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君 衡永樂 沈 嶸*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后,累積的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有所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有所增高,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都將面臨挑戰。文章結合本單位作為婦幼保健機構的一些具體做法,淺析如何應對啟動“單獨兩孩”政策所帶來的挑戰。
1.1 啟動“單獨兩孩”政策的背景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雖然人口眾多仍然是我國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但是人口素質、結構、分布等正在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1.1.1 低生育水平穩中趨降。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目前為1.5~1.6。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及年度人口變動調查數據推算,如果維持原有的生育政策,總和生育率將繼續下降,人口增長慣性趨弱。2011年,15歲至49歲育齡婦女人數達到3.8億的峰值,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達到1.1億的“小高峰”,之后趨于減少,影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1.2 人口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比上年減少345萬人;2023年以后,年均減少約800萬人。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本世紀30年代初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7提高到1/4。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近20年持續在115以上,2012年仍高達117.7。
1.2 啟動“單獨兩孩”政策的意義 為了適應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尊重人口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期盼,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外發布,其中提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1]。次年3月28日,“單獨兩孩”相關法規在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標志著“單獨兩孩”政策在江蘇正式實施。
“單獨兩孩”是指夫妻雙方1人為獨生子女,第1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其意義主要體現在3個“有利于”: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逐步實現國家政策與群眾意愿的統一,提升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家庭養老照料功能,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有利于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1 婦幼保健服務供需矛盾突出 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孕前檢查、孕期保健、安全分娩、避孕節育、兒童醫療等婦幼健康服務需求量將明顯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婦幼健康服務壓力增加,城市醫療保健機構面臨更大挑戰。
從目前看,江蘇每年新生兒數量在78~82萬之間,如果“單獨兩孩”實施后,從2014年開始,生育將會出現高峰,根據測算,每年可能要增加11~18萬的新生兒,到2018年為最高峰。而全省提供分娩服務的機構有1 900家,開設產科、兒科床位3.4萬張,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如果要滿足快速增加的新生兒以及產婦就醫需求,全省到2015年,至少需要產科、兒科病床各2萬張。同時,產科和兒科的醫生也相應不足。現在全省有產科和兒科執業(助理)醫師1.6萬名,缺口達1.8萬余人。
2.2 婦幼保健服務質量亟待提高 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二胎生育需求的婦女大部分年齡已經超過30歲,甚至超過35歲。高齡孕婦身體機能的下降,卵巢功能的退化,會導致妊娠期合并癥、胚胎發育不良、胎兒畸形、新生兒出生缺陷等發生率的進一步增加。近年來,剖宮產率的提高,導致疤痕子宮的增多,而剖宮產婦女再次妊娠時,前置胎盤、胎盤粘連或植入的發生率也會明顯增加,且有發生子宮下段切口自發性破裂和子宮切口部妊娠的風險[2]。另外,在“單獨兩孩”政策出臺前,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部分婦女因為計劃外懷孕進行過人工流產,或放置宮內節育器,反復的宮腔操作也會增加異位妊娠、宮腔粘連的風險[3]。因此,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生育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產前咨詢、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倡導自然分娩的宣傳力度,以及提高對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與救治水平等婦幼保健服務質量。
3.1 全面實行產科預約診療 我院對孕周為20~24周的“產科建卡孕婦”實行建卡及后續產檢的全面預約服務。建卡每天限號,合理安排就診時間,保障醫療安全。
3.2 加強高危妊娠管理 由產科高年資醫生向有需求者提供“再生育”的孕前咨詢及相關檢查、生育二孩風險評估、優生指導、避孕措施結束后的懷孕指導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再生育、分娩方案。實行“專科、專病、專治”管理。引進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聯合超聲技術,提高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的產前診斷水平。
3.3 強化出生缺陷綜合防治 我院不斷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建設。廣泛實施遺傳咨詢、孕前檢查等一級干預措施。建立包括遺傳病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綜合技術在內的二級干預體系,開展一系列產前篩查技術,改進、完善產前診斷多項技術,建立包含臨床取材、血清篩查、超聲診斷、細胞培養、分子診斷在內的完整成熟的臨床產前診斷體系。協助、指導省內多家醫院的產前血清學檢測和羊水培養及染色體檢測工作,并對優生學質量控制進行全省范圍的指導。三級干預方面,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對篩查出的遺傳代謝病患兒給予及時治療。通過綜合防治,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4 大力倡導自然分娩 除了醫療技術上為準媽媽們提供了有效保障,我院還開展了助產門診和分娩鎮痛咨詢門診,結合醫院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宣傳方式,加強宣教,強調圍產期心理護理,使孕婦及其家屬了解妊娠的生理過程,正確認識自然分娩、剖宮產的利與弊,針對個體鼓勵自然分娩。同時,繼續開展營養門診,指導孕期合理飲食,進行適當運動,管理好母、胎體重,防止巨大兒的發生,從而降低難產率,有效控制剖宮產率。
3.5 調整擴充服務資源 “單獨兩孩”政策帶來的沖擊不僅僅是針對產科,還包括產前診斷、生殖中心、兒科、兒童保健等科室。為此,我院積極招納新人,強化孕產婦和新生兒危重癥救治能力培訓,積極開展全市助產士新生兒復蘇比賽、全市婦幼健康技能競賽等,促進婦幼健康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擴大婦幼保健重點學科和重點人才的院內覆蓋面,加強婦幼保健學科與人才隊伍建設。合理調配資源,在人、財、物、診療空間上盡最大努力做好準備,滿足患者數量和質量的雙重要求。
1 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前線,2013,(12):5 -19,27.
2 顧美皎,戴鐘英,魏麗惠.臨床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51-456.
3 趙鳳敏,吳久玲,王臨虹,等.人工流產與生殖道感染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