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云 劉維韋 施月琴 吳 卓
2014年3月28日,江蘇省正式啟動“單獨二孩”政策,將對婦幼保健工作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闡述了實行“單獨二孩”政策對南通市婦幼保健工作的影響以及我市所做出的對策措施。
單獨二孩是指夫妻雙方一人為獨生子女,同時女方滿24周歲,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該政策適用于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一般地講,獨生子女是指本人沒有同父同母、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
2.1 醫療基礎設施需求增大 由于我市計劃生育政策的普及率高、實行力度強,所以眾多城鎮家庭均為獨生子女。但隨著“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一直渴望生育二孩且滿足生二孩條件的家庭必然會緊鑼密鼓地將生育二孩計劃提上日程。我市提前對2015年的出生人口數進行了預測,預計2015年全市出生人數將增加5 000名左右,出生率將提高0.7‰,雖對南通實際人口出生率提高的影響有限,但政策生育率仍有所提高,在未來幾年內將會迎來生育高潮,這將導致社會對各助產機構硬件設備、配套設施的需求量增加。目前,南通有助產機構123家,產科病床2 105張,病床使用率98%,年出生率提高0.7‰,同時隨著南通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非戶籍生育年齡婦女人數亦不斷增加,需增加產科床位約213張,因此,加快全市助產機構改建、擴建、新建,增加床位、擴大服務能力、改善服務條件等工作迫在眉睫。
2.2 醫療服務和技術力量需求增高 目前,“單獨二孩”政策主要涉及的是35歲到40歲的適齡女性,即醫學上所定義的高齡孕產婦。高齡孕產婦面臨著生育功能下降的風險,孕婦年齡越大,妊娠、分娩的風險越高[1],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發癥以及流產、難產等發生率明顯增加,輕者引發水腫、頭痛等不適,重者會危及孕婦和胎兒生命。對胎兒而言,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以及各種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據現有臨床資料分析,較多已生育的女性在生頭胎時選擇剖宮產[2],導致疤痕子宮的存在,這使得高齡產婦在生育第二個孩子時的風險顯著增加。
因此,為了嚴格控制并減少上述眾多風險的發生,全市各助產機構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日趨加大。助產機構人員亟需解決諸如幫助高齡婦女增加生育功能、減少孕產婦妊娠合并癥的發生、減少疤痕子宮的破裂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2.3 醫學專業人才需求增多 目前我市圍產保健專業技術人員1 925人,其中婦產科醫生887名,婦產科護士1 038名。隨著政策實施后出生率提高,圍產保健服務人數的增加,助產機構的婦產科醫生、遺傳咨詢醫生、助產人員、新生兒科醫生、兒童保健醫生、護理人員等需求都將相應的增加,且對各類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更高、需求增多,這直接導致我市相應專業的高素質醫護人員數量存在更大缺口,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1 開設二胎咨詢門診 我市婦幼保健院率先開設了二胎咨詢門診,及時向前來咨詢的夫婦宣傳單獨二孩、優生優育的最新政策,并對計劃懷孕的夫婦進行孕前健康檢查、孕前風險評估、孕前優生優育指導,以及針對高危人群進行孕前干預,減少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的發生。正確引導育齡夫妻合理制定生育計劃。據統計,自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孕前保健門診工作量增加30%,前來建立健康檔案的女性相應增多。
3.2 擴大孕前知識宣教 加強孕前保健意識 由于我市部分家庭面臨“單獨二孩”政策的啟動而錯過最佳生育年齡的矛盾,存在高齡生育風險,因此,全市城鄉各助產機構加大了孕前知識宣教,舉辦各類孕產婦健康知識講座,并組織專業醫護人員進入社區進行宣傳教育。目前,我市宣教的內容和目的主要有以下3點:(1)加強二胎育齡婦女的孕前保健意識,增強她們對孕前孕期檢查、孕期疾病篩查重要性的認識,增加她們各項必要檢查的依從性,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概率;(2)開展孕前心理團體輔導,促使適齡婦女做好孕育二胎的充分心理準備;(3)加強對頭胎孕婦的宣教,使其掌握促進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降低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率、預防疤痕子宮發生,為今后二胎的生育打下有利的基礎。
3.3 加強孕前、孕期檢查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指導二級及以上助產機構孕前保健門診的規范運行,各級助產機構嚴格按照《孕前保健工作規范》對生育二胎的婦女進行更為細致的孕前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女性生殖內分泌功能、甲狀腺功能、卵子質量、男性精液等檢查)和遺傳學檢查,大力預防孕產婦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問題的發生,減少新生兒出生缺陷。
3.4 啟動婦幼保健機構管理模式改革 成立以市婦幼保健院為核心、縣(市、區)婦幼保健所為成員的婦幼保健集團,不斷完善集團化運行模式,密切市、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協作關系,發揮市級指導帶動作用,提高縣級服務能力,促進婦幼保健分級服務和雙向轉診,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整體提升全市婦幼保健服務水平。(1)健全婦幼保健服務網絡。加快區級婦幼保健服務機構建設,崇川區、港閘區按照等級保健所的建設要求,在完善群體保健功能的基礎上增設婦女保健科、兒童保健科等科室,配備相應設施設備,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開發區力爭在2015年底建成區婦幼保健所。(2)規范婦幼保健門診建設。到2015年底,全市服務人口5萬人以上的鄉鎮全部建成數字化兒童保健門診,婦女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達標率80%以上。(3)完善婦幼保健服務功能。各縣(市、區)政府應合理整合衛生與計生資源,完善婦幼保健服務功能,可依托1所基礎設施條件較好、人員配備較全的中心衛生院,轉型為不少于100張床位,以婦科、產科、兒科、保健服務為特色優勢的婦幼保健院。
3.5 加強全市人才培養與儲備 為建設優秀人才隊伍,南通市各助產機構積極擴招助產士、婦產科、兒科醫生,重點培養臨床助產、婦產科護理應用型人才。同時加強人員規范化培訓、開展產兒科急救技能訓練等,重點提高低年資第一線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應急能力。南通市婦幼保健院還與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紅房子婦產科醫院等建立了長期交流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外院專家到院授課、坐診,不定期組織本院醫生到外院培訓,以學習最前沿、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與此同時,我市各醫療機構也積極引進優秀的外來人才,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培養與引進并重,努力打造梯度有序的人才隊伍,不斷提高全市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4.1 完善婦幼保健信息化建設 婦幼保健信息化是推動婦幼保健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增強婦幼保健服務能力、規范婦幼保健專業技術和信息報告行為的重要手段[3]。因此,未來我市將進一步增加婦幼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全市婦幼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婦女兒童保健服務健康檔案電子化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婦幼衛生信息資源共享。
4.2 加強高危人群的干預和管理 建立健全高危妊娠預警預告機制,同時婦幼保健人員應當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宣教,針對高危人群進行嚴格的孕前、孕期、產前、產后等的干預,降低各高危因素的風險性,對于已經發生的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等應及時正確地處理。
4.3 提高基層母嬰保健服務能力 2015年啟動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女保健門診及助產技術服務規范化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裝備,改善醫療服務條件。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從業人員務實進修工程,加大婦幼健康服務新技術引進和推廣的力度,安排專家到基層進行技術指導,不斷提高基層婦幼保健服務水平。
1 張麗娜.婦幼醫療服務與“單獨二胎”政策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2):190-191.
2 石一復.開放二胎政策與婦產科的重任[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4,6(2):3-6.
3 王忠紅,韓臘娥.對婦幼保健機構婦幼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