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貴州 長順 550700)
淺談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控制技術
李桂芬
(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貴州長順550700)
主要討論了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控制技術的相關問題,以求為工民建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提供理論支撐。先從材料、地基、溫度三方面入手,討論工民建施工中墻體初選裂縫的主要原因;再從控制混凝土材料比例、控制施工流程、做好設計管理等方面,對如何做好墻體裂縫控制進行討論。從應用效果來看,控制混凝土材料比例、施工流程、設計能有效避免墻體裂縫現象發生,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對相關工作人員而言,在工民建墻體裂縫控制中,需要正確認識到導致墻體出現裂縫的原因,再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確保控制技術具有可行性。
工民建;墻體裂縫;控制技術
當前,工民建施工在現代社會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當前工民建施工建設情況來看,部分建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問題,不僅降低了建筑的美觀性,也造成了安全問題,做好工民建施工質量控制工作,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將以此為背景,對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控制技術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分析。
1.1材料原因
(1)水泥用量大,且其含水量較高,坍落度大,最終導致其收縮大。混凝土是工民建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其在凝結硬化過程中,體積不斷縮小,最終實現凝固。而在應用混凝土時會發現,若混凝土用量越大,則其收縮就越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現裂縫的概率。
(2)砂石作骨料收縮幅度增加。在現階段施工中會發現,若骨料粒徑越粗,則其收縮越小;骨料粒徑越小,其砂率越高,收縮越大。在現階段施工中,為簡化泵送混凝土流程,混凝土含砂率普遍大于等于40%,該比例高于普通混凝土;同時,石子粒徑主要集中在10~20mm中,粒徑小于普通混凝土。由該數據可知,工民建施工中的細骨料應用比例增大,導致混凝土粘結能力下降,也會增加裂縫概率。
1.2地基方面因素
地基是整個工程建筑的基礎,在現階段工民建項目施工中,難免會出現在不良地基上施工的現象,若在施工前沒有對地基進行有效處理,就有可能導致地基出現沉降現象。在同一建筑項目中,不同部位的壓力分布不均勻,并且其整體結構較為復雜。例如,房屋兩端的沉降現象不明顯,而中部出現明顯沉降,就會導致不均勻沉降的發生。當出現不均勻沉降時,隨著地基沉降進一步加深,墻體裂縫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對建筑的整體質量產生影響。
1.3溫度因素
溫度因素對墻體裂縫的影響較為明顯。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而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會因為水化熱作用而散發大量熱量,并且該現象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更為常見。由于混凝土內部存在大量熱量,而外部熱量散發較快,會導致混凝土出現內外溫度差過大的現象,在熱脹冷縮現象的影響下,會出現“力”,若混凝土強度無法滿足該應力的要求,則墻體就會出現裂縫現象。同時,若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大風、極端干燥等不良天氣,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蒸發,在毛細作用的影響下出現裂縫。
“八”字是墻體裂縫中一種常見的裂縫形式,常見于砌體結構中,當外界溫度上升時,外墻體會沿著墻體方向出現伸長現象。受結構、受力情況等因素影響,屋蓋伸長值遠大于其他部位,導致墻體受到水平推力而出現剪切力,而剪切力與拉應力等會引起主拉應力。若主拉應力過大,則會在墻體上出現“八”字裂縫。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均勻沉降也可能導致“八”字裂縫的產生。
2.1混凝土材料控制
(1)結合工程質量控制要求,選擇質量可靠的水泥品種。例如,在現澆樓蓋施工中,由于其厚度要求不高,而混凝土收縮變形是導致其出現開裂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選擇混凝土材料中,可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收縮量較小的粉煤灰水泥。
(2)在粗細骨料選擇中,要選擇級配良好且粒徑大的骨料。在充分滿足泵送混凝土要求的前提下,選擇粒徑大的石灰巖碎石,或細度模數為M=2.9左右的中砂。采用這種方法,能進一步減少混凝土收縮,并降低水泥用量與用水量。
(3)嚴格控制水灰比,減少單位混凝土用適量。當用于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為水泥總量的25%時(水灰比為0.25);單位用水量提高50%,將導致干燥收縮變形增加100%。在施工過程中,可采用“雙摻技術”,通過適當提高減水劑與優質粉煤灰的比例,提高混凝土和異性,避免收縮產生,最終提高混凝土耐久度。
2.2施工控制
(1)重視鋼筋工程的隱蔽性驗收,將鋼筋直徑、間距等作為質量控制的重點內容,并盡量控制鋼筋錨固長度與下層鋼筋保護層墊板厚度,確保其相關指標滿足設計規范。
(2)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需要安排專業的湖景人員,避免出現上層附近被踩下沉的現象。
(3)在混凝土澆筑布料、振搗過程中,要保證布料、振搗均勻,切忌出現漏振或過振。泵送混凝土在澆筑施工之后的1~1.5h進行復振,避免早期塑性沉降裂縫現象發生。觀察混凝土表面,若已經發生裂縫現象,需要及時用木模拍打、抹平、搓毛。
(4)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時,切忌在泵送過程中加水。這是因為,此時加入的水屬于游離狀,不能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參與水化反應,導致水灰比進一步增大,使混凝土產生收縮裂縫的機會大大增加。
2.3設計方面
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提高設計人員的質量意識,重視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嚴格遵照設計規格規范,除開展必要的圖紙復審之外,要引起設計人員對非結構裂縫的認識,并從以下幾方面嘗試突破:
(1)在設計過程中,切忌出現因為單純降低工程造價而選用地厚度材料的現象。為避免鋪設管道而產生裂縫,則不能采用厚度小于等于100mm的樓板。
(2)合理控制混凝土等級,不要為施工方便而將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梁、柱取為一致。在設計過程,要改變傳統對混凝土強度等級,并進一步降低混凝土收縮,并對外摻擠、水泥用量等提出要求,為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礎。
(3)在增強樓板周邊約束同時,要注意構造鋼筋的加強,防止因約束應力的加大而導致樓板裂縫的開展和過大。可在樓板外邊角上下層設置放射狀的鋼筋,鋼筋長度應超過樓板邊長的1/3,這樣可有效防止樓板邊角產生超出規定寬度的45°斜裂縫。
2.4地下室混凝土墻體裂縫控制措施
2.4.1混凝土材料選擇
(1)選擇中低熱的水泥品種
水泥水化熱是導致混凝土溫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選用低熱的水泥品種,不斷減少水化熱,最終達到控制混凝土升溫現象的目的。施工中,建議優先選用425號與325號礦渣硅酸鹽水,與同等規格水泥相比,上述混凝土材料在3d水化熱可減少28%。
(2)混凝土中粗細骨料的選擇
在砂子選擇中,建議選用中粗砂。在施工中會發現,若采用細度模數為2.79、平均粒徑為0.38的砂料,與采用細度模數為2.12、平均粒徑為0.336的細砂相比,平均每立方米混凝土會減少越25kg的用水量,并相應減少越40kg的水泥用量。通過上述處理,就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溫升與收縮的現象,避免裂縫產生。
2.4.2控制混凝土溫度
為能有效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總溫升,并適當減小結構內外溫差,應適當控制出機溫度,避免溫升、溫差現象的發展。從混凝土原材料構成比例來看,石子所占的比例較大,但其比熱較小;而水在混凝土中占的重量最小,但比熱卻最大。因此,對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影響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溫度,砂的溫度次之,水泥的溫度影響較小。針對這一情況,在施工中為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出機溫度,應采取科學方法不斷降低石子溫度。例如,在氣溫較高時要避免太陽直接照射石子,通過搭設簡易遮陽裝置的方法,避免陽光直射,必要時須向骨料噴射水霧或使用前用冷水沖洗骨料。
主要討論了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控制技術的相關措施。對相關工作人員而言,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到導致墻體出現裂縫的原因,再結合本次工程中質量控制的要求,結合不同施工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方法,確保裂縫控制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為提高建筑整體質量奠定基礎。
[1]賈一凡,關強,王志浩.預防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技術研究[J].中華民居,2014(08):289~290.
[2]胡敏舫.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的防治對策探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3(12):234~236.
[3]王國權.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的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2(33):53~55.
[4]柴德佳.預防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技術研討[J].黑龍江科學,2014,5 (02):93~95.
[5]張漢森.工民建施工中墻體裂縫的防治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3):232~234.
[6]彭軍維.芻議如何預防工民建施工中的墻體裂縫[J].門窗,2012(08):161~164.
TU746.3
A
1673-0038(2015)17-0091-02
20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