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樹俊 劉志堅
在最新的2012版江蘇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明確要求,每百床不良事件報告大于10例,國家優質醫院標準每百床不良事件報告大于20例。我院自2013年6月建立信息化不良事件報告以來已達到每百床不良事件報告大于10例,但距國家優質醫院的標準尚有差距?,F對我院實施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的體會介紹如下。
醫療不良事件指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患者的診療結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醫療不良事件分四級(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事件)。醫療不良事件報告遵循行業性、自愿性、保密性、非處罰性和公開性的原則。
2.1 建立醫療不良事件報告處理流程 發生或者發現已導致或可能導致醫療事故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時,醫務人員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損害擴大外,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及時向醫務處、護理部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報告[1]。我院將醫療不良事件劃分為兩類:一類為必報事件(Ⅰ、Ⅱ級),另一類為鼓勵報告事件(Ⅲ、Ⅳ級)。必報事件范圍為:非計劃再次手術及已產生實際損害的各類不良事件、護理不良事件、藥品不良/反應事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輸血不良事件、院內感染暴發。鼓勵報告事件:未引起實際后果的醫療缺陷、診療環節中的各種隱患、醫療過程中各種違規行為、醫患溝通不良事件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48小時內上報,情況緊急時(如意外墜樓、術中死亡、住院期間意外死亡等)應在處理的同時即刻口頭或電話報告相關職能科室,并且通過電子病歷節點下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選擇實名或匿名填寫相關事件報告表,記錄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過程、采取的措施等內容。職能科室接到報告后立即調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制定對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關科室限期整改,及時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盡量將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涉及藥物不良事件、院內感染、輸血不良事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相關職能管理科室與醫務處,實行雙重填報。醫療不良事件的處理結果與整改措施統一報醫務處、護理部備案。
2.2 設立醫療不良事件獎懲機制 醫務處、護理部定期每季度對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報告進行分析,對主動報告且積極整改的科室與個人,視情節輕重可減輕或免于處罰。對個人報告者給予獎勵和匿名表彰,在評優晉升時給予加分。對阻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報告者予以200~500元現金獎勵。隱瞞不報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給予50~2 000元的處罰,并與科室基礎管理考核掛鉤;由此引發糾紛或事故的除按醫療事故鑒定或司法鑒定結果處理外,另按本院醫師考核辦法處理。
2.3 嚴格執行醫療不良事件上報制度 根據我院不良事件報告的要求,2013年6月—2014年6月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總數為1 122件,其中必報的不良事件為1 006件,占報告總數的89.6%,鼓勵上報的不良事件為116件,占報告總數的10.4%。醫務處與護理部及其它相關科室在收到各類不良事件后逐一分類,認真分析其原因,及時干預,處理果斷,并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未發生1起醫療糾紛,有效地保障了醫療工作的正常進行。
不良事件報告的處理及分析與醫療安全息息相關,及時處理能避免不良事件的進一步升級,降低風險程度,最大程度減少損失,保護醫患雙方的利益。3.1 加強學習 提高認識 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率的提高,有待于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嚴格落實;醫院以發文的形式確立報告制度的性質,通過院周會、科主任例會、建立病區聯絡員體系、員工崗位培訓等多渠道、多層次地宣傳和講解患者安全與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的關系,普及患者安全文化,提高員工的認知度。同時將患者安全目標及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執行納入醫務人員學習及考核的內容,促進醫務人員學習,提高對患者安全的重視程度。
3.2 建立全院不良事件公示及討論制度 發布各科室醫療不良事件上報排行榜,進行獎勵。未上報而實際發生的醫療嚴重不良事件,予公示及處罰。開辟不良事件論壇,定期公布有代表性案例,鼓勵全院工作人員匿名參與評論。
3.3 建立科室不良事件討論制度 重大醫療不良事件提請相關科室進行討論,進行相應制度或工作流程改進,成文上報醫務處備案。醫務部門定期對不良事件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書面報告;重大事件提交相關質量安全委員會討論。
1 柯曉華.醫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激勵約束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