全市各鎮的“新風杯”考核。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村計生資源,提高硬件設施條件,著力改善農民就醫環境,有效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達標率,推進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標建設。
隨著醫改深入推進和各項政策不斷落實,我市基層醫療機構和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將得到不斷強化,鄉村醫生這支特殊的隊伍也會在提升服務內涵的同時得到加強,農村三級衛生網的網底會更加牢固。
·本文編校 李 敏·
2015-07-21)
①常熟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常熟市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